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皇子開局被流放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65章 銅字閃光!擴產利器成了,大唐躺平王,大唐皇子開局被流放,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熔銅!鑄字!”

現代記憶對上大唐工藝,難題一個接一個。

鐵匠頭趙大錘和琉璃坊的劉把頭,盯著李恪畫的字模木板,愁得直薅胡子。

趙大錘搓著粗手:“殿下,字太小了!平時打大物件還行,這麼小的銅塊還要反著刻?銅水一灌,準糊成一團!”

劉把頭也歎氣:“琉璃脫模靠光滑陶範,可要做這麼細的陶範,難!刻字的母模必須更硬更精細,刻哪?”

“刻石頭上!”李恪斬釘截鐵,指著角落的青石料,“找最硬的青石!最好的石匠!刻凸出來的正字!必須清楚,一點不能差!”

他明白,母模是關鍵。

命令下去,工坊分頭忙活。

趙大錘帶人改熔爐,加高爐身,換耐燒的泥,想辦法讓爐火更旺。

劉把頭領著眼神最好、手最穩的老石匠,對著李恪寫的標準字,在硬石頭上鑿、刻、磨。

石屑亂飛,汗水直淌。

刻刀劃過石頭,“滋啦”響。

“比刻十個木活字還費勁!”

“手抖一下就歪…”

“這‘之’字淺了,重來!”

歎氣聲不斷。刻廢的石頭堆在角落。

刻一個合格的母模,比刻木活字慢十倍不止!

李恪天天盯著,心裡急,嘴上鼓勵:“慢點不怕!母模刻好,能翻出無數陶範!值!”

劉把頭也卡住了。直接用石模翻陶範?泥糊上去容易,脫模難,筆畫容易壞。

李恪看著琉璃坊的光滑陶範,有了想法。

他找來細河沙和篩得極細的瓷土粉,讓劉把頭按比例混進特製膠泥,使勁揉。

“試試!要又細又韌,乾了不變形,表麵光滑!”

劉把頭半信半疑照做。

新膠泥果然更細更好用。

小心蓋在石模上,壓緊每個筆畫凹陷,屏住呼吸揭下來。

成了!一個凹進去的陰文陶範坯子,字跡清清楚楚。

泥範陰乾,小窯燒過,變成硬邦邦的陶範。

第一個燒好、帶著清晰字痕的小陶範送到李恪手裡,工坊瞬間安靜。

李恪捏著這溫熱的土塊,心裡踏實了。

“好!就這麼乾!多做!”

另一邊,熔爐改造見效。

爐火通紅,風箱呼呼響。

銅錠在坩堝裡化成一汪金紅滾燙的銅水。

趙大錘用長柄陶勺,穩穩舀起一勺,對準排好的小陶範澆口澆下去。

“嗤——”白煙冒起,一股焦糊味。

眾人圍在鑄造台,大氣不敢出。

估摸著銅水凝固了,趙大錘深吸一口氣,拿起小錘,輕輕敲開陶範。

“啪嗒”一聲,陶範裂開剝落。

幾枚帶著毛刺的小銅塊,躺在灰裡。

李恪心提到嗓子眼,拿起一枚,袖子蹭掉灰。

昏光下,銅塊閃著金黃的光。

湊近油燈細看——一個清晰的“之”字!筆畫邊緣有點糙,但字很正,大小一樣,比木活字硬朗銳利多了!

“成了!真成了!”趙大錘激動得吼起來。

“老天爺!銅字!”劉把頭手哆嗦著拿起一枚。

工坊裡爆發出震天的歡呼!多日的憋悶一掃而空。石匠們腰杆挺得筆直。

廢品也有,筆畫粘一起的、有氣泡的。但成功的更多!

李恪下令:“趕緊修整!用小銼刀打磨毛刺!小心彆傷了字口!”

手巧的學徒上前,小心打磨每一枚銅活字。

第一批幾十個常用銅活字打磨光亮,按部首放進特製小銅格。

黃澄澄的銅字排得整整齊齊,閃著沉穩的光,旁邊磨損發黑的木活字一比,高下立判。

排版工小心把銅字嵌進版裡。刷墨,鋪紙,壓印。

第一張樣張揭下來,大夥湊近看。

“謔!字真利索!”

“比木頭印的黑!精神!”

“筆畫尖都清楚,一點不糊!”

字跡銳利,墨色又黑又勻,遠勝木活字!

李恪拿起一枚打磨光滑、沉甸甸的銅“之”字,冰涼的手感和金屬的分量讓他心頭湧起一股豪氣,掂了掂:“這才叫‘一字千金’!值!”

銅活字成功,不隻是印得更好,更是效率翻天覆地!

一套石製母模能翻出多個陶範,多個陶範同時澆鑄,就能得到大量相同的銅字。

刻母模是慢,但刻好之後,複製起來比手刻木活字快十倍百倍!

黃銅又硬又耐磨。趙大錘拍著胸脯保證:“殿下,這銅字,印它個十萬八萬次,最多邊角磨亮點,字口絕不會崩!”

恪記的生產方式徹底變了。

刻母模的石匠成了核心;做陶範、澆銅水、打磨、分類,流水作業。

後院新搭起一排排燒陶範的小窯,熔銅爐的火日夜不熄。

一摞摞嶄新的銅活字入庫,填滿巨大的字庫架。

之前堆成山的梨木棗木,大部分都當柴火燒了。

產能的枷鎖,一下子掙斷了!

《大唐西域記演義》後麵的冊子,以前一天憋出一百本都難,現在輕輕鬆鬆五六百本!

字跡更清楚,質量更高!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喜歡大唐躺平王請大家收藏:(www.qidianxin.com)大唐躺平王全本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曆史軍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