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9章 遼東擎天一柱
光頭李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39章 遼東擎天一柱,大明:當了三年聖孫,稱帝六十載,光頭李三,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乾清宮中。
朱翊鈞讓張國之退下後,便一直想著李成梁,以及薊州兵變的事情……
禁軍三營正在籌建,在籌建完成之後,會先調遣一部分到薊鎮去練兵,之所以不去遼東,是因為朱翊鈞多少有些信不過李成梁。
彆帶了沒多長時間,給自己帶了一個全軍覆沒了。
禁軍三營肯定要保持一定的戰鬥力,自己也會用諸多的方式,培養他們的榮譽感,讓他們拱衛皇權的戰鬥意誌高漲起來。
在朱翊鈞看來,一支軍隊是否能夠保持戰鬥力,操練裝備是一方麵,戰鬥意誌也是一方麵。
戰鬥意誌就是賞賜,軍餉……
當兵吃糧,天經地義,他媽的,去賣命,不給錢,這就是耍流氓。
薊州兵變起因,是朝廷拖欠了軍餉……
可能是因為,這件事情不太光彩,薊州兵變一事,在大明朝正史裡頭很少提及,皆是一筆帶過。
《王保傳》“保誘令赴演武場,擊之,殺數百人,以反聞”
《明神宗實錄》 “萬曆二十三年十月,己未,防海南兵以要挾雙糧鼓噪,薊鎮督、撫、道臣擒其倡亂者正法,餘黨儘驅南還。奏聞兵部覆請,報可”。
此次事變後,戚家軍編製被取消,薊鎮南兵大多受到清洗,義烏人的總兵、把總、遊擊,或治罪或免職,吳維忠、戚金均被打發回老家,各衛所中不服管教的南兵也被發送原籍。
這麼大的事情,當時的神宗皇帝態度也很是曖昧,對王保沒有任何懲處,兵變,永遠是當權者最無法容忍的問題……
想到了薊州兵變,朱翊鈞又想到了之後的事情。
吳維忠、戚金等人在二次朝鮮戰爭的時候,再次得到朝廷的任命,入朝作戰,但這個時候的南軍,已經不像在戚繼光麾下時,這麼能征善戰了……
他們的最後一曲,是在對後金的渾河之戰中,六十八歲的戚金拽著想要逃跑的總兵童仲揆的馬,高呼:“大丈夫報國就今日”。
隨後,南軍與努爾哈赤開啟了最後一次勢均力敵的野戰,後續援軍畏戰不前,導致南軍全軍覆沒。
這場戰爭也是努爾哈赤崛起路上最為慘烈的,渾河岸邊,屍身累累,血流成河,麵對寧死不屈、血戰到底的僅存明軍,殺人如麻的後金將士也失去了做最後肉搏的勇氣,他們以亂箭齊發的方式結束了這場無比慘烈的戰鬥,戚金、童仲揆、張名世等人全部殉國。
在朱翊鈞的記憶中,好像也就是在這場戰爭之後,戚家軍就真的消失在了曆史長河中。
自嘉靖四十年戚繼光請練義烏兵始,至天啟元年,這六十年間,曆經嘉靖、隆慶、萬曆、泰昌、天啟五朝,戚家軍及其餘脈的足跡南至廣東、西至寧夏、北至遼東、東至朝鮮,征戰遍曆四方,行程不下萬裡……
現在曆史發生了改變,九邊重軍,三大營,以及各地主要的駐紮軍隊,軍餉從未虧欠過,隻要朝廷保持著財政健康,隻要張居正的新政能夠持續推行下去……朱翊鈞相信,日後像薊州兵變這樣的損害社稷的事情,會減少許多。
朱翊鈞也明白大明朝最大的敵人,從來就不是後金,而是自己……在曆史上到了崇禎朝後,各地的農民起義才是大明朝走向滅亡的根本原因……後金是摘了李自成的桃子。
而李成梁的問題,就更加複雜了。
李成梁在遼東戍邊,戰功赫赫,屢屢挫敗來犯的外敵,打得那些個草原部落、女真部族聞風喪膽。
他的捷報一次次傳入京城,朝堂之上大臣們每每念起李成梁的戰績,皆是讚不絕口,稱之為大明邊疆的一根擎天柱,有他在遼東,那遼東之地便可保得安穩,邊境百姓也能免受戰亂之苦。
可是時間久了,李成梁在朝中的名聲也開始出現兩極化了。
有一部分大臣們看來,李成梁確實勝仗不斷,可那遼東之地的局勢,卻好似並未因這些勝利而徹底安穩下來。
敵軍今日退去,明日又卷土重來,比那春天的野草還要茂盛。
並且他本人在遼東行事愈發有了幾分獨斷專行的味道,而他的權勢在遼東已然有些膨脹……
朱翊鈞雖然對張國之說的輕描淡寫。
但他心裡麵實際上也有兩個選項。
第一個就是將李成梁扣在北京城,給他升官,來一個明升暗降,這相對穩妥可控……
而第二個嗎,就是接著用他,先是敲打,然後分權製衡,最後在往遼東派駐一個更高品級,且打仗過的官員前去遼東擔任巡撫。
讓麻錦過去,讓戚金過去,就是為了分權……
在李成梁,戚繼光回駐地之前,朱翊鈞還會再召見他們二人……
在這場禦前奏對中,朱翊鈞會做出選擇……
大年初二,一片喜慶祥和的氛圍籠罩著京城的大街小巷。
李成梁坐在馬車上,眉頭緊皺,滿心的憤恨讓他的臉色顯得格外陰沉。
他此次從驛站出來,是為了去拜訪張居正。
雖說張居正如今已很少過問遼東的軍事了,可在李成梁心裡,這位內閣首輔在皇帝麵前那還是極有分量,說話管用得很。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喜歡大明:當了三年聖孫,稱帝六十載請大家收藏:(www.qidianxin.com)大明:當了三年聖孫,稱帝六十載全本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