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頭李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624章 雄鷹一般的男人,大明:當了三年聖孫,稱帝六十載,光頭李三,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萬曆八年,八月十五日,正是中秋佳節,北京城的街頭熱鬨非凡。

在街頭的一角,順天府告示,黃紙朱印,上書"中秋放夜,金吾不禁"……取消了中秋佳節當夜京師的宵禁。

北京城在晚上的時候,也是人山人海。

東四牌樓的商鋪早已卸下門板,簷下懸著的走馬燈轉出"五穀豐登"的祥瑞圖案。

七十二座牌坊的簷角早掛滿了琉璃宮燈。

”兔兒爺來嘍!"清脆的叫賣聲驚起槐樹上的宿鴉。

賣泥塑的老漢挑著扁擔穿行在人群中,擔頭插著的彩幡寫著"廣寒宮搗藥仙"。

幾個孩童舉著荷葉燈追在後麵,燈麵上繪著的蟾宮折桂圖在月光下明明滅滅。

綢緞莊掌櫃數著銅錢笑,門前支起的八仙桌上摞著兔兒爺泥人,描金點翠的耳朵在燈籠光裡一晃一晃……

"您這棗泥餡兒摻了三成芸豆!"胭脂鋪前戴金絲狄髻的婦人捏著月餅,染著鳳仙花汁的指甲戳向點心鋪夥計,有些不滿的說道。

"昨兒我家相公從宮裡麵帶出來的月餅,掰開能瞧見整粒鬆子仁兒,可比你們的好許多……”

麵對指責,夥計也不惱,抄起油紙包又塞進兩塊山楂糕:"夫人好眼力,您嘗這新出的奶酥餅,方子是我家掌櫃的花了幾十兩銀子從宮裡麵買來的……您嘗嘗,不收您銀子……"

“算你識相……”

…………

"這位相公且留步!"賣折扇的書生拽住青衫客的衣袖,"您方才念的''玉輪碾平春草色'',倒比我這扇麵上題的詩強十倍。"

被扯住的舉子漲紅了臉,腰間玉佩叮當亂響:"學生信口胡謅..."

"胡謅得好!"書生抽出一柄灑金扇唰地展開,"您給題上這句,這扇子白送,再饒您兩串糖葫蘆……"

“這不好吧……”

“買賣買賣,你願意買,我願意賣……這有什麼不好的,你的詩做的好,我娘子做的扇麵也好……”

"讓讓!讓讓!"兩個挑著鮮藕擔子的腳夫側身擠過人群,竹扁擔險些刮到這個賣扇子的書生……

在書生躲著的功夫,那學子也是溜之大吉,消失在了人山人海之中……

而朱翊鈞還是如往常一般,此時正站在一個酒樓的二樓窗口,看著街道上的繁華。

而馮保,陳矩,張國之等人都站在身後。

許久之後,朱翊鈞回過頭說道:“大伴,上前看看……”

馮保聞言趕忙上前,朝著下麵看去。

“此時京師,比之清明上河圖上的東京汴梁,如何啊……”

“不相上下。”馮保趕忙應道。

馮保此時還真的沒有胡咧咧,就拿著今夜街頭的繁華來說,還真是不相上下。

“朕啊,是糊塗了,把一幅圖當成了寶貝,朕要做的,應該是將圖上的繁華,帶給我大明朝更多的城鎮……朕都想開了,大伴,你也彆惱了……”

“是,陛下,奴婢記下了。”馮保趕忙應道,他也心知肚明陛下在提醒自己關於清明上河圖的事情。

這邊北京城繁華無比,夜如白晝,而陝西都司,特彆是靠近寧夏城的地方,卻是幾十裡難覓人煙。

月光如霜,鋪滿戈壁灘上的碎石路上,一輛馬車,五個騎著馬的帶甲護衛,正在月光下趕路。

馬車中正是被貶斥到寧夏來的譚中之一家四口。

此時的譚中之已經升遷為陝西都司參政,但卻不不能在較為富庶繁華的西安府辦差,要到更西邊的寧夏城去。

他在西安府領了官印之後,待了半個月的時間,交接了寧夏以西的戶籍,糧倉,戰馬等冊後,才出發繼續前往寧夏。

陝西布政使司可以說是大明朝疆土最大的省級單位了,管轄陝西和甘肅、寧夏等地……

雖然是一個省,但從最富庶的西安到寧夏,完全是兩個世界。

譚中之掀開青布車簾,次子譚袤正把撥浪鼓貼在車窗上,看大漠孤煙在月光下嫋嫋升騰。

長子譚襄數著遠處烽火台,聲音帶著孩童特有的清脆:"爹,那邊是第七座了……"

馬車在沙地上碾出兩道深痕,驚起幾隻沙鼠竄入紅柳叢。

行至黃河古渡時,一輪圓月正從賀蘭山缺處升起,將河麵染成銀鱗,路旁的一塊石碑上,銘刻"天下黃河富寧夏"的大字。

"大人,寧夏城在望,再過半個時辰便能趕到了。"護衛頭領周奎壓低聲音。

譚中之還未回話,周奎臉色忽然緊張起來,他迅速的拔出了刀,而其餘的四名護衛也是如此,他們將馬車圍在中間。

”大人,快進馬車。”

話音剛落,譚中之便聽到馬蹄聲由遠及近。

五十餘騎攜飛馳而來。

為首一員年輕的將領銀甲如雪,鞍韉上的鎏金銜環在月光下粼粼生輝。

到了跟前,為首的年輕將領喊道:“下官寧夏參將馬忠,奉寧夏麻總兵親命,迎接譚大人……"

看到是寧夏大明的軍隊,周奎等人這才放下心來,這裡少數部族較多,他們也不能不謹慎一些。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喜歡大明:當了三年聖孫,稱帝六十載請大家收藏:(www.qidianxin.com)大明:當了三年聖孫,稱帝六十載全本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曆史軍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