第675章 哪裡出錯了
光頭李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675章 哪裡出錯了,大明:當了三年聖孫,稱帝六十載,光頭李三,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慈寧宮後殿的道房簷角懸著串銅錢編的風鈴,朱翊鈞抱著朱若瀾跨過門檻時,銅鈴正被晨風撞出細碎清響,混著案頭沉水香的煙霧,在雕著雲雷紋的門框上洇出一層朦朧光暈。
天地燈的火苗在八卦鏡前搖曳,將李太後道袍上的北鬥紋投在磚地上,恍若星子落了滿殿……
朱翊鈞到了身後,還沒有開口說話,懷中的朱若瀾便笑著道:“祖母祖母……父皇來了……”
而朱翊鈞這個時候,也將朱若瀾放了下來,躬身行禮:“兒臣給母後請安了。”
李太後回過頭來,望向朱翊鈞。
而後,緩緩起身,朱翊鈞看到之後,快步上前,攙扶了一把。
母子二人一同離開了道房,到了前殿,剛剛坐下,李太後便開口問道:“此次南巡,你帶了多少錦衣衛,世宗爺南巡時,光錦衣衛便帶了三千,結果,還是差點折在路上……”
這要不是親媽,都不敢把話說的那麼明白。
“兒臣隻帶了五百緹騎錦衣衛,不過,禁軍卻有數萬,母後的擔心,兒臣清楚,朕呢,早就想著見識一番江南富戶了,聽聞他們多與官場勾連,朕也想看看,他們是如何勾結的……”朱翊鈞緩緩說道。
朱翊鈞與李太後終究是血濃於水的母子。
即便,在朱翊鈞登基之後,兩人因為諸多的事情,產生過爭執,甚至是衝突。
但這個時候,朱翊鈞馬上就要去南京。
李太後心裡麵更多的是擔憂。
也能在這個時候,好好的跟著自己兒子聊會天了。
“你父皇在裕王府時,在高文襄公講經時,說‘水可載舟,亦可煮粥’……”
“高文襄公問他為何纂改先賢經典,你父皇回複,本王說的不對嗎?難道水可載舟,之後,就必定是亦可覆舟,就不能是煮粥嗎……”
“當時高文襄公是啞口無言……”
“你父皇的這句話說出口,沒多久,他就被召入西苑,得你皇爺爺好生一頓訓斥。”
“那個時候,你父皇以為,世宗爺對他是非常“厭惡”,他呢,也是膽小甚微……”
“但,在母後看來,他早就成了大明朝的皇太子,景王還未就藩之時,他在你皇爺爺的心中,就已經是了,即便景王身邊有嚴嵩父子幫扶,即便我們裕王府的用度,都要受到嚴世番的克扣………”
“母後就在想,你父皇登基之後,一定會是一個賢明用功的君主……”
“可等你父皇登基之後,賢明用功,用在了其他的地方,但在母後看來,你父皇算的上是一位有為之君……”
朱翊鈞一直聽著李太後的話,心中猛地一緊,自己老母親為啥突然給自己講他父皇的那些事……難不成,先拉拉母子關係,在給自己提什麼過分的要求吧……
李太後不知,他想著跟自己的兒子聊一些之前的事情,本是溫馨的,可自己兒子,卻暗自生了戒備。
“母後……您……”
“您有什麼話,都可以說,孩兒聽著呢。”
李太後抬眼看了朱翊鈞一眼。
自己這兒子,怎麼會如此多疑。
“怎麼覺得母後給你說這些話,有所圖謀?”
“不……孩兒不敢……”
“難道,我就不能跟陛下說一些你父皇的陳年往事嗎,難道就不能教導我的皇兒嗎?”
李太後的連續發問,讓朱翊鈞略顯尷尬。
“你父皇,走的早,你登基之後,我是真怕你也把路走歪了,雖然,這些年,你對我不太恭敬……”
“但,當母親的還是要說一句……”
“你登基為帝的這十年,頗有明君風範,可話又說回來了,剛剛母後提及你的父皇,也是想告訴你,若是你皇爺爺待你父皇在重視一些,像你一樣,帶在身邊,好好教導一番,那他就不會早早的就離開我們母子,他這個皇帝,做的會更加好……”
“你啊,要好好的對待你的孩子,母後已經看出來了,你的子嗣會有很多,二十個,三十個……想一想,有那麼的孩子叫我皇奶奶,心裡麵都是樂的……”
“可你,永遠都不能學你的皇爺爺,高興的時候,拉過來摸一下孩子的頭,不高興了,就永遠不想看到,讓自己的兒子對其畏懼,比臣子們還要畏懼……”
“你作為君主,可以對自己的兒子都設防,但,你作為父親,不能將你任何的一個孩子,拒之門外……”
李太後越說,越是激動,仿佛她此時也想到了先帝在裕王府時的卑微,苦楚……
這像是在對朱翊鈞說這些話,又像是對世宗皇帝不滿的一種表達。
朱翊鈞聽完李太後的話後,沉默了片刻:“母後,孩兒不會的……”
“你現在不會,可你三十歲,四十歲的時候,你就會變的,特彆是有朝一日,你發現,朝廷的大臣們,越來越靠近你立的太子,越來靠近你其他沒有就藩的兒子們……”
“母後清楚,隻要老六能長大,他一定是我大明朝的儲君,你可以防備任何人,但你不能防備儲君……你要好好教導,好好帶著,你即便英明一世,若是沒有一個有魄力,有能力的後繼之君,他會給你敗光的。”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喜歡大明:當了三年聖孫,稱帝六十載請大家收藏:(www.qidianxin.com)大明:當了三年聖孫,稱帝六十載全本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