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意在此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六十七章 夷歌數處起漁樵,巨宋,天意在此,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馬政笑道:

“有慕姑娘師兄妹出手,那些賊子自然不值一笑。

不過我們隊伍裡還有腳夫女子,梁山匪徒據說有數萬之眾,若是大舉來襲,如何護得所有人周全,還需大夥兒從長計議。”

唐烈轉向呼延慶:

“呼延將軍,我等離登州城尚有近千裡地,若是急趕,七八日可至,登州城裡平海軍有多少人眾,若是抽一部來接應我等,能調出多少人?”

呼延慶歎息道:“本朝定製,每都一百人,每五都為一營,定製五百人。每五營便是一軍,定製2500人。

隻是國朝慣例,軍餉下發時層層克扣,實發到手中的一般不過三四成,我平海軍有本朝第一水軍的名頭,小將又多方籌措,軍餉能拿到六成多一點,已是異數!”

唐烈等人歎息不已,大家早就聽說本朝軍製已經敗壞,但是實打實聽說,還是感歎嗟訝

碎星子插言道:“那豈不是隻有一千五百人,再留幾百人守營,便是剩下的全軍來援,也不過千人,如何抵敵梁山數萬大軍?”

呼延慶苦笑道:

“倒也沒有那麼離譜,小將倒是有些狂妄,想建立一番功業,所以軍餉到手以後分毫不曾克扣,近年來戰事又少,我平時一般也隻發給士卒七八成實餉,勉強把平海軍維持在兩千人的員額,再多……小將也無此能力了。”

馬政溫言撫慰:

“呼延將軍何必歎息,仲甫久曆官場,各地軍伍實情也多了解,像呼延將軍這樣清廉無私,振作為國的大將,已是難得了!國事至此,非一人之過,大家都有責任!”

眾人默然,半晌,呼延慶接著解釋道:

“軍餉既不足額,軍中便免不了充塞體弱老殘的人,我麾下兩千人,真正能戰的,確實也就一千出頭。

但是大夥兒也不必過於絕望,我平海軍戰力隻有定額一半,那梁山乃是匪寇巢穴,情況必定還不如我軍。

梁山號稱有兩萬大軍,我估計虛數不少,再減去家屬婦孺,能戰之士絕不過萬,其中還必多流氓小賊,欺負往來客商還行,要兩軍擺開陣勢,堂堂正正的大軍廝殺,很多小賊也就隻能搖旗呐喊,最多打打順風仗,苦戰惡戰是指望不了的!”

唐烈點頭道:

“陳勝吳廣,綠林赤眉,起事之初無不如此,號稱數萬數十萬,其實良莠不齊,有一兩千精騎,一鼓可破!

但若是給他們打得幾場勝仗,甚至多打幾場敗仗,隻要沒傷筋動骨,大浪淘沙,士卒有了經驗,經曆戰場淬火,便是一隻勁旅了!這種匪寇,不可多給機會,朝廷該當早早剿滅才是啊!否則他日給匪寇坐大,難免生靈塗炭,甚至神州板蕩!”

馬政搖頭:

“山東河南,承平日久,除了少數呼延將軍麾下平海軍這樣的異數,其他的多是廂兵,甚至弓箭社的義勇,比捕快衙役強不了多少,憑藉城牆抵擋盜匪攻城尚可,出城掃蕩鄉野,梨庭掃穴卻是力有未逮啊!

本朝精銳可戰之兵,莫過西兵,常年在河湟跟西夏作戰,難以調回來剿幾個匪寇哇!”

唐烈啞然失笑,也知道是自己操之過急:

“那登州平海軍,能調出多少騎兵支援我等?”

呼延慶一直頗為敬佩唐烈,覺得他年紀輕輕,又是出家的道門弟子,卻家國情懷甚重,對軍國重事也了解頗深,這時聽得唐烈的發問,卻無奈搖頭:

“唐兄弟,平海軍是水軍啊!

全軍不過百餘匹馬,還大半是馱馬挽馬,真正的戰馬,也就四五十匹……”

唐烈一愕,知道是自己想當然了,張口就是一兩千精騎,其實以目今本朝產馬之地丟失大半的窘境,一支水軍編製的部隊,是不可能有太多戰馬的。

呼延慶接著道:

“山東道上,戰馬乃是稀缺之物,梁山賊寇,出名的不就是以三十六騎,橫行河朔嗎?若是我官軍戰馬多些,哪能讓他闖下這偌大名氣,恐嚇本地官府百姓!”

唐烈點頭問道:

“既是如此,那大家都說說,梁山賊寇要再來襲擊我等,大概會來多少人?我等若要從登州討救兵,步騎多少為宜?”

馬政,追星子等人對山東道的情況了解不多,這等生死存亡的大事,不好胡亂開口,最後還都是望向呼延慶。

呼延慶思索一陣,開口道:

“梁山賊寇雖眾,現下應該還沒有正麵強攻州府的實力,哪怕我平海軍不守城,隻是倚城而戰,也必能殺傷他甚重,所以我估計梁山賊不是發了急,不敢來我登州城下火拚!甚至我等隻要逃到離城一兩日路程的距離,賊匪們還敢不敢追,都在兩可之間!

我等雖有女子,但車馬牲口不缺,隻要急急趕路,五日後就基本安全,七日後就能趕到登州城,那便萬無一失了!

所以本將以為,關鍵就是這五六日!

今日我們才殺散來覬覦的賊寇,逃散的賊子回山,賊寇們自也不可能馬上全夥上萬人來截我們這幾十人。

甚至他們都不一定知道我們是趕往登州城的,最多隻知道個大概方向,按賊匪的習性,很可能還要先探子來回打探一番。

這麼算來,若是梁山步兵來追,很難五日內追上我們,既然追不上,他就是兩萬人全數來追,我等也不畏懼!”

眾人哈哈大笑,沉悶的氣氛為之一鬆。

馬政笑道:

“這麼說,我等便主要考慮梁山賊的騎馬精銳,好在他們的戰馬也不多,隻要平海軍的五十騎兵能在我們被追上前趕到,就有一戰之力!”

呼延慶點頭,眾人又商議一陣,便達成一致意見,這個隊伍的氣氛目前還不錯,群策群力,沒有太多掣肘的地方。

呼延慶叫來一名軍卒,給了他軍令虎符,令他一人雙馬,現下立刻出發,趕回登州城求取救兵!

剩下眾人給使團全體人眾都大概講了下目前的形勢,自第二日起,使團每天酉時即起,急急趕路!

喜歡巨宋請大家收藏:(www.qidianxin.com)巨宋全本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曆史軍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