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比作商鞅
光頭李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24章 比作商鞅,大明:當了三年聖孫,稱帝六十載,光頭李三,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張居正,高拱兩人,言語之間你來我往,火氣越來越大的時候,張鯨趕到了內閣。
看著張鯨到了,最先鬆一口氣的是郭樸,他還真怕兩人說急眼了,再度散夥了……
得知是陛下召見,張居正三人沒有耽擱,分彆拿上了自己的官帽,跟著張鯨一同前往乾清宮。
張鯨走在最前麵,算是引路。
而張居正,郭樸兩人跟在張鯨的身後,高拱離張居正郭樸兩人,有十幾米的距離,不緊不慢的跟著。
張居正時而回頭看向高拱,又時而故意放慢腳步,想讓高拱追上來。
但高拱看著張居正放慢了腳步,自己也放慢了腳步,就是不願與張居正同行……
剛兩人在內閣之中對於開海之事的談論,張居正沒有太大的情緒波動,但高拱卻是大動肝火……
而張居正在放慢腳步等待之後,卻也不見高拱趕上,心中苦笑一聲,對著身旁的郭樸笑著說道:“莫笑老人步履緩,昔日也曾是頑童……高兄,既是步履緩慢的“老人”,又是喜怒寫在臉上的“頑童”……”
郭樸聽完張居正的話,隻能尷尬一笑。
最終,一行人到了乾清宮外。
張居正,郭樸兩人又站在乾清宮外,等了一會兒高拱,等到高拱到了之後,張鯨這才進去通報。
郭樸看了看張居正,又看了看高拱,笑著說道:“肅卿,叔大,你們二人說一說,陛下此時召見我們,所為何事?”
郭樸本意是為了緩和緊張的氛圍,在這裡稱呼,也變得不在官方,較為親切了些。
張居正聞言看向高拱:“應是高兄心心念念的事情……”
“什麼是我心心念念之事,今日不知怎麼,首輔大人總是說錯了話……”高拱冷聲回複道。
若此時還在內閣,張居正一定會在跟高拱,辯論一番,可此時卻是在乾清宮外,他不願與高拱再起爭執……
“是,是我說錯了話,高兄,莫要生氣……”
“我生氣了嗎?”
張居正聞言隻能苦笑一聲。
而正在這個時候,張鯨走出了乾清宮外。
“三位大人,陛下召……”
張居正三人在聽完張鯨的話後,便抬步走進了乾清宮中。
“臣等叩見陛下,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諸位愛卿平身……”
“謝陛下。”張居正三人謝恩之後,才緩慢起身。
坐在龍椅之上的朱翊鈞看著三人,臉上一直帶著微笑……頓了一會兒後,他開口說道:“考成法推行到今日,頗有成效,皆是諸位愛卿之功……”
上來便肯定張居正在內閣首輔的位置上,有所建樹。
“朕這些天,一直在看書,看到了商鞅變法……”
“戰國時期的秦國被魏國壓製,秦孝公即位後決心圖強改革,廣納賢才……商鞅自魏國入秦,提出了廢井田、重農桑、獎軍功、實行統一度量和建立縣製等一整套變法求新的國策……”
“變法之初,秦國貴族,甚至是百姓都對此褒貶不一,一些百姓因習慣了舊製,對變法感到迷茫和擔憂,害怕新的法令會讓他們本就貧苦的生活變得更糟,而貴族們,也害怕變法會讓他們的利益受損……”
“然而,隨著變法的推進,廢除井田製使農民有了更多自己的土地,得以勤勞耕種,收成漸豐,生活有了改善。重農桑的政策讓農業蓬勃發展,百姓們不再為溫飽發愁……”
“商鞅推行的軍功爵製,雖然打破了世卿世祿的傳統,使得平民有機會憑借軍功獲得爵位和賞賜,但也激勵了貴族子弟投身戰場,通過英勇作戰來鞏固和提升家族的地位……”
“最終,秦國憑借商鞅變法奠定的堅實基礎,才有後代子孫始皇滅六國,而統一天下……”
“雖然,我大明此時天下一統,但也絕不能少了商鞅勇於革新的勇氣,與秦孝公銳意進取的擔當……”
張居正,高拱,郭樸三人聽著朱翊鈞的長篇大論,都是心裡麵跟明鏡一樣,陛下這是在鋪墊了。
今日到乾清宮說的就是開海。
皇帝陛下雖十歲年齡,但行事老成果斷,頗有世宗陛下遺風,在麵對他的時候,三個高段位的大臣官員,可是不敢有一絲鬆懈……
朱翊鈞說完之後,看向張居正:“張愛卿……”
“臣在……”
“你覺得朕說的對不對……”
“陛下所說,至理名言,臣認同。”張居正不卑不亢回複道。
“哈哈,朕就知道,張愛卿會認同朕的想法,考成法是我大明萬曆新政之始……”朱翊鈞說完之後,略有停頓,他目不轉睛地看著張居正:“商鞅下場悲慘,但朕依然要拿張愛卿比作我大明朝的商鞅……”
聽到朱翊鈞的這句話,高拱,郭樸兩人隻感覺人都麻了……
陛下說話一直都這麼直接嗎?
這是在點張居正?
而張居正在聽到朱翊鈞的這句話後,隻是抬起頭看向了端坐在龍椅上的皇帝陛下。
君臣二人,目光對視。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喜歡大明:當了三年聖孫,稱帝六十載請大家收藏:(www.qidianxin.com)大明:當了三年聖孫,稱帝六十載全本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