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櫻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37章 剝皮實草,大明遼國公,空櫻,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陸仲亨叛國之事東窗事發後,被關押在陰暗潮濕的牢獄之中。

這日,胡惟庸坐立不安,深知陸仲亨若將他們之間的隱秘之事和盤托出,自己必將陷入萬劫不複之地。

思索再三,他悄悄派了最心腹的手下,帶著重金,趁著夜色潛入牢獄。

心腹來到陸仲亨的牢房前,四周看守早已被打點好。

他輕聲喚道:“陸將軍,胡大人派我來的。”

陸仲亨從角落緩緩起身,拖著沉重的鐐銬,走到牢門前,眼神中滿是疲憊與絕望。

心腹低聲說道:“陸將軍,胡大人說了,隻要您能守住秘密,不把和他相關的事兒說出去,您的家人,胡大人一定會好好善待,保他們榮華富貴。”

陸仲心中一陣冷笑。

他心灰意冷,曾經以為胡惟庸是可靠的靠山,如今自己深陷絕境,胡惟庸卻隻想撇清關係。

但他臉上並未表露,隻是微微點頭,接過包裹,說道:“回去告訴胡大人,我陸仲亨懂事兒,不會亂說的。”

心腹得了這話,滿意地離開。

然而,陸仲亨心中已有了打算。

他深知自己死罪難逃,與其為胡惟庸背鍋,不如魚死網破。

沒過多久,朱元璋親自提審陸仲亨。

陸仲亨見了朱元璋,“撲通”一聲跪地,涕淚橫流道:“陛下,臣罪該萬死,但還有隱情要奏。這一切,都是胡惟庸指使的啊!”

朱元璋眉頭一皺,冷冷道:“你且說來。”

陸仲亨咬咬牙,繼續說道:“胡惟庸讓臣在大同任職時,收攏軍隊人心,說將來若有變故,這些軍隊可為他所用,以圖大業。

臣一時糊塗,聽信了他的話。

而且,暗中給北元輸送物資,也是他的主意,說這樣可削弱朝廷力量,為他造反做準備。”

朱元璋聽聞,拍案而起:“胡惟庸竟敢如此大膽!”

陸仲亨繼續添油加醋地編造著細節,將一切罪責都往胡惟庸身上推。

他心裡清楚,隻有把水攪渾,拉胡惟庸下水,自己或許還有一線生機,哪怕不能免死,也能讓胡惟庸陪葬。

朱元璋當即下令,著人徹查胡惟庸與陸仲亨所言之事的關聯。

而胡惟庸那邊,還以為陸仲亨已被安撫好,絲毫不知陸仲亨已在牢中反咬他一口。

自陸仲亨於獄中反噬胡惟庸,朱元璋對此事之態,儘顯重視,怒意亦彰。

此訊如狂飆席卷朝堂,朝中諸方勢力,皆敏察風向之變,知胡惟庸及其黨羽之勢漸傾。

昔日諸多官員,憚於胡氏權勢,雖憤而不敢言。

今見良機,焉能錯失,遂欲趁機落井下石。

首起者,乃禦史中丞陳寧。

其素惡胡惟庸專權跋扈,早於暗中搜羅罪證。

此時,持厚疊之證,呈彈劾奏章。

於朝堂之上,言辭激切:“陛下,胡惟庸與其黨羽於江南,假修水利之名,肆行強占民田之舉,巧立名目,搜刮民脂。致使百姓流離失所,苦不堪言。此等惡行,若不重懲,何以服天下民心!”

繼而,禮部侍郎鄭賜亦挺身而出。

出胡惟庸黨羽於京畿及周遭貪汙受賄之證,痛心而言:“陛下,此輩公然於朝廷選才之際,收受賄賂,賣官鬻爵,亂朝廷綱紀。其心中無社稷,唯圖私利。長此以往,我朝根基必搖!”

二人既起,朝堂彈劾、檢舉胡惟庸及其黨羽之聲,此起彼伏。

刑部尚書奏胡黨於刑案中營私舞弊之狀,兵部侍郎揭其於軍中物資調配時中飽私囊之行。

甚至平日與胡氏無甚嫌隙者,亦為表立場,紛紛附議彈劾。

一時之間,彈劾奏章如雪紛至,堆於朱元璋案前。

奏章所陳,儘是貪汙受賄、強占民田之罪,更兼草菅人命、陷害忠良等令人發指之行。

且每份奏章,皆詳實有據,令胡氏及其黨羽之罪無所隱匿。

朱元璋見奏章堆積如山,麵色愈沉。

朱元璋決意徹查,遂命太子朱標主理此案。

朱標當即著手多方查證。

朱標先遣親信吏員,奔赴各地,搜集胡惟庸及其黨羽的罪證。

於江南,查得胡惟庸指使黨羽,借興修水利之名,強占民田,致使無數農戶流離失所,田園荒蕪,百姓怨聲載道。

在京城,又查明其黨羽公然在科舉、選官等要事上,收受賄賂,賣官鬻爵,朝堂綱紀被攪得混亂不堪。

不僅如此,朱標還發現胡惟庸與陸仲亨暗中勾結,妄圖收攏軍隊人心,意圖不軌。

朱標又親自提審涉案之人,無論是被牽連的小吏,還是位居要職的官員,皆一一詳加問詢。

麵對諸多鐵證,眾人無從抵賴,紛紛供出胡惟庸的種種惡行。

陸仲亨起初還妄圖狡辯,但在如山的證據麵前,也隻能低頭認罪,將與胡惟庸暗中謀劃之事和盤托出。

吉安府知府更是嚇得癱倒在地,將胡惟庸指使他們在吉安府貪贓枉法,欺壓百姓的罪行,一五一十地說了出來。

經過數月縝密查證,朱標已將胡惟庸的罪行坐實。

其欺君罔上、結黨營私、貪汙腐敗、意圖謀反等諸多罪狀,件件屬實,罪無可恕。

朱標整理好詳儘的罪證,呈於朱元璋禦前。

朱元璋覽畢,龍顏大怒,拍案而起,怒喝道:“胡惟庸等賊子,竟如此膽大妄為,視大明之江山如兒戲,視百姓如芻狗,實乃罪該萬死!”

當即下令,將胡惟庸、陸仲亨以及吉安府知府等人,施以剝皮實草之刑,以儆效尤。

行刑之日,刑場四周觀者如堵。

百姓們聽聞胡惟庸等人的惡行,無不義憤填膺,紛紛前來圍觀,欲親眼見證這罪有應得之人受刑。

胡惟庸、陸仲亨等人被押至刑場,麵如死灰,往日的囂張氣焰蕩然無存。

劊子手手起刀落,胡惟庸等人的人皮被完整剝下,填充以稻草,高懸於城門之外。

百姓見狀,無不拍手稱快,直呼陛下聖明。

胡惟庸一案,誅此等貪官汙吏,當真是暢快。

然新憂忽至,朱元璋亦無可回避,即官吏匱乏矣。

朱元璋既覺官吏匱乏,遂思良策。

經一番籌謀,目光落於遼東之地。

其召集群臣,言欲於遼東遴選才俊,以補官吏之缺。

眾臣聽聞,或頷首稱善,或麵露疑慮。

朱元璋詔令即刻傳至遼東,言明遴選之規,盼遼東賢才踴躍應選,入朝為官,共襄大明盛業。

喜歡大明遼國公請大家收藏:(www.qidianxin.com)大明遼國公全本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曆史軍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