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2章 老爺兵丁
光頭李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82章 老爺兵丁,大明:當了三年聖孫,稱帝六十載,光頭李三,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新的一年開始了。
雖然萬曆七年的正月,因為李文貴的事情,險些引發一場權貴與百姓的階級衝突,甚至,包括朱翊鈞都害怕,海瑞振臂一呼,來了一場自下而上的革新……
塵埃落定之後,朝廷的一切都步入了正軌。
禁軍三營完成了。
在朱翊鈞的綜合考察下,他啟用了年輕的陳聞禮擔任禁軍三營的副將,許靖忠,湯震,宋懋勳擔各營參將,除此之外,由東廠提督陳矩擔任做營監軍。
兩萬三千人的編製。
至於禁軍三營的總兵官,朱翊鈞一直沒有合適的人選。
陳聞禮這些人太年輕了。
而三大營的那些夠資格的,又太老成了,讓他們過來擔任總兵官,禁軍三營就立馬成了換殼的京師三大營了,朱翊鈞這一套就白忙活了。
朱翊鈞召見了胡宗憲。
想讓他為自己舉薦一人。
乾清宮中,胡宗憲深思熟慮之下,給朱翊鈞推薦了戚繼光身邊的陳大成……
當然,此時的大明朝邊軍中,有很多練兵頗有手段的將才,胡宗憲推薦陳大成,是因為他跟戚繼光關係親密。
在胡宗憲看來,一個兵部尚書,最好還是由當將軍的人來做 ,左右侍郎配兩個文官即可,這個想法,他已經跟皇帝談過,而天子對此,並沒有否決……
所以,此時禁軍三大營的總兵官,用了戚繼光手下的將領,一來,禁軍前往薊鎮調撥練兵方便,二來,有朝一日,戚繼光萬一入朝為官,也好有個仰仗。
對於胡宗憲的這點私心,朱翊鈞是清楚的。
“這個陳大成,有何亮眼之處。”
“他練兵獨到,也會治軍,曾在浙江治軍之時,民困兵乏之際,建議領兵屯操,每年春汛四月,照舊給糧出守,六月減糧回縣,逢五赴操,遇警聽調,其議奏準……於是各兵之食,量行裁減,年省銀近萬兩,減派山蕩稅額之半……手下士卒勇猛,是薊門諸多軍隊中,最驍勇善戰的一支。”
朱翊鈞聽完了胡宗憲的話後,腦海中也細細的想著,自己對這個陳大成的印象,好像隻有一個抗倭英雄的稱號。
胡宗憲看著朱翊鈞沉思,趕忙繼續將陳大成的情況稟告。
他的年齡,籍貫,家庭情況,工作經曆,儘數道來,想來,胡宗憲也是做好了準備。
實際上,對於總兵官的人選,胡宗憲早就覺得陳大成可以,但既是禁軍,一切的主導權在陛下,皇帝不問,他自是不會提。
而朱翊鈞在聽完胡宗憲的話後,也有些被打動了。
他當著胡宗憲的麵前,交代馮保擬旨,急調還在薊門一線駐守的陳大成歸京赴任。
陳大成浙江義烏倍磊人。
嘉靖十七年生人,嘉靖三十七年糾集族眾,殺逐來本鄉八寶山 開礦者,由是以勇悍知名。
時倭寇侵擾浙江沿海,勢甚猖獗。
浙江參將戚繼光鎮守台州、金華、嚴州三府,到義烏募兵,大成率族人應募,訓練後防守台州。
嘉靖四十年四月,倭寇進犯台州花街、白水洋等處,陳大成率軍迎敵,皆獲勝利。
隨後隨戚繼光馳援福建克複城濠,所部先後取得十二次大捷,倭寇悉平。
因戰功顯著,授台州衛指揮僉事,繼升浙江管理中軍都司。
而在隆慶二年,陳大成也隨著戚繼光到了薊門,擔任參將職務。
此時四十多歲的陳大成不管是年齡,還是精力,都適合此時年輕的禁軍總兵官職務……
八百裡加急的旨意,如同一道疾風,從北京城向著薊門飛馳而去。
快馬加鞭,日夜兼程,終於在兩日後,終於抵達了薊鎮。
當這道旨意送到薊鎮三屯營時,戚繼光聽聞消息,立刻派兵前去調遣陳大成,讓他速回三屯營主軍陣地。
一時間,軍營中傳令聲此起彼伏,騎兵飛馳而出,揚起陣陣塵土。
陳大成此時正在他的防區,接到主將調令後,不敢有絲毫耽擱,急忙翻身上馬,帶著幾名親隨,向著三屯營大營駐地疾馳而去。
隻用了半日,便到了主軍陣地。
隻見軍營中旌旗招展,士兵們整齊列隊,氣氛莊嚴肅穆,陳大成先是見到了戚繼光,了解了一下情況。
雖然旨意還沒有宣讀。
但胡宗憲給戚繼光的信件也到了。
對於聖旨上的內容,戚繼光也是清楚。
他將事情始末全部告知陳大成。
陳大成聞言,並無太多喜悅:“帶著少爺將軍,差遣著老爺兵丁,這個總兵官啊,我還真不想去乾。”
北京城的軍隊,都他媽都是親娘養的。
燧發槍,火炮,上好的鎧甲都是優先派發給了北京城的軍隊,有的時候,鎧甲都放生鏽了,還沒有上過戰場呢。
所以,邊軍對於北京城的軍隊,包括京師三大營,包括留守指揮使司的衛所兵,甚至,是這個新成立的禁軍三營,都不太感冒,稱他們為老爺兵。
戚繼光聞言,趕忙出言製止。
“切勿胡說,陛下有意革新,需要用你,你必要竭儘全力,怎能還沒有到任,便開始發起了牢騷。”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喜歡大明:當了三年聖孫,稱帝六十載請大家收藏:(www.qidianxin.com)大明:當了三年聖孫,稱帝六十載全本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