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頭李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68章 動搖,大明:當了三年聖孫,稱帝六十載,光頭李三,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衍聖公府。

不僅有地位,還有田,有錢。

他們家中的田地,分布各地,三十多萬畝,當然,這是朝廷記錄的,沒有記錄的更多,他們的田地稱為祭田,他們的佃農,被稱之為,欽撥戶,寄莊戶。

太祖高皇帝建國洪武之後,還是為了讓讀書人出來做官,便給了孔府孔府募佃開墾祭田的權利。

元明易代的戰爭中,孔府原有的祭田拋荒、佃戶流失,之後孔府在鄆城、巨野、曹州,濟南,淄博等地逐漸開墾恢複祭田。

正統四年,衍聖公孔彥縉向朝廷上報的祭田數額是 二千二百 頃。

孔府祭田主要分為五屯、四廠、八官莊,但無論就規模,還是土地與戶籍製度而言,五屯祭田都決定了孔府祭田的性質。

《萬曆兗州府誌》將孔府祭田記載為單獨的一類田產,“佃戶地”即孔府祭田。

祭田,這是供給聖人的。

不交稅。

佃農的權力,當然,也不可能得到保證,他們世代受其壓迫。

當各地的佃農們,知道那個在應天府鬥過前內閣首輔徐老爺,退田的海青天在濟南的時候,便一直蠢蠢欲動。

而在馮保的協助下。

他們每個地方出五十人,辦好了路引,由當地的官差,敲鑼打鼓的朝著濟南城而來。

五六百麵黃肌瘦的百姓們,跪在海瑞居住的官驛外,求見海老爺。

他們有的身形佝僂,在瑟瑟寒風中顯得愈發瘦弱,有的懷裡還緊緊抱著年幼的孩子,孩子也是一臉菜色,怯生生地依偎著大人。

眾人齊聲高呼著“求見海老爺”,那聲音帶著期盼,又透著無儘的悲苦,在這濟南城的上空回蕩著。

而此時的海瑞,正站在一扇窗戶前,看著這些佃農百姓。

海瑞心中明白,這背後怕是馮保的陰謀。

他皺著眉頭,在樓上踱步,這些人都是告衍聖公府的。

而現在衍聖公本人又落在了馮保的手上。

前有焚書案,隱射朝廷的罪過在前,後有為富不仁,欺壓佃農的惡名,朝廷是真的想將衍聖公給廢掉了。

猶豫再三,海瑞還是緩緩走下了樓。

等想出去的時候,指揮同知陸元征擋在他前麵:“都禦史,外麵人太多了,錦衣衛的人手較少,我已派人去了巡撫衙門,讓他們調兵過來,等到他們的兵過來後,大人在出去也不遲。”

海瑞看了陸元征一眼:“巡撫衙門的兵不會來的,你也等不到,本官也不害怕什麼威脅,開門吧。”

陸元征還想再說什麼,可看到海瑞固執的目光後,隻能照辦。

官驛的門,被打開。

一隊錦衣衛先湧出去,形成一個小小的護衛圈。

而穿著官服的海瑞也在此時,走出了驛站的大門。

他一出現在眾人麵前,百姓們的呼喊聲愈發響亮起來。

海瑞抬手示意大家安靜,聲音沉穩而有力地說道:“諸位鄉親,都莫要激動,且起身說話。海瑞在此,定當聆聽各位的訴求。”

百姓們這才慢慢站起身來,但仍不敢站直身子,隻是微微弓著腰,眼中滿是敬畏與期待。

他們有苦楚是真,可背後若是沒有人推動,他們也不可能跑到這裡來告狀。

一位老者顫巍巍地走上前,撲通一聲又跪下了,帶著哭腔說道:“海老爺啊,我們都是那衍聖公府的佃農呐,被壓迫得實在是活不下去了。那祭田本是供給聖人的,可我們卻被壓榨得沒了活路,求海老爺為我們做主啊!”

這個老者率先開口,眾人聽聞,紛紛七嘴八舌訴說起來。

他們的口音不相同,來自各個地方。

“田裡收成大多都被孔府收走,自己一家老小常常餓著肚子,並且還時常隨意增加勞役,稍有不從便遭毒打……我們種的田是祭田,是朝廷供養聖人的,那我們這些人,是不是也是供給聖人的祭品啊……”

“田莊的那些頭頭太不是人了,孔家派過去收租子的人也太不是人了,誰家有了未出閣,長得齊整的女子,都要被帶回孔府,再也沒有回來過,我們哪有福分當孔聖人的祭品啊……”

就在這時,人群中忽然有個年輕人站了出來,他看上去比其他佃農要精神一些,眼神中透著一股機靈勁兒。

“海老爺,小的也有話要說……”

海瑞看了一眼這年輕人,對其點了點頭,示意他說下去。

可能這年輕人是告狀的頭頭,他出來之後,原本嘈雜的聲音,立馬就靜了下去。

“小的平日裡在莊上也算是能識得幾個字,懂得一些道理,我就問海老爺,我們這些佃農,我們的祖先是流民,在洪武年間,被太祖高皇帝賜給了孔家,為其打理祭田,現在都已經過了兩百年了。”

“我們世代為聖人種地,種了兩百年,聖人在大的恩德,我們也還完了啊……”

“更何況我們大多數人都不識字,也不懂什麼聖人的大道理,他說了什麼,辦了什麼,是讀書人的祖師,是他們的祖宗,都跟我們這些窮苦人沒有關係啊。”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喜歡大明:當了三年聖孫,稱帝六十載請大家收藏:(www.qidianxin.com)大明:當了三年聖孫,稱帝六十載全本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曆史軍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