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章 潛龍舌戰群臣!
祭月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二百四十章 潛龍舌戰群臣!,大唐:開局帶太子勾欄聽曲,祭月,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長孫司空過慮了。"李承乾目光轉向他,語氣沉穩有力,帶著強大的說服力,"河西軍屯改製之初,質疑之聲亦不絕於耳!"
"言流民難管,言胡漢混雜易生事端!"
"然如今成效如何?"
"張掖屯墾區,糧秣增收五成!"
"屯丁逃亡絕跡!"
"甚至有歸附突厥人攜家帶口主動投效!"
"何也?"
"皆因製度得宜,利益共享!"李承乾聲音陡然拔高,其中帶著質問的力量,"難道我大唐能管好河西屯田的歸附胡人,卻管不好草原的歸附牧民?"
朝堂上,鴉雀無聲......
群臣百官更是麵麵相覷.....
"此非能力問題,實乃願不願為,敢不敢為!"
"河西之成功,便是草原可行之明證!"
"些許靡費,相較於未來官牧所出之源源戰馬,肉食,賦稅,何足掛齒?"
"此乃一本萬利之長遠投資!"
他引用的河西實例擲地有聲,讓長孫無忌一時語塞。
殿中不少官員,尤其是了解河西實情的戶部,兵部官員,都暗自點頭。
李承乾卻不想給喘息之機,直接豎起第三指:"其三,重開榷場,暢通商路!"
"待定北城初具規模,安全無虞,即在其外圍設立定北榷場!"
"此非權宜之計,而是效法河西張掖,敦煌大榷場之成功模式!"
"嚴控胡漢貿易,提供庇護,倉儲,公平交易之所,朝廷抽取合理商稅!"
"用河西榷場稅賦連月倍增之事實告訴天下商賈,此路通,利無窮!"
"此乃控其路,盤活東西商道,抽取巨利之始!"
提到河西榷場的成功,殿中響起一片低低的議論聲,顯然那驚人的稅收數據極具說服力。
"其四!"李承乾豎起最後一指,目光如電掃過眾人,"分化瓦解,剿撫並用!"
"嚴令英國公,對薛延陀餘孽及各部,務必區分對待!"
"凡識時務,主動歸降,約束部眾,配合新政者,可酌情保留財產,子弟擇優入國子監沐化。"
"凡冥頑不靈,暗中作亂,襲擾牧場,商路者,務必以雷霆手段,堅決剿滅!"
"絕其禍根!"
"此乃剛柔並濟,恩威並施,瓦解舊部族,收攏人心之策!"
四條方略,條理清晰,環環相扣,既有雷霆手段,又有懷柔新政,更將河西三策的成功經驗作為最有力的背書和推演依據!
李承乾說完,殿內陷入一片沉寂。
震撼於太子方略的宏大與果決,更震撼於其將河西經驗與草原方略如此緊密,有力地聯係在了一起!
這已非簡單的善後之策,而是勾勒出了一幅徹底消化草原,使其永為大唐臂助的壯闊藍圖!
"陛下!"
終於,魏征出列,他雖以直諫聞名,此刻臉上卻帶著少見的凝重與思索,
"太子殿下四策,膽魄驚人,思慮深遠。"
"尤其以河西實效為證,頗具說服力。"
"然,築城,設牧,開榷,靡費必巨!"
"初期投入,恐非國庫所能輕易承受。"
"且深入草原腹心,遠離中原,若遇反複,大軍救援不及,恐前功儘棄。"
"此風險,不可不察!"
這代表了相當一部分務實派大臣的擔憂。
李承乾神色不變,早有準備,朗聲道:
"魏大夫所慮甚是。"
"然,風險與機遇並存!"
"築城之費,可由戰利品及後續榷場稅收中逐步填補!"
"官牧初期投入,可仿河西屯田,以部分繳獲牛羊為種畜,以工代賑招募勞力!"
"至於風險......"
他目光陡然變得銳利而自信,
"河西走廊,當年亦是遠離中原,強敵環伺!"
"然我大唐設四鎮,開榷場,行屯田,如今安在?"
"已成溝通西域,屏蔽關隴之坦途!"
"其利之巨,遠超當年投入!"
"今日草原,王師新勝,夷男就擒,諸部喪膽,正是推行新政千載難逢之機!"
"若因懼風險而裹足不前,行那隔靴搔癢的羈縻之策,待其休養生息,死灰複燃,則今日耗費之巨資,將士之熱血,豈非儘付東流?"
"屆時再行征討,耗費何止十倍百倍?"
"此乃舍本逐末,貽害子孫!"
他再次將河西的成功經驗和長遠利益作為論據,對比羈縻政策的潛在隱患,邏輯嚴密,氣勢如虹!
李世民端坐禦座之上,目光深沉地注視著侃侃而談,揮斥方遒的太子。
李承乾身上那份自信,那份遠見,那份將河西經驗融會貫通用於開拓新局的魄力,都讓他心中激蕩不已。
他仿佛看到了一個真正能駕馭這龐大帝國,開疆拓土的繼承者正在崛起!
"陛下!"房玄齡也出列,他更關注細節,"太子之策,宏圖偉略,然具體施行,千頭萬緒!”
“這官吏選派,技術支撐,還有錢糧調度與草原部族頭人之交涉尺度,皆需細致章程。"
"尤以官營牧場之管理,牲畜疫病防治,皮毛硝製等,非精通實務之乾吏不可為。"
"此等人才,恐一時難覓。"
"房相所慮周全。"李承乾也不廢話,直接頷首,顯然也深思過此點,接著方向的話便說道,"河西軍屯改製,榷場管理,已鍛煉出一批通曉胡情,精於實務之吏員工匠。"
"太仆寺亦有世代掌管皇家牧苑之經驗人才。"
"孤絕的這官吏可即從河西,太仆寺及工部抽調精乾力量,組成北疆新政推行使團,由一重臣統領,攜河西成法及所需工匠,良種,藥械,星夜趕赴定北城,協助英國公推行新政!"
"同時,在國子監增設牧政榷務等科,培養後繼人才!"
"此乃長久之計!"
他再次將河西作為人才和經驗的輸出基地,考慮得不可謂不周全。
殿中陷入了更深的沉默。
太子李承乾的四策,配合河西三策的成功背書,以及他對風險,耗費,人才等關鍵問題的有力回應,如同一股強大的洪流,衝擊著群臣固有的思維藩籬。
反對的聲音,在鐵一般的事實和嚴密的邏輯推演麵前,顯得蒼白無力。
喜歡大唐:開局帶太子勾欄聽曲請大家收藏:(www.qidianxin.com)大唐:開局帶太子勾欄聽曲全本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