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頭李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58章 朕絕不負你,大明:當了三年聖孫,稱帝六十載,光頭李三,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大伴,你這是做甚?”朱翊鈞一臉疑惑的看著,痛哭流涕的馮保。

馮保聽到皇帝的話後,擦了擦眼淚,抬起頭來:“陛下,天恩浩蕩,奴婢,定會儘心儘力為陛下辦差做事……”

“朕信你,快些起身吧。”

“陛下,實不相瞞,奴婢現在腿軟,起不來,就讓奴婢再跪一會兒,緩一緩吧。”馮保趕忙說道。

馮保的反應有些過於激烈,這讓一向聰明,自詡了解人心的朱翊鈞也有些驚訝,甚至是措手不及。

他一直都認為對付馮保這樣老謀深算的權力機器,是需要打壓的……

需要比他更聰明,對於事件更敏感,事事要防備著他,讓他對於皇帝感覺到了害怕,隻有這樣,才能讓馮保儘心儘力的為自己辦事。

這次說為其題字,樹碑,也全是提到了黃錦,朱翊鈞有感而發,根本就沒有多想什麼。

但卻讓馮保爆發如此激烈的情感衝擊,這也是朱翊鈞沒有想到的事情。

當然,馮保作為太監,還是一個相對有文化的太監,他深知,即便自己生前權勢滔天,但死後都逃不過淒淒慘慘的結局……

大明朝開國兩百餘年,到了此時,也就隻有三個太監的身後事,得到了帝王天子的特彆關照。

一個是七下西洋的鄭和。

一個是土木堡之變死去的王振。

一個是成化年間的懷恩。

鄭和是累計功勳,在宣德十年,返回途中,病逝於印度,因天氣太過炎熱,隻能就地火化,骨灰,牙齒奉送回國,宣宗皇帝朱瞻基,親自頒旨,將鄭和安葬在了南京牛首山……(現在有兩座鄭和墓,一個是牛首山(官方認定),第二座位於印度尼西亞爪哇島的三寶洞)

王振是在英宗皇帝複辟之後,對王振念念不忘,為其設立““旌忠祠”……

懷恩是成華朝的太監,在去世之後,當時的憲宗皇帝曾下旨厚葬,他的出葬規格較高……

除了他們三人之外,那麼多的知名的大太監,

在這種特殊背景下,馮保得到了帝王的這樣一個承諾。

對於他來說,這是必殺技,也讓朱翊鈞在這一刻,真正收獲到了馮保的忠誠。

這個時候的朱翊鈞,隻是感覺奇怪,至於為何如此,他一時半刻也沒有想通。

馮保真是跪了好一會兒,才被兩名小太監攙扶起身。

而等到馮保起來後,朱翊鈞便帶著他們朝乾清宮走去。

這一路上,朱翊鈞也不多問什麼了。

可等他在乾清宮用膳,喝粥的時候,還見馮保偷偷抹眼淚的時候,才算是真的想明白了關鍵點 。

太監,這個群體很特殊的。

有了一定的權勢之後,便想著找對食(老婆),認兒子,孫子……

這都是在彌補內心的情感缺憾。

即便他們有了成百上千的乾兒子,孫子,在他真的死了之後,哪個乾兒子,孫子會去過問他的身後事。

都巴不得早早的跟他撇清關係,誰還會去管他如何下葬,埋在哪裡。

而自己剛剛這句,為他的碑文題字,也算是開了先河的恩寵了,他又怎能不感恩涕零了。

當然,即便想明白的朱翊鈞也並不認為,他登基之初,對於馮保的打壓是錯的。

恩威並重。

雖恩在前,但威卻是最重要的。

朱翊鈞放下玉碗,看向馮保:“大伴,朕有一事,要詢問與你,你可要如實回答啊。”

馮保聽到朱翊鈞的話後,趕忙應道:“陛下請問,奴婢一定知無不言,言無不儘。”

朱翊鈞看了一眼侍奉在旁的張鯨:“你們先下去吧。”

張鯨聞言稍愣,但很快反應回來了,他帶著侍奉皇帝用膳的幾名宮女,走出了乾清宮。

等到張鯨出了乾清宮後,便立馬去問了跟陛下一起回宮的那些太監們。

在路上的時候,發生了什麼事情,讓馮保這麼反常。

當張鯨得知之後,可謂倒吸一口冷氣……陛下,真的這麼看重馮保嗎?

而乾清宮中,朱翊鈞沉默片刻後,開口問道:“張閣老,下一步想做什麼?”

這個問題,在之前對於馮保來說,是送命題,但到了此時,卻成了送分題了。

心態變了,一切也都變了。

“陛下,這個奴婢不甚清楚,不過,張居正曾多次在戶部尚書麵前,提及一個人?”

“誰?”

"張學敏。”

朱翊鈞聞言點了點頭。

他也不去問馮保,為何戶部尚書會將與張居正的談話細節告知他。

他看了一眼馮保,而後開口道:“朕今日之舉,並非一時興起。朕初登大寶之時,你權勢頗重,又與張居正關係親密,並且聯手將高拱驅逐出京,這些事情,本不應該你來做……“

“朕不得不對你加以打壓,然如今,朕見你對朕忠心耿耿,朕亦當有所表示。但你需明白,朕之恩寵,可予亦可奪。”

朱翊鈞既然想通了這一點,便要發揮到了極致,徹底的將馮保變成”自己人“。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喜歡大明:當了三年聖孫,稱帝六十載請大家收藏:(www.qidianxin.com)大明:當了三年聖孫,稱帝六十載全本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曆史軍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