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櫻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27章 大辯於朝,大明遼國公,空櫻,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朱元璋微微頷首,喃喃道:“以當地人治理當地人,此說倒確有些道理。”

言罷,抬眼望向那官員,又道:“但此事重大,容朕細細思量。愛卿且說說,依你之見,該提拔哪些高麗當地人?又當如何安排?”

那官員趕忙再次躬身,道:“陛下,以當地人治當地人,實有諸多好處。昔日蒙元統治之時,未重視任用地方之人,政令多由上而下強行推行,與當地民情多有不符,致使百姓積怨日深。

反觀我朝,若在高麗提拔當地人任職,他們深知本地風土人情,能因地製宜施政,更易贏得民心。

如此一來,既有助於安撫高麗民眾,使其真心歸附我大明,又可減輕朝廷治理負擔,增進地方與中央之聯係。

況且,任用當地人,能讓他們感戴陛下之恩,儘心為朝廷效力,於我朝在高麗之長久統治,益處多多啊。”

楊憲趕忙上前一步,拱手諫言:“陛下,將我大明比作蒙元,此說甚為欠妥。蒙元治國無道,致使天下大亂,生靈塗炭,怎能與我大明相提並論?此等類比,實乃大不敬之辭。”

那官員聽聞楊憲之言,頓時麵色如土,惶恐萬分。

他“撲通”一聲跪倒在地,渾身顫抖,連聲道:“陛下恕罪!微臣一時失言,絕無將我大明與蒙元相提並論之意,實是為表任用當地人之利,言辭不當,懇請陛下開恩,饒微臣這一回。”

說罷,連連磕頭,額頭觸地之聲,在寂靜殿內清晰可聞 。

朱元璋神色稍緩,擺了擺手道:“罷了,起來吧。朕知你並非有意,往後說話,斟酌著些。”

那官員如蒙大赦,忙不迭謝恩起身,站在一旁,仍心有餘悸,大氣都不敢出。

朱元璋旋即目光掃向殿中群臣,朗聲道:“朕意尚未決,諸位愛卿對此事可有見解,不妨直言。”

群臣聽聞,相互對視,片刻後,有人微微欠身,欲要進言。

楊憲即刻出列,拱手而立,道:“陛下,臣以為此事萬萬不可。蠻夷異族,心性難測,實不可信。高麗之民,雖處我朝管轄,然其心未必向漢。若貿然提拔他們為官,恐日後尾大不掉,反生禍端,還望陛下明察。”

浙東集團那官員趕忙站出,朝朱元璋躬身一拜,而後轉向楊憲,不卑不亢道:“楊大人此言差矣。我華夏儒學,講究有教無類,四海之內皆兄弟。

高麗雖為異族,然久沐我朝教化,不少人研習儒學經典,心懷仁義禮智。

若因出身便將其視作不可信之輩,豈不是背離了儒學大道?

再者,我朝以仁德治天下,任用高麗當地賢才,正是彰顯陛下恩澤,使他們感恩戴德,誠心歸附,又何來禍端之說?”

楊憲冷笑一聲,直視浙東集團官員,拱手對朱元璋道:“陛下明鑒,高麗往昔乃是蒙元最堅定之擁躉。蒙元肆虐天下,行苛政暴行,高麗卻與之緊密相隨。

可見其本性,恐難因我朝些許教化便真心歸附。如今若輕信他們,委以官職,難保不會故態複萌,重演追隨蒙元之事,危害我大明基業啊。”

楊憲接著說道:“陛下,當下有藍玉將軍坐鎮高麗,憑借其威望與才能,高麗或可相安無事。然世事無常,往後若鎮守之人威望不足,難以服眾,那些高麗舊部心懷異誌者,必趁機生亂。屆時局麵恐非易控,還望陛下三思。”

浙東集團那官員當即一拱手,神色坦然道:“楊大人所言雖有幾分憂慮,卻也太過偏頗。《論語》雲:‘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我朝以仁德治國,行王道於天下,高麗之地受我朝恩澤已久,豈會不知感恩?

再者,《孟子》亦言:‘得民心者得天下。’若提拔當地賢才,讓高麗百姓參與治理,正是順應民心之舉,民心既得,又何來生亂之說?若因高麗曾追隨蒙元,便將其一概視作不可信,此乃因噎廢食。我朝當以長遠目光,廣施仁政,方能使四海賓服,萬邦來朝。”

楊憲麵色一凜,針鋒相對道:“《左傳》有雲:‘非我族類,其心必異。’高麗異族,與我漢人殊途,縱受些許教化,根性難移。昔者,周室分封諸侯,以親屏周,然猶有不臣者。高麗雖處眼下之境,難保日後不生二心。

又雲‘前車之覆,後車之鑒’,蒙元覆滅未久,高麗曾為其鷹犬,助紂為虐。此等過往,豈容忽視?若輕信高麗舊人,委以重任,恐重蹈覆轍,危及大明江山社稷,望陛下慎之。”

朱元璋目光投向李善長,問道:“善長,你對此事有何見解?”

李善長上前躬身一禮,緩緩說道:“陛下,《尚書》雲‘任賢勿貳,去邪勿疑’。高麗之事,關乎重大。楊大人所慮,在於防患未然,異族難測,不可不察;而浙東集團所言,亦有其理,以儒教仁治,或可化異為同。

然陛下聖明,洞察秋毫,此事該如何定奪,還當以陛下之睿見為主。臣以為,可多方權衡,徐徐圖之,既能彰顯我朝仁德,又能確保邊疆無虞,如此方為萬全之策。”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喜歡大明遼國公請大家收藏:(www.qidianxin.com)大明遼國公全本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曆史軍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