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六章 各方震動,波濤洶湧!
祭月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二百一十六章 各方震動,波濤洶湧!,大唐:開局帶太子勾欄聽曲,祭月,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另外,府中閉門謝客,任何人來訪,一律不見!”
“約束府上所有下人,不得妄議此事!”
“違者重懲!”
其實英國公府的這個反應,代表了絕大多數勳貴的態度。
震驚、恐懼、以及迅速的自保與切割。
可太子此舉,在一些以清流自居,講究禮法規製的文臣眼中,卻是讓他們心中驚怒萬分了!
可在最初的震驚過後,內心全都掀起了巨大的波瀾。
尤其某位以耿直敢諫聞名的老翰林,在家中聽聞消息,氣得渾身發抖,須發皆張,當場便捶胸頓足的罵道:“儲君!一鍋儲君啊!”
“堂堂東宮,豈能親執刀斧,屠戮大臣!”
“況且縱使侯君集罪該萬死,也當由三司會審,明正典刑!”
“再奏請陛下聖裁!”
“如此當眾斬殺,懸首示眾…酷吏之行!”
“身為儲君,卻行如此暴虐之事!”
“朝廷體統何在?!禮法綱常何在?!”
“老夫…老夫要上書!”
“拚了這條老命也要上書直諫!”這老朽越說越激動,捶胸頓足的就要去取筆墨紙硯,鐵筆直諫!
“父親!萬萬不可!”可他的兒子,一位在禮部任職的官員,此時卻趕忙上前死死抱住他的胳膊,急得眼淚都快出來了,口中更是急吼吼的勸阻道:“父親,那侯君集可是謀逆!”
“被太子親自發現,且證據確鑿!”
“並且太子殿下今日是以戰時軍法行事!”
“最重要的是,陛下尚未表態,此時上書,是質疑太子?”
“還是質疑陛下?”
“父親!您想想太子如今在朝中的權勢!”
“再看看崔家、杜家、王家的下場!”
“侯君集這顆人頭,就是血淋淋的警示啊!”
“如今我大唐儲君之位已固若金湯,陛下心意昭然若揭!”
“此時上書,非但於事無補,恐…恐禍及滿門啊!”
兒子的話如同冰水澆頭!
老翰林激動的手臂頹然垂下,他看著兒子眼中深切的恐懼,再看看窗外蕭瑟的秋景,滿腔的激憤最終化為一聲長長的,帶著無儘悲涼與無奈的歎息。
他頹然坐倒在椅子上,仿佛瞬間蒼老了十歲。
他知道,兒子說的是對的。
太子的刀,太快,太狠!
而且…...事到如今,宮中也沒個消息傳出。
說明此事......陛下默許了?
看來這朝堂的風向,是真要徹底的變了!
任何試圖用舊有禮法規矩去質疑太子此舉的人,都可能被這股鐵血洪流碾得粉碎。
更多精明的文臣則選擇了沉默和觀望。
他們在各自的府邸書房內踱步,臉色凝重地分析著局勢:
“侯君集死有餘辜!”
“虧空軍資已是重罪,竟敢密謀焚毀武庫!”
“而且還想謀害太子?”
“這是自絕於天!太子殿下殺他,名正言順!”
“名正言順?當眾斬殺,懸首轅門…這手段,太過酷烈!”
“傳出去,恐有損殿下仁德之名啊…”
“仁德?哼!北征在即,箭在弦上!”
“後方卻有人要放火燒掉軍械庫害東宮性命!”
“此等關頭,講什麼仁德?”
“講的就是一個‘殺’字!”
“殺一儆百!殺得乾淨利落!”
“殺得所有人膽寒!”
“這才是帝王手段!”
“你看著吧,經此一事,還有誰敢對東宮令諭陽奉陰違?”
“還有誰敢在北征大事上玩忽懈怠?”
“嘶…你這麼一說…...”
“太子殿下此舉,看似酷烈,實則…高明!”
“用侯君集這顆人頭和滿門抄家的下場,徹底立威!”
“一下就徹底掃清北征最後一絲可能的阻礙!”
“狠!準!穩!”
“不錯!而且你們注意到沒有?”
“太子隻斬侯君集!”
“隻提他虧空、縱火、謀逆!”
“對其他...…隻字未提!”
“侯君集如此行事,必然還另有牽扯。”
“但太子顯然都選擇了到此為止!”
“這就是帝王智慧!”
“快刀斬亂麻,隻誅首惡,不牽連過往!”
“顯然是為了天家和睦,和避免朝局徹底崩壞!”
“穩住大局,全力保障北征!”
“太子殿下這才是真正的深謀遠慮啊!”
所有人都知道,剛才此人所說的侯君集還另有牽連的那個人,是誰,不就是魏王府那個死胖子嗎?
但是太子殿下卻並沒有將其也乘勢揪出來,一勞永逸。
說明這才是真正的帝王胸襟,不已一己之私,去壞了大局。
畢竟一旦魏王也牽扯到此事之中,必然引起國朝動蕩!
屆時,北征之事可就恐怕又得出問題了。
畢竟打仗打仗,後方穩定是必須的!
不然前線剛開戰,朝廷這邊全亂了,那可就害的不是一兩個人了,而是整個天下!
書房內的議論聲漸漸低沉下去,隻剩下倒吸冷氣的聲音和彼此眼中深深的敬畏。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喜歡大唐:開局帶太子勾欄聽曲請大家收藏:(www.qidianxin.com)大唐:開局帶太子勾欄聽曲全本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