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意在此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二十六章 擬借梅梁浮海去,巨宋,天意在此,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此後每年國庫的節餘,太祖也都存入封樁庫。

太祖準備這封樁庫的錢存到一定數量,就拿出來向遼人贖買燕雲十六州。

當然,太祖雄才大略,也不是就一味知道花錢收買異族,他也做好了到時候遼人不答應的兩手準備:“欲使斯庫所積滿三五十萬,即遣使與契丹約,苟能歸我土地民庶,則當儘此金帛充其贖值。如曰不可,朕將散滯財,募勇士,俾圖攻取!

太祖啥意思呢?我每年省下來的錢,零存整取,都放到這封樁庫裡,等攢夠了三五十萬,就跟遼國商量把燕雲之地贖買回來。當然這樣最好,要是他們不答應,我就拿這錢招兵買馬,把它打回來!

計劃挺好,唯一的缺點是錢還沒存夠,太祖就駕鶴西歸了。

之後就是宋太宗趙匡義接位,他不是太祖的兒子孫子,是弟弟,是一輩人,年紀差不了幾歲,太宗一想,我哥節衣縮食,臨了都沒把錢攢夠,何況現在吳,越,南唐,荊湖,後蜀這些地方都平定了,我也沒地方收繳財寶了,光靠自己省,我的歲數那也不一定來得及啊。要不還是直接打吧,打贏了這錢不就不用給了嗎?省下來自己花它不香麼?

太宗也想挺好,但是也有個唯一的缺點,那就是沒打贏,高梁河一戰大敗,太宗腿上中箭,丟棄軍隊自己駕了輛驢車逃回來。

再下一任是宋真宗,那就更不行了。

太祖的原話,封樁庫存滿三五十萬就去跟契丹人談,談不攏就打,也就是說在太祖心中,這燕雲十六州差不多就值三五十萬白銀。

可澶淵之盟就是宋真宗簽的,盟約規定人家遼國啥也不用乾,咱們就得每年給二十萬銀,二十萬絹,是每年白給,順帶還得喊人家遼主一聲哥哥,人家遼人再粗魯也會算這個賬,你每年白給都二十萬銀二十萬絹了,燕雲之地那麼大那麼重要的地方,怎麼可能讓你個弟弟三五十萬就買回去。”

馬政講得忿忿不平,雲穀真人一邊鬱鬱點頭應和,一邊心想這馬大夫看似積年老官場,滑不溜手,其實談起國事就真情流露,言辭間連談起本朝太祖,太宗都不大恭敬,雖說有逾君臣之禮,其內裡還是個質樸君子,家國情懷甚濃。

馬政自然不知道老道心裡的活動,隻是激憤之下有些口乾,唐烈連忙斟茶。

幾口清洌的茶湯下肚,馬政才稍微平息心緒,有些詫異的細品口中盈舌的茶香,此時的茶俗都是將茶葉細細研磨成粉,再注水點茶,分茶,鬥茶……其製甚為繁複。

這唐烈所斟的升真觀密茶,卻好像是整片茶葉未曾加工鞣製,直接一片片摘下來就這麼沸水衝泡,看起來原始簡陋,卻反而茶香盈鼻,更有異趣野趣!

馬政微閉雙目,借品茶之機,迅速平複胸懷,半晌才睜眼,接著講述:

“之後數朝,每況愈下,我大宋漸漸失了心氣,不敢與遼國決戰。

神宗曾有諭:複燕雲者,王!

封王就是我等臣子建功立業的最高目標了吧?更何況是宦官這等刑餘之人封王,三皇五帝以來,從未有之!

童貫童檢校,之前率軍矯詔西征,連下河湟四州,成立了隴西都護府。

之後征伐西夏,也獲成功,有這等軍功在手,想必那複燕雲者王五個字,童檢校每晚入睡前也曾反複思量吧?

三國名將太史慈壯誌未酬英年早逝,死前歎息道:大丈夫生於亂世,當帶七尺之劍,以升天子之階!

英雄豪傑,機會擺在眼前,誰又不想立那不世之功,千載之下青史留名呢?

應該就在這段時間裡,童貫和今上徽宗秘密初步定下了聯金攻遼的國策。

之後數年,童檢校出京與西夏再次作戰,同時派遣馬植改名的李良嗣再次潛回遼境,四下聯絡反遼勢力,尋找與女真金國交通的渠道。

政和五年三月,李良嗣向遼國知雄州和冼暗投蠟丸,言及金朝興起,遼朝將亡,約其舉家投宋。

和冼把這件事秘密奏於今上,今上徽宗令太師蔡京與童貫共議,可否與遼國撕破臉,正式接納李良嗣。兩大重臣都給出了接納的意見。

於是李良嗣在四月正式回宋,在覲見今上時極力建議趁機伐遼,聖人嘉納其言,賜其國姓為趙,於是馬植第三次改名,由馬植而李良嗣,又由李良嗣而趙良嗣……

去年七月,遼人高藥師,曹孝才等人來宋,今上命中使押高藥師等至京,到了蔡京的府第,還是讓蔡京,童貫這兩位最信任的重臣共議。

兩人商議後奏請以向女真買馬為掩飾,察訪邊事,試探和女真聯合攻遼的可能。

今上密諭知青州王師中,用兵船載高藥師等人,暗藏市馬詔,泛海同往女真。”

馬政又歎息一聲,怒道:

“此一行,於去年八月三日戍午被詔,二十二日丁醜即已出發,乘呼延將軍平海軍的兵船,以高藥師為向導,不日就到了渤海北岸的女真屬地,見到女真巡邏的船隻甲士甚多,加以女真巡邏的甲士凶蠻,差點起了衝突,彼輩眾人,既無急智,也無血勇,被幾個巡海小卒一嚇,當即就回船逃竄!

此後既不敢上前履職,也不敢回頭複命,竟然在海上逡巡不前三月之久!直到正月三日丙戍,食水殆儘,才灰溜溜返回青州請罪!

今上大怒,特拜我為武義大夫,輔以童貫義子,登州走馬承受皇甫俊為中使,精通女真話的平海軍指揮使呼延慶將軍為向導,再次渡海使金,務必向金人傳達我朝欲與通好,共行伐遼的意向,建立接觸渠道!

國事急如星火,王師中等蠢材已經失敗了一次,平白耽誤了三月之久。今上非常憤怒,我出京前殷切麵諭,這次一定要把差使辦好!

考慮到女真野蠻,且女真王族聚居之地少有漢人去過,聽說下了渤海北岸後,還要行萬裡之遙!沿途艱難險阻不問可知,故聖上特命我攜密旨先至貴升真觀一行,盼老真人忠心國事,派出三五貴派俊彥,以助我等,共建奇功!”

喜歡巨宋請大家收藏:(www.qidianxin.com)巨宋全本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曆史軍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