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經殘文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六六七章 組閣爭論,民國宗師,丹經殘文,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1913年1月底,中華民國第一屆國會選舉正式召開,國民黨不負眾望,贏得了參眾兩院的多數議席,成為國會第一大黨。

根據《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國會第一大黨擁有組織責任內閣的權利,國民黨據此可重組民國內閣,繼而限製袁世凱的總統權力。

國民黨的黨魁,名義上雖是孫中山,但一直以來,主持國民黨合流工作的卻是宋教仁,而國民黨能夠贏得國會選舉,自然也是宋教仁的功勞,所以,在國會大選勝出後,他亦被視為新一任內閣總理的不二人選。

為此,國民黨在上海召開了會議,商議組閣事宜,亦商討與袁世凱的政治博弈,甚至是整個民國的命運,所以不僅僅孫中山和黃興親自到場,其他國民黨元老、主要議員和各地掌握實權的都督亦親自或派人出席。

當然,作為中情局局長,王亞樵和青衣也應邀參加了此次會議,隻是楊猛沒有想到,這一次,就連他也被孫中山、黃興和宋教仁點名邀請出席。

與會之人,有江西都督李烈鈞、安徽都督柏文蔚、廣東都督胡漢民、滬軍都督陳其美、湖南都督譚延闓、福建都督孫道仁、四川都督尹昌衡,以及國民黨諸多元老和骨乾,張靜江、許崇智、譚人鳳、蔡元培……

這些地方都督,多屬同盟會—國民黨係統,並在辛亥革命後,控製了整個南方富庶的省份,試圖通過地方軍政自治,來對抗袁世凱的集權。

事實上,這才是袁世凱一直猶豫不決,不願真正發動內戰的真正原因,隻是隻有楊猛心裡清楚,這些看似龍精虎猛的軍政府都督,並非是堅決的革命派或共和派,至於他們麾下的新軍,素質隻能說是良莠不齊,甚至有的可以說是一言難儘。

然而,與會之人,大概沒有人會認同楊猛這個觀點,甚至在他們的眼中,占據了北方眾省的袁世凱,在軍力上比南方強得有限,若是自信一點,或許也隻在伯仲之間。

所以關於國民黨北上組閣之事,自然也是眾說紛紜,甚至在不知不覺間,隱隱地分成了激進派和民主派。

“諸位,我等討論已有三個多小時,仍未能達成共識,或許是因為各自對此已有成見,那麼不妨聽一聽楊猛同誌有何高見……”

黃興揉了揉生疼的眉心,看了看正變得麵紅耳赤的眾人,又看了看同樣有些疲憊的孫中山,決定讓一直默不作聲,旁觀了全程的楊猛發言。

喧鬨的會場瞬間一靜,大家的目光瞬間投向了楊猛。

作為國民黨的高層,眾人心裡自然清楚,名義上中情局的局長如今雖然是王亞樵和青衣,但真正能夠統合中情局與紅樓等江湖力量的,卻是眼前這個好似高僧大德的楊猛。

當然,所有人也都明白,這個看起來好像活佛在世的年輕人,其手上沾染的高手人命,恐怕在座諸人加在一起也追不上。

紅樓丹會公推出來的民國武林第一高手,打破虛空第一大聖,威震海外諸國的神猴楊猛!

轟轟烈烈的紅樓丹會,在經曆了三天時間的論道後,便悄無聲息的結束了,沒有江湖中人想象中的血雨腥風,也沒有為了爭奪天下第一的虛名而慘烈廝殺,一切都在楊猛向諸多丹境宗師闡述了虛空心得後,便再沒有了任何的意外。

唯一的意外,就是白夜真人立地碎虛入聖,讓楊猛得以受到了‘抬樁’之禮,讓楊猛徹底獲得了南北武林近百名武術大家的集體認可。

至於六大真君,與之前幾位突破後的虛空武聖一樣,不約而同的選擇了隱而不出,任由楊猛一人借著紅樓丹會的機會,收獲了前所未有的人望和人脈。

他們已經老了,老的無法繼續前行了。

既然走不動了,那便做好新老交接的傳承,將武門的這個規矩傳下去,並集體的推上這個新人一把,讓楊猛自此徹底上位,成為整個華夏武林新生代的道標,成為已日落西山的武夫之道的新王。

新王登頂,老臣可以阻撓也可以順水推舟,但阻撓終究無法抵擋滔滔大勢,反而隻能讓新王的雙手沾染上鮮血,如此不如在新王的身後助推一把,讓他登上前人未曾到過的山頂,去領略頂峰無限風光。

武夫一道,自從槍械出現以後,就漸漸沒落,未來隻能更加嚴重,自己這幫老人改變不了這個大勢,那便將未來的一切都交給新王,讓新王來找尋此道未來的生存之路。

“宋先生,從政治的角度上來看,此次大選我方雖然大獲全勝,占據了大義,為南北兩方的政治博弈,奪得了一份重要的籌碼,我認為,上策是要與北洋政府進行磋商,平穩有序的進行南北兩方權力的重新分配!”

“楊先生之計,實乃老成謀國之言,隻是黨內如今群情洶湧,此時若與袁世凱私下妥協,恐怕會傷了各地同誌的革命熱情!”

李烈鈞聽到楊猛的發言,與黃興之前的論調相仿,並沒有像其他人那樣默不作聲,直接表達了不同意見。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喜歡民國宗師請大家收藏:(www.qidianxin.com)民國宗師全本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曆史軍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