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櫻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33章 無緣大本堂,大明遼國公,空櫻,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翰林學士冷笑一聲,傲然道:“這新學不過是旁門左道,難登大雅之堂。自上古以降,儒學方為治國理政、教化萬民之大道。

聖人之言,字字珠璣,曆經千載,無數賢良皆奉此為圭臬,方能保我華夏社稷綿延不絕。

新學標新立異,背離祖宗成法,不過是惑亂人心之舉,怎可與儒學相提並論?”

遼東學士聞言,目光灼灼,針鋒相對道:“既言祖宗之法不可變,然觀如今爾等儒生,與往昔大相徑庭,行事做派,越發不成器。

往昔儒生,心懷天下,匡扶社稷,以蒼生為念。

今時諸位,卻隻知抱殘守缺,空言天下,麵對新局,毫無建樹。

如此儒生,談何傳承祖宗之法,又有何顏麵,以儒學正統自居?”

遼東學士言辭愈發犀利,續道:“想那古時儒生,皆以君子六藝修身,禮、樂、射、禦、書、數,樣樣精通,方能稱賢。反觀諸位,如今又能會得幾樣?怕隻是在這朝堂之上,嘴皮子耍得最為厲害,真要論及經世致用,反倒無一處可拿得出手,著實令人歎息!”

翰林學士被這番話氣得渾身發顫,麵皮漲得通紅,怒喝道:“休要胡言!君子六藝雖非人人皆精,然我等儒生秉持聖人之道,以仁義禮智信為本,修身齊家,方為大道。

新學不過是些奇技淫巧,怎能與傳承千年的儒學相提並論。

你不過是借此詆毀我等,妄圖為新學張目,其心可誅!”

遼東學士見他如此,神色不變,緊接著問道:“閣下竟將數學視作小道?若無數學,田畝丈量、錢糧計算、營造建築等諸事,該當如何?此等經世致用之學,關乎國計民生,怎能以小道輕之?”

翰林學士冷哼一聲,不屑道:“哼!此等技藝,不過是市井商賈、工匠役夫之流所用,怎能與我儒家修身治國平天下的大道相提並論。數學不過是些瑣碎算計,難登大雅之堂,豈可為治國理政之根本。我等儒生所研習之儒學經典,才是安邦定國、教化萬民的至理。”

遼東學士毫不退讓,當即又問:“既如此,那農學又算小道?民以食為天,若無農學鑽研耕種之法、培育良種,何來百姓溫飽、倉廩充實?國家根基在於農,此學關乎社稷存亡,難道在閣下眼中,亦是不值一提的小道?”

翰林學士眉頭緊皺,滿臉不屑地說道:“農學雖關乎民生,然不過是鄉野農夫之事。我等儒生,誌在朝堂,謀的是天下大計,理應研習經史子集,領悟聖人之道,以輔佐君王治理天下。區區農學,不過是粗鄙之術,哪需我等費心。治國理政,靠的是綱常倫理,絕非此等農事雜學。”

遼東學士神色肅然,侃侃而談:“閣下此言差矣!民生諸事,無論農學、數學,皆為國家強大之根本。若無農學,糧食欠收,百姓饑饉,民心何安?民心不安,何來國家太平?

再說數學,於財稅核算、工程營造、貿易往來皆不可或缺。國家強盛,源於民生安穩、百業興旺。

各行各業緊密相連,缺一不可。若輕視這些實務之學,隻醉心於空談義理,國家猶如無基之廈,根基不穩,談何強大?

望閣下莫要再執迷不悟,輕視此等關乎國本之學。”

翰林學士麵紅耳赤,正欲開口再辯,卻被朱元璋一聲厲喝打斷。

但見朱元璋麵色陰沉,怒目而視,斥道:“夠了!身為翰林學士,不思為國為民,一味貶低實務之學,空言虛論,實在過分!天下之興,在於務實,民生諸學,皆為國之根本,豈容你如此輕視!”

朱元璋怒容未消,決然道要罷黜這翰林學士。

此時,浙東集團數位官員趕忙出列,紛紛躬身作揖,為首一人滿臉憂慮道:“陛下息怒,此翰林學士雖言辭不當,然其久侍朝堂,於儒學經典多有鑽研,在一眾儒生中頗具影響。

若驟然罷黜,恐寒了天下儒生之心,於士林之中引發動蕩。

還望陛下念其往日勤勉,從輕發落,給他一個改過自新的機會。”

楊憲見狀,整了整衣冠,快步出列,恭敬地向朱元璋躬身啟奏:“陛下明鑒,天下學問,百家爭鳴,各有所長,皆於國於民有益。

然此翰林學士,目光短淺,一葉障目不見泰山,竟對農學、數學等實務之學百般貶低,如此行徑,實有愧於學士之稱。

臣以為,其言行不當,難以為眾人表率,讚同陛下將其撤職,以正朝堂風氣,彰顯陛下重視實學之聖意。”

那翰林學士氣得麵色鐵青,怒目圓睜,指著楊憲大罵道:“你身為儒生,不思扞衛儒學正統,竟附和這等歪理,說出此等大逆不道之言!儒學傳承千載,乃治國安邦之正道,豈容你與這等旁門左道之輩沆瀣一氣,敗壞聖人之教!”

楊憲不慌不忙,對著朱元璋深施一禮,而後轉身麵向翰林學士,朗聲道:“翰林學士休要急著動怒。昔日孔子,一代大儒,尚且求師於老子,此為何故?蓋因聖人亦知學無止境,博采眾長方能成其大。

再者,趙武靈王胡服騎射,不拘舊俗,趙國遂強;商鞅變法,破舊立新,秦國方興。此等典故,不勝枚舉。

皆在表明,因時製宜、兼容並蓄,才是興國之道。

今新學雖異於儒學,卻於國計民生大有裨益,我等儒生,理當以開放胸懷接納,而非一味排斥。你如此狹隘,怎配稱儒?”

浙東集團諸官員見狀,趕忙出列,齊齊躬身,為首者一臉懇切道:“陛下,還望聖上饒了這翰林學士這一遭。翰林學士雖有過失,然其於朝多年,或有可恕之處,還望陛下寬宏大量,網開一麵,給他個改過自新之機。”

朱元璋念及舊情,終是饒了那翰林學士,然聖顏仍有不悅,降旨道:“此翰林學士雖免其罪責,卻不可再於大本堂授課,以免誤人子弟。”

待朝會散去,那翰林學士腳步沉重,麵色黯然,心中滿是失落。他往日在大本堂授課,備受尊崇,如今卻遭此變故,心中五味雜陳,長歎一聲,默默離去。

喜歡大明遼國公請大家收藏:(www.qidianxin.com)大明遼國公全本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曆史軍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