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頭李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61章 還給他們,大明:當了三年聖孫,稱帝六十載,光頭李三,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海瑞領了旨意後,朱翊鈞讓他立即出發。

並抽調百餘名錦衣衛一路護送前往濟南府,到了之後,巡撫,布政使要代天子訓責。

天子訓責,就相當於後世的內部通報了。

情況是很嚴重的。

巡撫,布政使得到訓責之後,能不能保住此時的官位都是兩說了,以後的仕途也就到頭了。

而山東學政,直接抓了。

這是他這個板塊上出的問題,他需要負主要的責任。

海瑞從乾清宮中出來,便直接回家告彆。

一路上,海瑞都是憂心忡忡的。

讀書人搞出來的這些事情,太惡心人了。

不僅惡心朝廷新政。

而且隱射皇帝陛下。

海瑞心中也清楚,雖然是讓自己前去問責,處理。

可這麼大的事情,宮裡麵一定也會有人過去,到時候,甚至會引發更大的波動。

海瑞回到了家中,收拾好包袱後,便離開了家,一踏出家門,便看到了錦衣衛的車隊已經在等待了。

上百名錦衣衛,騎著高頭大馬,簇擁著一輛馬車。

看到海瑞出門,一個正當壯年的男子,翻身下馬,走了過來。

他朝著海瑞拱手行禮:“下官錦衣衛指揮同知陸元征,拜見海都禦史。”

這個陸元征是一個月前,才提拔上來的。

這次,錦衣衛指揮使不在京師,他親自帶隊前往山東,可見錦衣衛內部對這件事情的重視。

海瑞拱了拱手,而後,便走向馬車。

車隊,離開了北京城,直奔濟南府。

當然,星夜前往濟南的可不止這一個隊伍。

錦衣衛指揮使張國之一直在通州。

通州的火器坊已經完工,開始生產燧發槍。

而整座工廠的安保事情,要有錦衣衛負責。

張國之過來就是安排的拱衛部署的。

他在通州最先得到的消息,一麵讓山東等地發生的事情傳遞給京師,一麵開始交接他手上的事情。

並且讓自己的隨從親衛早些休息下。

他有直覺,到了晚上的時候,自己估摸著要得命令。

果不其然,當夜,張國之便收到了馮保的親筆書信,讓他帶隊立即前往天津,有要事麵授。

張國之收到書信後,帶著隨從,乾糧,前往天津衛……

他到了指定的地點後,便見到了馮保。

此時的馮保坐在馬車上,臉上有些疲倦,馬車的顛簸,讓已經五十多歲的他,有些吃不消了。

張國之趕忙朝著馮保拱手行禮:“馮公公。”

馮保擺了擺手,而後輕聲說道:“張指揮使,你帶人快馬加鞭,前往曲阜,將衍聖公帶到濟南府去,要注意方式,不要太過聲張,弄得人儘皆知了,你們快一些,我跟海瑞慢一些,到了濟南之後,我要見到這個衍聖公。”

“衍聖公?”

“對,你不也是山東人嗎,當年不也讀書想走科舉,給你個機會,讓你會一會衍聖公……”

張國之領命之後,而後,帶著人直接趕路,直奔淄博聖地……

……………………

即墨。

是一座老城。

戰國時期,即墨城是一個富庶繁華可與齊國都城臨淄媲美的地方。

學宮,位於縣衙前十字大街東端路北,原西鄰聖廟,是大明朝官學所在,初建於南宋鹹淳六年,曆經多次修葺與擴建。

這座學宮離縣衙並不算遠,平日裡很是繁華。

陽光暖暖地灑在古老的即墨城,即墨縣衙那威嚴的大門在白日裡靜靜矗立著,門口的青石板路被照得泛著光亮。

寧靜,繁華,與世無爭的氣息充滿在這座古城之中。

然而,寧靜卻被一群學子的舉動生生打破了。

兩個學子,神情肅穆,抬著一個火盆,火盆中的炭火正在慢慢的燃燒。

帶著幾十個官學的學子,從學宮出來,直奔縣衙。

眾人魚貫而行,身後每個人的手中都端著一大疊泛黃的書。

那火盆裡的炭火正燒得通紅,隱隱散發著逼人的熱氣。

他們就這般徑直來到縣衙門口,停下了腳步。

沒有一人言語,空氣仿佛都在此刻凝固了一般。

來往的百姓們看到這一幕,都不由駐足。

而縣衙的衙役看到這幕,也是慌的不行,趕忙進去通報老爺。

火盆放下。

學子們還是一言不發。

第一個人將手上的書本,丟進了火盆之中,瞬間燃燒起來……

而後,燒完一本之後,便連帶著第二本……

那一本本曾經被視作珍寶、日夜研讀的典籍,此刻卻被無情地投入到了火盆之中。

火苗瞬間躥起,吞噬著書頁,劈裡啪啦的聲響在縣衙門口回蕩。

周邊圍觀的百姓們越來越多。

人群中頓時響起了陣陣嘈雜的議論聲。

“哎喲,這是乾啥呀?咋把書都給給燒了呢?”一位頭發花白的老者瞪大了眼睛,滿臉的難以置信。

“是啊,這可不得了,這些秀才學子們莫不是瘋了?”一個抱著孩子的婦人也跟著附和道,邊說邊把孩子往懷裡緊了緊,仿佛生怕這突如其來的變故嚇到孩子。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喜歡大明:當了三年聖孫,稱帝六十載請大家收藏:(www.qidianxin.com)大明:當了三年聖孫,稱帝六十載全本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曆史軍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