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痕雪鑒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4章 灰燼低語,痕語者,風痕雪鑒,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第14章灰燼低語第12頁 暴雨夜後的清晨,宋昭蹲在自己被焚毀的公寓門口。 防火布上的雨水順著褶皺滴落,在焦黑的地麵濺起細小的泥點,水珠墜地時發出“嗒、嗒”的輕響,像某種倒計時的鐘擺。 他戴著薄橡膠手套,蹲下身時膝蓋壓到一片碎瓷磚,硌得生疼——這是他上個月剛換的防滑磚,現在連紋路都被燒得模糊,指尖撫過斷口,粗糙的瓷碴刮著掌心,仿佛在摩挲一段被焚毀的記憶。 焦糊味裹著潮濕的土腥鑽進鼻腔,混著牆灰碎屑,嗆得他喉間發苦,每一次呼吸都像吞下一把燒紅的鐵砂。 牆紙蜷曲成灰黑色的碎片,邊緣翻卷如枯葉,在微風中簌簌輕顫,像被剝了皮的傷口滲著暗色膿血;廚房燃氣閥的金屬殘骸在雨裡泛著冷光,鏽跡如蛛網蔓延,那是縱火者圈定的第一個突破口。 宋昭伸手撥了撥書桌殘骸,木炭碎屑簌簌滑落,指尖突然觸到異物——半頁燒剩的筆記本,邊緣碳化卷曲,像被火舌舔過的蝶翼,中間一行鉛筆字勉強可辨:“sz2003後勤內網……”。 “sz”他低念一聲,喉結滾動,聲音乾澀得像砂紙磨過鐵皮。 sz是父親宋明昭名字的首字母縮寫,2003年正是父親出事那年。 指尖剛觸到紙麵,瞳孔驟然浮現金色紋路,太陽穴突突跳起來,仿佛有細針在顱內穿刺。 畫麵閃過時帶著刺目的白光——淩晨三點十七分,路燈在雨幕裡暈成模糊的光斑,水窪中倒映著扭曲的人影。 一道人影蹲在門外,左手持汽油瓶,右手戴警用橡膠手套,指節因用力而泛白;肩章在積水裡反光,裂紋呈“y”形分叉,像道猙獰的傷疤,隨水波微微顫動。 “嗡——”劇烈的頭痛突然炸開,宋昭踉蹌著扶住牆,掌心蹭過剝落的牆皮,粗糙的顆粒嵌進皮膚,眼前發黑,耳膜嗡鳴如潮。 意識模糊間,一絲微弱的聲音穿透混沌:“……彆留指紋,用鑷子。”他睫毛劇烈顫動,這是“真相之眼”覺醒以來第一次聽見畫外音,那聲音像是從燒焦的電線裡漏出的電流,帶著金屬的冷意。 “宋昭!” 蘇晚的聲音從身後傳來。 她撐著傘跑過來,傘骨在風中輕響,發梢滴著水,落在肩頭洇出深色斑點,手裡攥著個塑料袋:“我買了熱粥,你從昨晚到現在都沒吃東西——” 話未說完,她的目光落在他發白的指節上。 宋昭低頭,才發現自己捏著那半頁殘紙的手在發抖,紙角幾乎要被捏碎,碳化的邊緣刺進掌心,留下幾道細小的劃痕。 他深吸一口氣,把紙頁小心放進證物袋:“去省廳,找董嵐。” 省廳技術室的空調開得很足,冷風拂過手臂,激起一層細小的雞皮疙瘩。 董嵐摘下防藍光眼鏡,紅外掃描儀的紅光在碳化紙頁上跳動,像一隻機械昆蟲在焦紙上爬行。 “ip記錄被燒了九成,但殘留的端口號對得上2003年後勤內網的加密協議。”她推了推桌上的比對報告,紙張摩擦聲在寂靜中格外清晰,“y型裂紋肩章,全市隻有後勤科副科長趙振邦和兩名巡警的肩章有這種老化痕跡。” “巡警?”宋昭的指尖叩了叩報告,聲音低沉。 “昨晚調了他們的巡邏記錄。”董嵐調出監控截圖,屏幕藍光映在她鏡片上,“淩晨三點,這兩個巡警在城南夜市處理醉漢鬥毆,不可能出現在你公寓。”她點開趙振邦辦公室的登錄日誌,“看這個——三點十四分,他用備用筆記本遠程接入內網,時間和縱火完全吻合。” 宋昭盯著屏幕上的時間戳,喉結動了動:“係統性寄生。” “沒錯。”董嵐將證據壓縮成加密文件,鍵盤敲擊聲清脆如雨點,“他們不是單獨作案,是用後勤權限覆蓋了縱火痕跡。”她突然抬頭,目光穿過鏡片:“你準備怎麼做?” “喂餌。”宋昭摸出父親留下的鐵盒,膠片上的字跡在燈光下泛著暖黃,金屬盒邊緣冰涼,貼著指尖微微發麻,“他們要燒我的家,我就給他們更想燒的東西。” 蘇晚租住的老城區公寓頂樓閣間很小,牆皮斑駁,踩在地板上會發出輕微的吱呀聲。 