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明悟
光頭李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37章 明悟,大明:當了三年聖孫,稱帝六十載,光頭李三,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海瑞離開萬壽宮後,便見在外守候的張國之迎了上來。
“聊了許久,海大人真得聖恩啊……”張國之笑著說道。
而海瑞隻是看了一眼張國之,無力的點了點頭,並未答話……而是在點頭之後,自顧的朝前走去。
張國之還沒有看出什麼端倪,他快步追上:“海大人,等等我,我還要駕車送大人歸家呢。”
海瑞歎了口氣:“不必了,本官走著回吧。”
聽到這話,張國之也算是明白了一些,看來,在萬壽宮中跟陛下談的不怎麼好啊。
“那怎麼行,我是得了陛下的旨意,若不送海大人歸家,便是抗旨啊……大人,不要難為我了。”
聽著張國之的這番言語,海瑞還是拒絕……不過,張國之也不放棄,一直跟著海瑞離開了西苑。
海瑞不上車,張國之便駕著馬車在後麵跟著……
在海瑞離開西苑之後,朱翊鈞也乘坐車駕返回了皇宮。
乾清宮中。
朱翊鈞一人坐在龍椅之上。
他歎了口氣。
如此否定海瑞,實在不是他的本心啊。
可,他接下來出宮的次數也多了,若是,不跟海瑞把話說明白,那以後的事情,定會多不勝數……
留海瑞在京。
也是朱翊鈞的臨時起意。
或許,把海瑞趕出京師,去地方任職,對於海瑞來說,並不公平。
都察院的都禦史正適合海瑞。
而朱翊鈞改變想法,讓海瑞當督禦史,便是想著,日後賑災,便讓海瑞這個都禦史主持賑災,各部配合……
也算是給大明朝的百姓找一個能夠真正體恤百姓的好官……當然,也能建立一套,麵對災荒之時,朝廷賑災的流程……
賑災,本就是能讓各級官吏,上下其手的事情。
一場災,咱們就都成官了,這句話放在大明朝,可能有點誇張,但,一場災,官員們都發財了,這可就一點都不誇張了。
不僅能發財,還能將官府以往的虧空借著災禍一並抹去……
讓海瑞專門負責這件事情,不僅能夠讓百姓得到真正的救助,還能改善各級官吏上下其手的狀況……
而且,海瑞的品德,是值得肯定的。
此時地王陽明還沒有進聖賢祠,還不能算作聖人,但他已經完成了聖人三部曲,立德,立言,立功……
而海瑞若是在萬曆一朝,全權主持賑災,弄不好自己也能造出一個功德聖人來……
這就是造神……
對百姓有好處,對海瑞有好處,同樣也對朱翊鈞有好處……
在大明建國的兩百餘年間,各地遭受了諸多的災禍,
各地遭受了眾多災共發生水、旱、蟲、震、雪等12類自然災害三千五百九十二次……
其中水災、旱災和地震占到自然災害的四分之三。
從萬曆年間到崇禎年間,每年都會發生一種,或者連續幾種的大災……
距離最近的便是,嘉靖大地震。
嘉靖三十五年十二月十二日子時,秦嶺以北的渭河流域發生了一特大地震,陝西、山西和河南三省嚴重受災……
而朝廷對於這種大的災難,就是束手無策。
朱翊鈞當然清楚,不管科技發展如何,人類在麵對自然危害的時候,都是顯得渺小,但在遭受天災之後,朝廷就不應該在讓百姓,麵對人禍…………
這邊,朱翊鈞在乾清宮中,都想著為海瑞找到了日後的就業方向……
而那邊的海瑞,還在北京城中漫步呢。
張國之駕著馬車,在後麵遠遠的跟著,並未上前打擾……
海瑞走的並不快。
他一直都在想著,今夜與朱翊鈞的談論。
往常都是他說的對,皇帝說的少。
可今天,皇帝說的多了,他說少了,便有不同的收獲……不,蛻變……
皇帝陛下的一番話,算是對他努力構建成的傳統價值觀,來了一次衝擊……
海瑞一生剛正不阿,在他的世界裡,對就是對,錯就是錯,黑白分明,絕無半分含糊。
他曾為了百姓,不惜與權貴抗爭,哪怕丟官罷職,也絕不退縮……
他曾仗義執言,上治安疏,直麵世宗皇帝,將其罵的一無是處,哪怕身家生命不保,也絕不退縮……
他以為,隻要秉持著心中的正義,就能讓百姓生活富足,朝廷一改頹勢。
然而,今日朱翊鈞的一番話,卻讓他陷入了思考。
錯就是錯。
對就是對。
清是清。
濁是濁。
可此時,錯中有對,對中有錯,清澈中有渾濁,渾濁中亦有清澈……
他的核心價值觀,在這一刻,有了些許的動搖。
夜晚的風,輕輕的吹拂在他的身上……
他又想到了朝廷中的種種爭鬥,那些為了權力和利益不擇手段的人,他們真的隻是為了一己之私嗎?
就比如張居正一樣。
跟自己行事,完全不同。
但張居正能做內閣首輔。
而自己做不了。
或許在張居正的心中,也有自己的無奈和考量……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喜歡大明:當了三年聖孫,稱帝六十載請大家收藏:(www.qidianxin.com)大明:當了三年聖孫,稱帝六十載全本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