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經殘文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七十五章 書香論劍,民國宗師,丹經殘文,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楊猛火了!
他那一番國術論更是火遍了大江南北。
最讓陶成章、蔡元培吃驚的是,經過電告同盟會各部之後,國術論很快又火至海內外,並得到海外無數有識之士的高度讚揚,即便是孫中山,也特意為此給上海同盟會來電表示,‘楊先生國術之論,可謂強國強種之路!’
以上種種,都是所謂文士集團所為。
而那些聽到國術論的武林中人,隨後在全國掀起的聲勢與波瀾,卻是令整個列強集團都為之震動,甚至覺得中國民間奇人義士之力量,一旦團結起來,已經可以用‘恐怖’這個詞來形容了。
晚清時代,由於內憂外患,社會難免動蕩不堪,因為列強的乾擾侵襲,清政府根本無力保護良民,民間為了保護自己紛紛習武,各村鎮行會,爭相聘請武術高強的武師任教,一來為了保護自身利益,二來亦可使子弟強身健體。
處於這個時代的前沿,廣東等沿海地區的練武之風,自鴉片戰爭以後,便漸漸有趕超北方的苗頭,特彆是廣州甚至有了南都的稱呼,許多武館相繼設立,南派武師為了爭奪市場利益,彼此間踢館和接受彆人公開挑戰,而南拳的發展,也變是在這種大環境下迅速傳播開來。
一朝拳腳論高低,比武決勝爭名利。
勝者有更多學生慕名而至,敗者則漏夜回鄉,關門大吉。
在這種殘酷的競爭下,沒有真材實料的拳種或拳師,是不可能在廣州吃武師這行飯的,更無用說要在廣東打出名堂了,然而,這種環境卻促進了近代南派拳術的發展,許多現在還流傳的南拳,均始創於這個波蕩不安的時代背景。
大浪淘沙風吹儘,經曆了幾十年的風風雨雨,南派拳法也終於漸漸定形為洪、劉、蔡、李、莫五大拳種,其中又以廣東十虎為最傑出的代表人物。
當然,到了現在,除了醉俠蘇乞兒及七傷拳黎仁超兩位據說還健在,其他如無影腳黃麒英,鐵橋三梁坤,九龍拳黃橙可,軟綿掌周泰,虎王蘇黑虎,俠家拳潭濟均,鷹爪王陳鐵誌,鶴陽拳王隱林大多已經駕鶴西去或行蹤難覓。
在世的兩位大宗師,自然不可能親赴上海,但出於武人對國家興盛的責任感,刻意叮囑五虎的親傳弟子黃飛鴻,七傷拳掌門黎千斤為代表的二代十虎,放棄南拳一向偏安一隅的矜持,帶著幾名弟子率先踏上了北上入滬的火車。
而與南拳不同的是,北派拳法因為習練者體型高大,又善於用腳發力,故又有北腿之稱,其中經過清末時期武林間的紛爭與磨礪,能夠完整傳承或今年新創的共有八大拳種,分彆是:太極、形意、八卦、八極、通臂、戳腳、譚腿及劈掛。
同樣受到楊猛國術論的影響,這以京城四大宗師為代表的北派,雖然行動略微慢了些,但在規模上,乃至參與此次北拳南下的代表人物,都要勝過南拳一脈。
無論楊猛如何解釋,在老一輩的眼中,這畢竟是北派弟子牽頭發起的大事,怎麼可能不更加積極主動地響應呢。
何況,同為風塵三俠的李瑞東和張占魁,也早就對李存義這名弟子有所耳聞,如今既然有大勢而起,三位大師怎能不振臂高呼?
就這樣,以李書文帶隊,攜尚雲祥、孫祿堂、梁振蒲、張策、王茂齋、霍元甲、劉百川,組成了八大頂尖大拳師的團隊,又帶上了各自的得意弟子,興衝衝地坐上了火車下江南,雖然可能泯滅了了楊猛腦中關於後世‘五虎下江南’的佳話,但卻在江湖中,掀起了一股‘南北龍虎會滬都’的強武強民旋風。
巨大的強武強種浪潮之下,列強附屬的情報機構乃至特務係統難免也會風起雲湧,不等南北高手齊聚滬上,整個上海灘卻已經變得暗潮湧動。
統領著江湖暗八門的紅樓,青衣難免會擔心起楊猛的安全,隻是如今海內外的目光齊聚上海,整個武林都為國術論罕見地凝聚成了一團,她也不能因為楊猛的安全問題便逆潮流而上。
左思右想之後,青衣索性暗中鼓動紅樓的耋老們,闡明如此波瀾壯闊的時代,紅樓豈能置身事外?
等到她總算得以臨時脫身,帶著景氏兄弟、王振男及王偉這四大天王級高手來到同盟會後,她卻又在私下裡千叮嚀萬囑咐地告訴這四大教官,傳藝授徒事大,但楊猛個人的安保工作更是重中之重……
這麼一來,上海同盟會及光複會的學員乃至會員們,都有些吃不消了。
先不說即將麵臨的學員數量問題,單說這麼多武林高手齊聚上海的衣食住行問題,就夠這些後勤人員忙得焦頭爛額。
幸虧這時的上海,早已因為列強和小刀會的紛爭,實際脫離了清廷的管控,這才能讓這麼多享譽武林的高手得以成行,也幸虧這時列強的目光都放在了東北的日俄戰爭上,有著堅船利炮做後盾,那些在華的當權者們,並不十分看重這次南北武林的大行動,否則恐怕仍會憑空再起波瀾。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喜歡民國宗師請大家收藏:(www.qidianxin.com)民國宗師全本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