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經殘文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七九六章 粵西洪拳 亢龍無悔,民國宗師,丹經殘文,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南禪五家七宗,多數地處於南方。

所謂南拳北腿,在南方,拳術習練者眾多,無論是大小拳種,並不比北方人少。

尤其在廣府一帶,習武者的數量其實是超出北方大多數的省份的。

隻是,身懷利器,殺心自起。

習武之人隻要踏入武門,就會有應對不完的紛爭和武鬥,幸運者隻是輸拳輸名,倒黴者難免身死甚至禍及家人。

故而,便有一些不願參與武門廝殺的門派或家族,情願將自家功夫遮掩,不到危急關頭,絕不輕視於人。

這種武道的傳承,以家族為枝乾,以師徒傳承為葉蔓,隻為強身健體,延壽避厄,壓抑武人爭強鬥勝的本性。

這一點,又以粵西洪拳中的幾支暗流傳承最為出名。

粵西洪拳所練拳種,傳承並不廣泛,除了祖訓使然之外,也多是因為其拳架刁鑽怪異,發勁頗有門道在內,故而習練艱難……

但若能修行有成,一身技藝往往很是不凡。

粵西洪拳擅長以聲引氣,以氣催勁,以勁出拳,拳術初見平常無奇,但每每勁力到達四稍之前,便會在吐氣發聲的同時,突然顫吹發勁,使得其攻擊勁上加勁,方寸發力……

這種拳術特色鮮明,與一些地域性的少數民族中流傳的原始古象形拳類似,雖然不以殺伐搏擊而聞名,但在延壽避厄和壯大精神上卻有奇效。

練習這類拳術的門派和家族,長壽之人的比例極大,甚至很多耄耋老人,雖然功夫實戰能力一般,但在接近百歲的高齡時,仍能保持筋骨強健,耳朵不聾眼不花,從養生煉體的功效上,足以稱得上是獨步武林。

仰山希音所練的核心功夫,雖然名為羅漢金身功,傳自南禪仰山一脈禪門,但因前代祖師的緣故,實際上卻吸收了大量粵西洪拳的特點,屬於一門特色禪武。

其拳架粗獷,拳意中混雜著濃濃的禪韻,在吐氣發聲的時候,會強調顫吹式發勁,使得他們的拳腳或兵器功夫能在方寸之間,進行突然的二次發勁。

這種功夫入門簡單,但想要練至大成,卻需要長年累月的反複磨礪,不過,一旦練成之後,其技擊方式與尋常的攻擊便頗有不同。

每每看似平常的拳腳或兵刃攻擊,卻會在打擊接近對手的最後關頭,丹田發勁震蕩聲帶,在吹發出鶴唳或猿啼的顫音時,在手腳中二次震蕩發勁,使得其攻擊招式含有雙重勁力。

所以,仰山希音與李存義槍、鐧接連相擊碰撞,表麵上看似被形意大槍牢牢壓製,可實際亢龍鐧在每次碰撞時,都會發出複雜的雙重震蕩勁,對長槍和李存義的雙手乃至臂膀,都有著滲透式的打擊……

更有意思的是,羅漢金身功本屬於外家硬功,他的發勁方式,也與北方的內家拳頗有不同,而硬功最注重的,先是肉身的強度,然後才是對發勁技巧的掌握。

也就是說,仰山希音打出的每一招,都會先以自身肉身震蕩發勁為基,再將出招的勁力和自身反傷震蕩作用在對手身上……

你可以理解為傷敵一千,自傷八百。

隻是練習這門功夫的高手,肉身的強度都十分強悍,震蕩之傷對其本身的傷害十分有限,而作用在對手身上的雙重勁力,那一千點的傷與反傷的感覺,卻是讓人十分難受,甚至會影響到後續的攻防節奏。

也就是說,雙聖交手不過六七個回合,可仰山希音通過顫吹發勁的獨門功夫,在與李存義的兵器交擊過程中,對他施展的雙重發勁傷害卻已經是十二三次,而當李存義發覺這一點的時候,雙臂和雙手已經隱隱有了微微顫抖的跡象……

“嘖嘖,這門功夫看似粗獷撿漏,實則功夫卻體現在無形之中,其發勁滲透無聲,若想勝他竟頗有些棘手……”

李存義大槍掄動,開始有意識的改變著攻防節奏,從硬橋硬馬的大槍術,轉向了力與技合,氣與力合的招式,對著仰山希音的顫吹發勁,使出形意拳的虎豹雷音……

嗚嗷……

李存義槍式變化,發勁自然也有不同,而與他兵器正麵對轟的仰山希音,也隻用了兩招,便瞬間發覺了其中的細微變化……

“咦?不愧是能教出最強武道天王的老牌武聖,竟然這麼快就發現了老衲顫吹勁的厲害,開始刻意施展形意拳的虎豹雷音,企圖改變與老衲兵器碰撞的劣勢麼?”

仰山希音略一思索,口中聲音再次變得高亢刺耳,將原本還有些隱蔽發出的顫吹勁,改為每招都全力施展,聽起來便如白鶴唳叫,震得人耳膜嗡嗡作響

嗬!

兩人這一變化,讓原本兵器中激發出氣爆聲響中,又夾雜了一道道虎豹嘶吼、猿啼鶴唳的吐氣發聲。

而隨著兩人交戰時的聲音愈發高亢,其聲勢甚至隱隱要趕超楊延崗和法言宗漢,兩人腳下的快船在彼此強勁罡力的反複震蕩之下,也隨著不斷響徹江麵的聲音顫動起來,並影響著船體下的江水不時的向外擴散,推動一層層的波瀾煞是好看……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喜歡民國宗師請大家收藏:(www.qidianxin.com)民國宗師全本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曆史軍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