宋昭把偽造的《昭陽巷拆遷資金流向草圖》塞進舊案卷宗夾層時,蘇晚正往他手裡塞茶杯。 熱茶的溫度透過陶瓷杯壁傳來,暖意順著掌心蔓延,驅散了指尖的寒意,杯沿還留著她唇印的淡淡水痕。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第14章灰燼低語第22頁 她輕聲問:“你還記得那天救我的時候說過什麼嗎?” 宋昭動作一頓。 十年前的記憶像被雨水泡過的舊報紙,模糊不清,隻記得巷口的血跡和她顫抖的呼吸。 “你說,‘彆怕,證據會說話。’”蘇晚指尖拂過牆上的線索圖,紙張摩擦聲輕得像歎息,“現在,它開始聽你了。” 宋昭望著她發頂翹起的碎發,陽光從斜射的窗縫中漏進來,照在那縷發絲上,泛著微光,突然笑了。 他把膠片壓在筆記本下,膠片邊緣硌得手背生疼,卻像某種確認——真實仍可被觸碰。 次日中午,技術大隊檔案室的鐵皮櫃泛著冷光,櫃門開合時發出金屬的摩擦聲。 宋昭穿著洗得發白的警服,在登記本上簽完字:“調閱《2003年昭陽巷拆遷補償明細(副本)》。”管理員掃了眼他的停職證明,猶豫片刻還是遞出鑰匙。 監控畫麵裡,一小時後,孫麗華的內網賬號突然登錄。 她已被停職調查三天,此刻正縮在出租屋的沙發上,手機屏幕亮著刺眼的藍光——短信是陌生號碼發的:“想救你兒子,打開這個鏈接。” 她顫抖的手指點了進去。 屏幕上跳出的文件標題讓她瞳孔驟縮:《昭陽巷拆遷資金異常流動分析》。 鼠標不受控製地點擊下載,三次。 “他們還在用她的身份爬數據。”宋昭盯著監控回放,對電話那頭的董嵐說。 他望著窗外陰雲,把真實證據拆成三份:地籍圖存入城建檔案庫時,管理員多問了句“怎麼突然查老城區”,他隻說“整理父親遺物”,聲音平靜得像在談論天氣;賬本編號錄入物證標簽係統時,係統提示“已關聯2003年未結案件”,提示音清脆如鈴;李曉芸的照片嵌入圖書館人臉庫時,蘇晚在古籍修複室衝他比了個“ok”手勢,指尖在唇邊輕點,像在封存一個秘密。 第三天傍晚,圖書館古籍部的警報聲刺破黃昏,尖銳的電子音在空曠的走廊裡回蕩。 蘇晚盯著電腦屏幕,指尖在鍵盤上翻飛,敲擊聲如急雨——有人批量導出“助學項目學員借書記錄”,ip地址跳轉到市局內網。 她截圖上傳的瞬間,宋昭的手機震動起來。 “是李曉芸的活動軌跡全圖。”他把截圖導入分析軟件,二十七個借書點在地圖上連成線,像一張正在收攏的網。 蘇晚湊過來看,發梢掃過他手背,帶起一陣微癢的觸感:“和你之前拚的部分吻合。” 宋昭啟動“反向追蹤協議”,在數據包裡植入輕量級日誌追蹤器,回車鍵按下時,發出一聲清脆的“哢”。 六小時後,追蹤器回傳定位——隱廬會所三樓包廂。 監控畫麵裡,趙振邦和戴鴨舌帽的男人碰杯,玻璃杯相撞的脆響透過音頻傳來,桌上攤開的a4紙上,宋昭公寓的平麵圖被紅筆圈了三個重點,墨跡未乾,在燈光下泛著濕光。 “該收網了。”宋昭關閉電腦,撥通董嵐電話。 窗外雷聲滾滾,他將錄音筆插入u盤接口,低聲自語:“這次,輪到我說話。” 淩晨五點,雨停了。 宋昭躺在閣樓的折疊床上,聽著蘇晚在廚房熱牛奶的動靜,鍋底與火焰的“滋滋”聲、瓷勺攪動的輕響,在寂靜中格外清晰。 手機屏幕突然亮起,是董嵐發來的消息:“孫麗華的賬號登錄記錄已鎖定ip,就在市局附近。” 他翻身坐起,窗外的天光透過破洞的紗窗漏進來,照在牆上的線索圖上。 李曉芸的照片、趙振邦的肩章、孫麗華的工牌,所有碎片在晨光裡連成一張網。 清晨六點,市局紀檢談話室的燈光慘白,照得牆壁像停屍間的瓷磚。 孫麗華蜷坐在椅子上,懷裡抱著兒子的舊書包,帆布包角磨損,露出內襯的棉絮。 她盯著桌上的監控回放,畫麵裡自己的手指正在點擊下載——那根本不是她的動作。 門突然被推開,她猛地抬頭,看見宋昭站在門口,目光像把淬了冰的刀。 “他們用你兒子威脅你。”宋昭的聲音很輕,“但現在,該你說話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