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意在此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二十四章 胡騎長驅五六年,巨宋,天意在此,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百姓安生,老道乃方外出家人,按說更該對此滿意。
但天使此問,想必是代表聖上,代表朝廷來問的,老道就得說幾句真心話!
自古以來,北方蠻夷,有那匈奴,東胡,柔然,突厥,黨項,鮮卑……和現在這大遼的契丹。
我中原正統,雖也有秦漢唐宋的更迭,但不管其間百姓犧牲如何,下一代正朔都是漢人所立,而北方諸族,一旦強盛,必是趕儘殺絕上一個強族以代之,地方一直是那個地方,但是人種苗裔卻已經殺絕換了好多撥了。
如此看來,蠻夷不懷德並不是一句空話。他們勢弱時也有內附投靠朝廷的,甚至也有少數忠於中原正統朝廷,但是不管哪個族群,一旦強盛,必為我華夏的心腹大患啊!
不管他們是因為土地貧瘠而爭殺求活,還是因為缺乏教化而好勇鬥狠,總之先天就有強盜財狼之性,殺性比我等族裔重得多啊!
老道私心以為,不管是教化,外交,計謀,還是刀兵,總之不能讓北方蠻族過於強盛!
而大遼,現在就是一個統一強盛的大族,甚至大國呀!”
馬政不語緊盯著雲穀真人半晌,忽然一拍木幾:
“痛快!想不到真人雖不在朝堂,眼光卻如此老辣精準,鞭辟入裡!
可笑朝中許多庸官,讀書把腦子讀壞了,蠅營狗苟,張口就是遼人慕我中原教化,習漢字,沐漢風,兩國已經和平幾代人一百多年,就該繼續千秋萬代友好下去雲雲!
也不想想這天下哪有千秋萬代的事情?所謂盛久必衰,合久必分,
太祖英明,當年就說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
北邊隔壁就放著那麼大一個強鄰,今天他跟你友好,明天他也跟你友好,確實好了一百年,但是他還能跟你好一千年,一萬年?
哪天你家出了啥事,或者他自己家有什麼變故,人家說打過來也不就是一轉眼的事情?
咱們先不說要不要主動啟釁,那幫腐儒恨不得咱們自己先把刀兵放下,武備鬆弛!”
師長談話,唐烈本是侍立在一旁,但他也是個憂國憂民的性子,這時馬政講得激動,他聽得也激動,不禁從旁插言:
“宋遼和睦確實有一百多年了,但再往前一百多年,不就是唐朝麼?自古曆朝曆代,武功少有比大唐更隆的。但是哪怕以大唐的強盛,兩百年前不也被吐蕃把都城長安都打下來過嗎?京師淪陷,生靈塗炭。安西,北庭均陷入吐蕃之手,南詔,回鶻也都是十年五陷!
以盛唐的武功,都還幾次麵臨傾覆的危險。今日我大宋軍力還不如盛唐,而大遼的實力還在昔日吐蕃之上,憑借一紙合約,就能安然入睡,完全不考慮亡國滅種的危險,這是把兆億黎民的腦袋,都拿去放在契丹人的刀鋒下,指望人家一直不鬆手啊!”
雲穀,馬政都點頭稱是。
馬政歎息道:
“我幼讀史書,曆朝曆代,從未曾有兩百年不動刀兵,全無兵禍的!
如今我大宋看似花團錦簇,京城官民整日追名逐利,以為盛世。
實際上邊軍疲敝,兵製廢弛,我大宋仗以立國的禁軍,缺額過半,且多以囚犯,老弱,乞丐,流民,殘廢充數。
正所謂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池!我朝看似華麗的大屋,隻怕稍微來一場風雨,就有轟然倒塌的大風險!
僥天之幸,今上聖君,有振作之心,和朝中清醒重臣商議,準備未雨綢繆!”
雲穀輕輕撫摸著手中拂塵的玉柄,猜度哪些人是“朝中庸官”,而又有哪些是“清醒重臣”。
一個個名字和官位在他腦中流過,但他在野出家隱修多年,平時雖也算關注時局,對如今的朝政實在是並無深知,唯一確定的,至少麵前這位武義大夫馬政馬大人,肯定是主戰的“清醒一派”。
雲穀真人憂心時局,悲憫世情,立場自然天生站在主戰派一邊,不過他深知世間沒有絕對之事,口上喊得為國為民,實際上乾的事隻會禍國殃民,這種事自古多有,所以隻是以目示意馬政接著說下去。
馬政深知自己任務艱巨,而能不能說服雲穀真人,借助升真觀一脈的力量,接下來就是關鍵!
“澶淵以來,我大宋麵對大遼,實際上都以守勢為主,真人可知其中關鍵?”
雲穀真人皺眉道:“燕雲十六州的地利,步兵騎兵戰力的差異。”
馬政抬眼又看了雲穀真人一眼,暗歎不愧是天下第一宗師,雖然專注於武道,想不到對政事兵事都是高屋建瓴,一開口便能抓住關鍵。
“不錯,步兵天生就難以抵抗騎兵。我中原王朝雖是正統,自古產馬之地也以河隴,幽雲等邊地為主。
河隴是我桑梓舊地,但現在其利被我大宋和回鶻,吐蕃,西夏四分,百年來無數仁人誌士殫精戮力,也不過維持一個相持之局。
最關鍵的是幽雲之地,拜石敬瑭那千古奸賊所賜,淪陷於遼人之手,一進一出,遼宋步騎的劣勢更被拉大!
也不怪太宗已降,朝中君臣諸公百年來都不敢對遼朝擅起兵釁,兵凶戰危,遼宋實力乃是五五之數,甚至是四六,敵六我四!
我軍若勝,敵騎回頭就跑,步兵根本追不上……
就算敢追,再精銳的軍士,不過兩百步,陣列就散亂了,敵騎回頭一衝,步兵不依靠陣列,完全不能跟騎兵抗衡,大勝頃刻間就會變成大敗!
而敵軍若勝,騎兵四下合圍,我步卒一個都跑不掉!
打贏了難以殲滅遼朝主力,打輸了我大宋主力付之流水,這樣的決戰,除了古之衛霍這樣的千古名將,又有幾人敢打?
這樣的大決戰輸個兩三次,就有亡國之虞,誰又負得起這個責任?
幽雲群山,長城都在大遼手中,往南都是一馬平川,利於戰馬奔馳,決戰一敗,敵騎長驅直下,沿途無遮無擋,數十日間就可以來到汴京城下,誰敢冒這個風險?”
喜歡巨宋請大家收藏:(www.qidianxin.com)巨宋全本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