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因小失大
光頭李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18章 因小失大,大明:當了三年聖孫,稱帝六十載,光頭李三,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高拱聽著郭樸的話,臉上憋得通紅,吹胡子瞪眼。
而郭樸看著高拱的這副樣子,倒是有些捉摸不透了。
怎麼回事,自己想錯了?
還不等郭樸再次說出,糾正自己的理解時,高拱便冷聲道:“郭大人,你這個習慣非常不好……”
“還未了解事情的前因後果,便妄下決斷,立意太淺,站不住腳……”
聽完高拱的話後,郭樸苦笑一聲:“是,那肅卿,陛下召你過去,為何賜給你這一枚匾呢……”
朱翊鈞在東宮為皇太子時,曾賜給過海瑞送彆詩,但知道的人,除了徐渭,便就是馮保,他們兩人也從未對外說過,海瑞又不喜賣弄,也從未對彆人講過,故,現在的朝堂之上,根本就不知道他們的陛下,還有寫字賜臣的小嗜好。
高拱看了一眼站在郭樸旁邊,正認真看字的張居正。
“天機不可泄露,該讓你們知道的時候,你們便會知道的。”
張居正聞言,目光也從匾上挪開,而後看向了高拱。
“還是要恭喜高兄啊,聖眷在身……”張居正不卑不亢的道賀。
而高拱聽完張居正的話後,輕笑一聲:“聖眷在濃,也比不過張首輔……”
郭樸看到兩人話不投機半句多,為了不影響內閣內部班子的和諧,他立馬開口:“張閣老,你來看看,陛下的字,還真的有點神韻啊……”
聽著郭樸的話,張居正再次看向了匾。
“是啊,陛下的字寫的確實不錯,下筆之處,已有一些徐渭筆下的神韻……”
雖然此時的張居正麵上表現得不卑不亢,可以用很平淡得語氣祝賀高拱,也能跟郭樸兩人一同討論皇帝陛下所寫得字,仿佛,這件事情跟他毫無關係。
但,他得內心卻截然相反。
他有些慌了。
他跟郭樸一樣,再第一眼看到這塊匾的時候都在做著閱讀理解。
當郭樸說出,陛下是否要讓高拱回老家的時候,張居正內心是深受觸動,甚至是興奮的。
不管怎麼說,高拱都是前任首輔,還是托孤大臣。
高拱在朝中,讓急與改革的張居正很有壓力,生怕自己那一步走錯了,被高拱拽著馬腳,讓他打一個漂亮的翻身仗。
這不是沒有可能的。
楊廷和,張熜,夏言,嚴嵩,徐階,高拱,包括張居正自己。
這些人,都是善於鬥爭,並且喜歡鬥爭的,隻不過,他們的方式有所不同罷了。
他精心謀劃的刺張案,說白了就是衝著官員們去的,而首當其衝的就是高拱。
他最初也跟郭樸一樣認為。
海上生明月,就是讓高拱歸家致仕,但,高拱否決了。
也正是因為郭樸的試錯。
讓張居正做這個閱讀理解,有了其他的想法,新的思路。
他在點評這幾個字的時候,一直看著的都是第一個字。
海。
瞬間,便在他的腦海中,出現了四個字。
隆慶開關……
想到於此後,張居正再次看向了高拱:“高兄,可是開關之事?”
而聽到張居正的話後。
高拱臉色變了又變。
腦海中隻有一個念頭。
怪不得自己栽在他張叔大,張太嶽手上……這麼快便猜出來了……
不過,高拱心服,都嘴上不服:“什麼開關?你說的什麼話,本官可聽不明白。“
看著高拱否認,張居正更加應證了自己心中的想法。
張居正微微一笑,目光卻犀利如刀,緊緊盯著高拱說道:“高兄,你我都心知肚明,此事關係重大,又何必遮遮掩掩?”
高拱彆過頭去,冷哼一聲:“莫要信口雌黃,無憑無據的事,休要在此胡言亂語。”
而一旁的郭樸在聽著兩個人的對話,心裡麵也明白了一些。
張居正緩緩走近高拱,壓低聲音道:“高兄,這開關之事,若能妥善處理,於國於民皆是好事。但倘若處理不當,你我皆為千古罪人,更何況此時正是考成法推行之時,不宜多生變故,你是朝中老臣,應勸諫陛下……等到考成事了之後,我等眾人在細細商量……”
張居正想跟高拱化乾戈為玉帛。
因為他知道,此時皇帝陛下若想再開海港,滿朝文武上下,隻有高拱一人能做……
此時,高拱跟張居正勢同水火,正讓陛下有機可乘。
平心而論,兩個較大的國策同時展開,就拿著大明朝現在這幫官僚行政機構來辦,難度太大。
但張居正卻不知,高拱再乾清宮的時候,便已經跟皇帝說了清清楚楚,他之所以答應,也是心中有了章程。
高拱看著張居正,冷笑一聲:“你自作聰明了吧……”
他還是裝作聽不懂張居正所言何意。
張居正平靜地說道:“高兄,如今局勢如此,意氣之爭又有何益?你我二人應摒棄前嫌,齊心協力,才能有所作為,大明當務之急,應是用考成法來整頓吏治……至於開關的事情嗎,還是要慎重對待……你應該勸諫陛下,不可因小失大……“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喜歡大明:當了三年聖孫,稱帝六十載請大家收藏:(www.qidianxin.com)大明:當了三年聖孫,稱帝六十載全本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