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頭李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26章 海瑞勸學,大明:當了三年聖孫,稱帝六十載,光頭李三,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朱翊鈞聽完張居正的話後,稍稍一愣,而後,苦笑一聲:“朕覺得沒有這個必要了吧……”

“陛下,開海之事,是大事,百官應該知曉此事,不然,朝野會認為是臣等蒙蔽陛下,定會引得流言蜚語……”

朱翊鈞聽完張居正的話後,點了點頭,他看向高拱:“高愛卿覺得如何?”

“陛下,臣也認為可放在朝會上議一議,真金不怕火煉,若是朝野百官皆不認可,那日後推行起來,定會多了很多麻煩。”

而後,朱翊鈞再次看向了郭樸。

“陛下,兩位大人說的有理,可在明日的朝會上議一議……”

三人在這個問題上保持了一致。

朱翊鈞點了點頭:““隆慶開關是父皇在時的舊製,此番也是遵跡而行,朕覺得,可有內閣上書,朕下詔同意行之,由各官署衙門告知各級官吏,若是有官員覺得不可行,先上奏疏奏陳一二……”

“考成法之時,朝會之上亂糟糟的,朕看著心情不佳,事情嗎,要先辦著,百官同意,開海之事要辦,百官不同意,也要辦……”

“天下事在朕,在六部,在諸位愛卿……而不在百官悠悠眾口中……”

“誌不強者智不達,言不信者行不果……既謀之,則行之,勿為旁言所惑……”

張居正三人想在朝會上議論一番,是為了求穩,而朱翊鈞拒絕,便是怕太穩了……

說完這些後,朱翊鈞也不給三人反應的時間。

“三位愛卿,就按照今天所議之事所行,高愛卿……”

“臣在。”

“任重而道遠,日後還要多多操勞……”

“臣萬死不辭……”高拱趕忙應道。

而張居正,郭樸兩人聽著,隻能默不作聲……

………………

在送走三人之後,朱翊鈞便獨自一人在乾清宮中沉思。

他清楚,在大明這個龐然大物之中,存在著諸多不同利益集團的矛盾與衝突。

文官係統,已經壓過了武勳體係,他想要成事,就必須分裂文官係統。

當然,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朝堂之上,清流之間,分歧亦是良多。

在文官體係中,保守派,與革新派算是兩大陣營。

張居正,高拱,郭樸是革新派的代表人物,張居正的接任者,現在的吏部左侍郎張思維等人是保守派的代表人物。

雖然,此事革新派占據上風,但保守派的勢力依然龐大。

一些保守勢力可能會反對海上爭霸,擔心其帶來的社會變革和影響傳統秩序,他們與皇帝一樣都是統治基層,在他們看來,天下最為機要的事情,無外乎一個“穩”字。

任何變革都會影響他們積極追求的“穩”……

當然,朱翊鈞也清楚大規模的開海可能導致部分沿海地區的人口流動加劇,管理難度增大,社會不穩定因素增加……但,正如,他跟張居正三人說的那句話,誌不強者智不達,言不信者行不果……他所追求的長治久安,可不是隻求一個穩……

現在大明的水師在海上還是具備了一定的實力,而歐洲各國也在不斷發展和競爭。

歐洲列強在大航海時代已經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和技術……

大明一旦開放,進入這場勝利果實搶奪的遊戲中,這些歐洲列強一定會對明朝的海上擴張進行挑戰,甚至還會引發衝突和爭奪資源,據點,以及殖民地的戰爭……

這一場場的海上戰爭也是不穩定的因素……

開海之後,海上爭霸需要大量的資源投入,包括人力、物力和財力,這可能會對國家的財政造成一定壓力……而朝廷需要在國內和海外之間進行平衡。

若是在開海之後,有了大量的海外領土,就必須要有新的管理體製來管理……這其中涉及到海關製度、稅收政策、大明律法等方麵的建設和完善……

放眼看去,全是挑戰,但若不接受挑戰,便要步步落後於人。

此時的大明的競爭力,在世界上幾乎沒有對手,但如何利用這股競爭力……

改變百姓,官員的思想,讓他真的能夠把蛋糕做大,這卻需要長時間的引導……

不過,朱翊鈞也清楚,大明終歸是農耕民族,是陸地大國,去海上發展,隻是為了得到更多的資源,而不是為了改變民族特性……

什麼東西都會過期,種糧,種菜,才是永恒不變的主題……

朱翊鈞正在思考的時候,張鯨進入乾清宮通報,海瑞求見……

聽到海瑞來了,朱翊鈞收起心思,苦笑一聲。

自己一個月未開經延課程。

海瑞可是急不可耐,明君的苗子啊,不好學了,這怎麼整……

他數次上書朱翊鈞,卻沒有回音,數次求見,卻都被拒絕,不過,他也養成了習慣,時不時的就要過來碰碰運氣……

而這次,朱翊鈞沒有拒絕。

海瑞進入了乾清宮之中,行禮之後,便是一篇繪聲繪色的勸學……

“陛下承宗廟之重,負蒼生之望,當以學為先,不可荒嬉。”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喜歡大明:當了三年聖孫,稱帝六十載請大家收藏:(www.qidianxin.com)大明:當了三年聖孫,稱帝六十載全本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曆史軍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