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頭李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582章 老狐狸,大明:當了三年聖孫,稱帝六十載,光頭李三,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第582章 老狐狸

春天到了,又到了萬物複蘇的季節了。

關內的春天,與關外截然不同。

特彆是北京城,這座被大明當作兩百年帝都的巨城……繁華,穩定……

德勝門的青磚箭樓在晨光中泛起暖色,戍衛甲士的纓槍紅穗被春風拂動,恰似城樓下榆葉梅初綻的點點嫣紅。

其中,一個肥胖的男子最為紮眼。

彆的士兵都是從兵馬司抽調過來,時不時還要回營訓練,所以身材管理的還算到位。

可這個肥胖男子,卻沒有這個待遇。

他每日都被安排守城門。

這個人就是李健州。

也就是努爾哈赤。

長久安逸的生活,讓他的體態也變得豐富了起來。

守門都成了習慣,有的時候生病的時候,朝把總告假,一天不來,都像是缺少什麼。

他已經成了德勝門外的老人了,現在習慣了這種平靜的生活,也不想著遼東那邊刀口舔血的日子了……

每天的日子就是到時間下班,買菜回家……

駝鈴叮當自關外而來,三十匹雙峰駱駝踏著碎步穿過城門洞,馱著口外皮貨的商隊剛在護城河畔卸下貨垛,就被五城兵馬司的吏員團團圍住——張家口來的駝隊,照例要給戶部榷場交引稅……

";好個天子腳下,就是比咱們那裡繁華啊……";商隊頭領摘下狐皮暖耳,望著棋盤街方向升騰的煙火氣驚歎。

正陽門大街的喧鬨聲已隨風傳來,炸油果子的滋啦聲裡裹著焦圈香,豆汁鋪子的銅勺敲著木桶梆梆作響……

幾個紮著粽角的小兒舉著竹竿粘知了跑過,險些撞翻畫糖人的草垛子……

順著北京城中軸線往南,鼓樓飛簷下的銅鈴輕搖。

宣武門內穿錦袍的茶商正與徽州墨客討價還價,琉璃廠書肆前戴方巾的舉子們捧著新拓碑帖爭論不休。

前門大街七十二家商鋪次第開張,瑞蚨祥的杭綢、同仁堂的安宮牛黃、六必居的八寶醬菜……

而後,轉過紅牆,一汪湖水碧波倒映著銀錠橋頭的酒旗。

翰林院的青袍學士們挎著書匣匆匆走過,忽聞西四牌樓方向傳來清越的雲鑼聲——原來是鴻臚寺的儀仗引著琉球使臣往會同館去了。

幾個穿飛魚服的錦衣衛勒馬避讓時,驚起胡同裡一群啄食的灰鴿……

巍峨的午門城闕下,最後一片晨霧正被朝陽驅散。

五鳳樓的金色琉璃瓦流淌著蜜色光澤,護城河的水波將宮牆的倒影揉成蜿蜒的紅綢,宮門的銅釘被晨光照得發亮時,乾清宮東暖閣的窗欞紙已映出搖曳燭光……

少年天子朱翊鈞朱筆懸在澄心堂紙上,他腕間微動,狼毫飽蘸的鬆煙墨在宣紙上暈開遒勁筆鋒。

";日";字的一橫如燕山橫亙,

";月";字的彎鉤似盧溝曉月。

";好一個日月山河。";一旁的馮保輕聲讚歎。

聽著馮保的話,朱翊鈞突然擲筆,朱砂濺落在坤輿萬國全圖上,恰似點點紅梅綻放在蒙古高原的位置。

朱翊鈞手指無意識摩挲著腰間玉帶,而後看向馮保道:“對遼東的賞賜,戶部籌備的怎麼樣了。”

“陛下,已經差不多了,就看您對戚繼光,李成梁二人如何賞了……不過,想著在拖一段時間,也無妨啊……”

“閣老到現在還沒有上奏催朕嗎?”

“陛下,沒有……”馮保趕忙應道。

現在遼東勝利的消息還未傳到北京城來,而張居正與海瑞的交鋒,還是以張居正的獲勝結束。

朝廷同意陣前犒軍。

戶部都籌備的差不多了。

但架不住天子拖拉……

原本在半個月前,旨意都應該離開北京城的,可朱翊鈞總是說,朕要在斟酌斟酌給靖海侯,寧遠伯什麼樣子的賞賜。

皇帝拖著,張居正也不急,半個月的時間內,對陣前犒軍,再無一言……好像,這件事情根本就不是他提的,他置身事外了。

“朕不明白……”說話間,朱翊鈞再次看向馮保:“大伴,閣老這是何意啊。”

“奴婢不清楚,張居正這老……”說到這裡,馮保趕忙停了下來,而後話鋒一轉道:“陛下恕罪,張閣老老謀深算,他的心思,奴婢猜不透……”

“陣前犒軍,本就不妥,按理說,張閣老應該明白,閣老力排眾議,竭力促成此事,海都禦史不同意,大罵他為誤國誤民的奸臣,海都禦史罵的越狠,陛下便越難,最終,陛下出麵與海瑞談了一下午,同意了陣前犒軍,戶部開始籌備,可他又不急了……”

“這,這確實奇怪……好像,閣老想要的就是這個戶部籌備……但,費那麼大的勁乾嘛,就像是在演戲一樣……”

馮保分析到了這裡,眼前一亮,他趕忙看向皇帝輕聲說道:“陛下,您說他是演給你看的,還是演給戚繼光,李成梁兩人看的……”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喜歡大明:當了三年聖孫,稱帝六十載請大家收藏:(www.qidianxin.com)大明:當了三年聖孫,稱帝六十載全本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曆史軍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