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頭李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93章 子嗣,大明:當了三年聖孫,稱帝六十載,光頭李三,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皇帝陛下將要大婚。

選秀的旨意是在萬曆五年秋下達。

而後,宮裡麵就開始外派人員到各州府去選拔秀女。

到了萬曆五年冬的時候,秀女們,便陸續地到了京師。

萬曆六年三月,宮廷的篩選正式開始。

馮保與宮廷的女官們進入了儲秀宮,開始初次選拔。

初選的過程猶如一場嚴苛的考驗。

女官們神情冷峻,依次審視著每一位秀女的容貌、身姿與儀態。

但凡有一絲瑕疵,便會被毫不留情地淘汰。

秀女們心懷忐忑,輕移蓮步走過審查區域,有的緊張得麵色蒼白,有的強作鎮定卻難掩眼中的惶恐。

經過五日的初選拔,近三千人被淘汰出局,僅剩下兩千餘名秀女得以進入下一輪選拔,而這兩千餘名的秀女,又要經過女官們更加深入的篩選……

當然,被淘汰的秀女們,回去也是由官府護送。

最終,有不到一千人這些幸運兒被帶到後宮的一處幽靜庭院。

在這裡,她們要儘情展示自己的才藝與修養。

一時間,庭院中琴音悠揚,似有高山流水之韻;墨香彌漫,仿若置身於文人墨客的書齋。有的秀女彈奏著古雅的琴曲,手指在琴弦上靈動跳躍,神情沉醉;有的秀女揮毫潑墨,筆鋒剛勁有力或婉轉輕柔,寫下的詩詞歌賦儘顯才情;還有的秀女飛針走線,繡布上的花鳥魚蟲瞬間有了鮮活的生命力。

數輪比試之後,又有半數秀女黯然離去,隻剩下五百餘名佼佼者站在了乾清宮前,等待著命運的最終裁決。

這個過程是漫長的,第二次選擇結果出來的時候,已經到了萬曆六年的四月中。

而在這漫長的時間中,也給了兩宮皇太後,以及皇帝陛下考察的充足時間。

也就是到了萬曆六年的五月,最後的大選,在乾清宮中開始。

朱翊鈞坐在龍椅上,兩宮皇太後一左一右坐在朱翊鈞的身旁。

一排排的秀女進入到了乾清宮中。

每一次進入乾清宮的是三排,每排九人。

乾清宮內,氣氛凝重而又充滿期待嗎,陳太後麵容和藹,眼神中透著慈愛,不時地去觀察皇帝地臉色,以及秀女們地樣貌。

她隻要點頭指向一個女子,那這名女子便能留在宮中。

雖不能當了皇後,但也是選侍,生了龍子,自然而然便升為嬪妃。

陳太後是朱翊鈞地慈母,才不過,兩個輪回,便為她這沒有血緣關係的兒子,選了六名女子。

李太後則目光威嚴,卻也難掩一絲關切,至今為止,她也沒有給自己的親生兒子選一個媳婦。

朱翊鈞也一直在看著秀女們,手中拿著一枚象征皇後身份的玉如意。

隻要他看到了自己中意的女子,便會起身走到那女子身邊,將玉如意交付與她。

等到第四次的時候,三十名秀女進入到了乾清宮中後。

一直沒有動作的皇帝,站起身來。

朱翊鈞的這個動作,引來了乾清宮中所有人的注目。

陳矩,馮保兩人作為朱翊鈞的心腹,實際上已經知道皇後的人選了。

因為,所有的調查都是兩個人參與進來的。

未來的皇後,年方十六,雖出身卑微,但其家族卻有著不凡的過往……

她的父親乃是軍戶之後,祖上曾追隨太祖高皇帝朱元璋南征北戰,打下大明的萬裡江山。

歲月流轉,家族在山東登州落地生根,漸漸有了讀書人的傳承,但祖業未忘,正統年間,她父親的祖父還在北京城下留過血,在嘉靖年間北京城再次受到侵犯的時候,她的父親也曾馳援北京,族中也曾出過秀才,隻可惜未能更進一步考取進士。

最為重要的是,未來皇後的父親現在已是七十高齡,而她,是她的父親五十多歲的時候生下來的。

朱翊鈞拿著玉如意,下了玉階,走向了秀女隊伍。

最終他走到了第三排,停下了腳步。

站在了一個女子的麵前。

這女子身形挺直,儀態端莊,麵龐圓潤柔和,似精心雕琢的璞玉,肌膚白皙且泛著溫潤光澤。

眉若新月,雙眸清澈如湖,深邃沉穩,睫毛濃密,卻無絲毫輕佻之感。

鼻若秀峰,唇色淡雅如櫻,雙耳圓潤,耳垂飽滿,烏發如墨盤於腦後,僅飾以素淨玉簪。

其氣質淡雅從容,周身似有微光……

從身上看不出一點豔麗之色,儘顯端莊大氣。

當然,沒有豔麗之色,不代表這個女的是醜八怪,相反,長得很美,隻不過是一種國泰民安的美。

她姓林。

林素微。

當皇帝陛下站在她麵前不走的時候,她心中有些詫異。

而皇帝陛下將手中的玉如意遞給自己的時候,林素微稍稍愣神,有些緊張,也是不忘禮儀,緩緩行禮,之後,才雙手接過玉如意。

而坐在上麵的陳太後,李太後看著林素微的樣貌,也頗為滿意,她們兩人還真怕兒子跟老子一樣,隻喜歡長著狐狸的眼睛,嬌媚的女子,甚至,會選擇這樣的女子當皇後。

選秀的時候,從頭到尾朱翊鈞都沒有說話。

而最終的選秀,陳太後為朱翊鈞選了十一名女子,提了一個姓王的女子,為妃嬪,而李太後隻選了一名李姓的女子,為妃嬪。

等到選秀結束後,皇後的人選便受到特彆的禮儀對待。

大婚之前,她可以居住獨立的宮殿,並且禮部派人前往山東,將林家的人全部帶到了北京城。

禮部開始策劃大婚典禮……

朱翊鈞雖年少,卻從皇太孫,到皇太子,而後又到皇帝。

一步一個台階,走的非常穩。

早已經對朝政有所掌控。

如今大婚,隻是在形式上是邁向成年親政的重要一步。

當然,實際意義也很重要。

他需要子嗣……

特彆是想對宗室下手的時候……子嗣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因為隻有帝國有了繼承人,地方的官員,宮裡麵的太監們,在對付各地藩王的時候,是不會手下留情的……

喜歡大明:當了三年聖孫,稱帝六十載請大家收藏:(www.qidianxin.com)大明:當了三年聖孫,稱帝六十載全本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曆史軍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