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黎府
又加一更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1章 黎府,水元成神,終為天地山川主,又加一更,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第21章黎府第12頁 三德子眼神空洞,道:“他吃錯藥了,真的。剛娶了媳婦沒兩年,之前是纏綿繾綣,把臂同枕,不到天色大亮不出門……現在怎麼轉性了?” 原來是被迫來練武的? 陳順安聞言,轉過頭,便見不遠處的劉刀疤,正神情專注,完全沉浸於習武之中。 毫無不該有的欲望。 “或許這樣挺好的。” 陳順安心中暗忖,轉過頭目光掠過三德子手中長刀,忽的一頓,詫異道, “中等利刀?還是北門局製的?” 聖朝的兵刃,有官製和私製兩種。 官製普遍精良,統一製式,由養心殿造辦處和武備院打造,又有‘禦製’、‘院製’、‘部製’之分。 私製則參差不齊,各種奇怪的武器都有,從路邊的鐵匠鋪,到各地鑄劍山莊,都算私製。 而‘局製’,便是一些從造辦處或工部退伍、或被淘汰的鐵匠,自己在外麵開了個鐵匠鋪,發揮餘熱。 所以質量普遍不差,且能根據主顧需求,靈活改造,貼身丈量。 當然,價格也不低。 而且這等利刃,還得定期保養,擦拭豬油,浸泡桐汁之中。 甚至搏殺砍人後,修補缺口,都得花不少銀兩! 陳順安也曾動過心,想購置一把中等利刀。 但麵對高昂的價格和後續保養費用,隻能打退堂鼓。 三德子察覺到陳順安眼中的羨慕之色,隨手挽了個刀法,呼嘯聲嗡鳴,得意道, “不貴,也就三十兩銀子。” 陳順安看得是心頭火熱,問道, “三德子,你發了?” “發了筆橫財。” 三德子看了看旁人,湊到陳順安耳邊,壓低聲音道, “我把乾寧國派使團訪聖的消息,拆分了,轉手賣了出去!這一進一出,還賺了不少!” 好你個情報掮客! 怪不得張口就能造謠我已突破二流! 陳順安盯了三德子一眼。 發現這廝,也是個人才! “對了陳哥。” 三德子突然想到了什麼,開口道:“有沒興趣乾票大的?” “哦?詳細說說。” 三德子:“乾寧國使團訪聖,會派遣十二艘遠洋福船、一艘載重千噸的十桅銅船,途徑大運河。各種金銀財寶不說,乾寧國這些蠻夷,個個金發深目,還有三頭六臂奇形怪狀的……到時候肯定人潮湧動,觀者如雲!” 三德子越說越興奮,似乎已經看到他日盛景。 “我準備讓李掌櫃出麵,去找有淡水井的兄弟井窩子們商談,製冰、熬飲,趁著炎熱氣候賣冰鎮飲子!壟斷訪聖那日阪野津渡的飲子生意!” “到時候,定可狠狠賺一筆!陳哥,你要入資麼?” 陳順安有些心動。 三德子的計劃,初聽極為靠譜。 但……憑三德子、李掌櫃等人,真的能吃下這麼筆生意嗎? 除非是趙東家出麵。 可最近趙東家忙於疏通關係,買缺上位,恐怕無暇顧及這些小錢。 而且自從觸及長白聖朝隱秘一角、發現芙蓉膏火後,陳順安便總覺得,乾寧國使團訪聖,並非表麵上促進兩國商貿那麼簡單。 此事最後的走向,恐怕會大出所料。 “唉你不早說,我討要了給黎家送水的差事,每日福水都得墊資快一兩銀子了,還真沒餘錢!” 陳順安一臉遺憾。 三德子張了張嘴,雖有心勸說讓陳順安彆如此迷信,送甚勞子福水,簡直糟蹋錢。 但出於尊老愛幼,對陳順安的尊重,三德子隻能壓下心中腹誹。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第21章黎府第22頁 他轉而打趣道, “那也無妨。此事畢竟有風險,有陳哥你廣送福水,他日萬一我破產走投無路了,還能來投奔你。” 陳順安笑著點頭:“隻要你三德子願意在門前敲碗,我定勻你一口!” …… 胡同幽深,青磚灰瓦,朱漆大門隱於市井。 一身短打勁裝,風塵仆仆的陳順安,宛若闖入了另一個圈層。 來往無白丁,左右儘是武者,甚至偶爾還能看到一流俠客,背劍而過。 穿的是綢緞,坐的是轎子,吃的用的遠超尋常百姓想象。 武清縣有東貴西貧,北貴南賤之說。 而金蛇黎家,便位於縣東,隻是並非處於核心區域,而是跟西縣交界的天橋下。 水車在黎府側門停住。 兩位虎背熊腰,身著靛藍雲紋勁裝,按刀負矛的守衛,不鹹不淡看了陳順安一眼。 “送水來的?叫何名字?” 陳順安上前兩步,不動聲色從懷裡取出兩個荷包,遞給兩人。 荷包圓鼓鼓的,脹滿了銅錢,稍稍抖動便發出乒乒乓乓清脆悅耳的聲音,一聽就極有誠意。 當然,實際上沒幾吊錢,攏共估計也才兩三百文錢。 但好看,有麵兒呐! 畢竟見麵禮貴了,自己傷筋動骨,彆人也不敢收。 少了寒磣,自己和彆人都膩歪。 現在,剛剛好。 “兩位好漢,在下葦橫街的水夫陳順安,替劉哥來接貴府送水的差事,還望二位日後多多照顧。” 守衛收了荷包,臉上多了幾分笑意。 “客氣客氣,老陳你稍候,我先給趙管家通報一聲。” 一個守衛不急不緩步入府中。 剩下那名守衛輕聲說道, “老陳呐……趙管家估計會先帶你麵見黎老爺,你放心,老爺仁厚,跟你們井窩子更是素來交好,不會為難你,隻是簡單問兩句。” 這位守衛交代了些注意事項,包括莫要私闖後院,衝撞女眷等。 暗道一聲錢花的值,陳順安點頭笑道:“多謝兄弟提點。” 不消片刻。 一個身材發福,留著山羊胡的中年人走了出來。 “你就是陳順安?老劉說過你,來,跟我來。” 趙管家顯得十分和煦,攙著垂落的大褂,在前麵帶路。 一進黎府,可謂是五步上階,三步轉圜,硬山式灰瓦頂,正房配鴟吻,足足有三進之多! 陳順安那平矮房,在黎府麵前,也就是下人馬夫們住的地兒。 隻是禁不起細看。 屋頂一些青灰色瓦片殘破不堪,朱漆大柱也是漆皮掉落,黎府居然連每年修繕,掀瓦補牆的餘錢似乎都拿不出。 終究還是破落了。 不過這對陳順安來說,反而是件有利之事。 他著重留意了下黎府的人口結構。 外院有守衛、門房、馬夫,內院有丫鬟、廚娘、趙管家,攏共有九位之多。 而黎家到了黎老爺這代,雖有青黃不接之相,但也有一房正室,兩房妻妾,膝下三女二子。 雖然有的子嗣已經分家,或開雜貨鋪或在講武堂任職,但留在府上的黎家人,也有七人。 而這些丫鬟馬夫,包括趙管家在內,都是衣著樸素,甚至補丁疊補丁。 唯有那兩看門的守衛,是衣裳光鮮,明顯是黎家拿來撐麵子的。 “這是上好的福祉者啊!” 陳順安心頭火熱。 一旦將黎家發展為福祉者,平均下來每日願念所得,說不定會翻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