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櫻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28章 陸仲亨腦子抽筋,大明遼國公,空櫻,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話說陸仲亨於應天暫且賦閒居家,聞知擴廓帖木兒亦在應天,遂生拜訪之意。

往昔其駐守山西邊關時,與北元多有往來,此乃緣由之一。

陸仲亨遣人持拜帖詣擴廓帖木兒府邸,然遭拒也。

且陸仲亨此舉,亦為都衛司者報於二虎也。

二虎至奉天殿之書房,以此事告於朱元璋。朱元璋聞之,目色微寒。

陸仲亨竟膽敢與擴廓帖木兒有所往來,朝堂諸公,誰不與擴廓帖木兒遠之?此中政治之意,愚人亦能辨也。

胡惟庸聞陸仲亨之舉,心內一驚,急遣人邀陸仲亨至相府。

見之,乃問曰:“汝為何行此舉?”

陸仲亨曰:“胡相,不過投一拜帖耳,豈為要事?那擴廓帖木兒居於應天,陛下亦賜其府宅。”

陸仲亨此舉,實藏諸多弊端。

朝堂之上,眾人皆知擴廓帖木兒之身份敏感,皆與之保持距離,此乃順應朝廷政治風向之舉。

陸仲亨貿然投拜帖,易引人猜忌,或被視為有結黨之嫌,破壞朝堂之平衡與穩定。

從朱元璋角度看,其生性多疑,對臣下結納外人極為警惕。

陸仲亨此舉,或使陛下以為其有不臣之心,危及自身仕途甚至身家性命。

胡惟庸曰:“吉安侯,擴廓帖木兒此等身份,雖於應天安家,實則遭軟禁。其本乃北元丞相,汝焉能如此輕易與之結交?”

胡惟庸又言:“吉安侯,汝於邊關之時,與北元之人交易斂財。然此等行徑,終究難登大雅之堂。倘若此事為陛下知曉,汝將何以保全身家性命?”

陸仲亨此刻可謂處境岌岌可危。

一方麵,他與被軟禁的原北元丞相擴廓帖木兒接觸,此舉動在敏感的朝堂政治環境中,極易被視為意圖不軌,有結黨謀逆之嫌,可能引發朱元璋的猜忌與震怒。

另一方麵,他曾在邊關與北元交易斂財這一隱秘之事,若被知曉,又是一項重罪。

一旦這兩件事傳至朱元璋耳中,以朱元璋對臣下忠誠度的極高要求與多疑性格,陸仲亨不僅侯位難保,身家性命恐亦危在旦夕,甚至可能牽連家族,陷入萬劫不複之境。

且胡惟庸點明這些事,暗示陸仲亨已被其掌握把柄,在朝堂勢力錯綜複雜的局勢下,陸仲亨還可能麵臨來自各方的壓力與算計。

陸仲亨身為胡黨中人,且握有兵權,於胡惟庸而言,其至關重要,是以胡惟庸不欲陸仲亨生出事端。

陸仲亨旋即悟透此中關鍵,忙不迭向胡惟庸請罪,稱日後定當留意。

胡惟庸建言陸仲亨往陛下處請罪,且隻可提及投拜帖於擴廓帖木兒之事,言稱此舉乃為陛下招攬彼北元丞相,彆無他意。

陸仲亨從胡惟庸之策,次日即入宮請罪。

陸仲亨入宮,至禦前,伏地叩首,誠惶誠恐曰:“陛下,臣罪該萬死。日前臣遣人往擴廓帖木兒府邸投拜帖,實非存他意。臣念擴廓帖木兒雖為北元舊臣,然頗具才略,一心欲為陛下招攬此人,以壯我朝。臣行事魯莽,未思周全,致陛下憂慮,望陛下恕罪。”

朱元璋目視伏地而拜之陸仲亨,麵色平靜,喜怒難辨,曰:“吉安侯果是忠心耿耿,為大明操持費心。吾心甚悅。”

陸仲亨身軀微顫,頭垂得更低,聲音帶著幾分顫抖說道:“陛下謬讚,臣實不敢當。臣此舉多有莽撞,若非陛下寬宏,臣萬死難辭其咎。”

說罷,又連連叩首,額頭觸地砰砰作響,滿臉皆是惶恐之色,冷汗自額角滑落,浸濕了身前的地麵。

朱元璋凝視陸仲亨片刻,緩聲道:“罷了,此次便饒過你這遭,往後行事切要謹慎。”

陸仲亨忙不迭謝恩,三叩九拜後,方小心翼翼起身,弓著背,一步一退,直至退出殿外,才敢轉身匆匆離去。

陸仲亨離去後,朱元璋雙眸驟寒。

忖度陸仲亨如此迅速前來請罪,料是胡惟庸於背後指點。

朱元璋對胡黨忌憚頗深。

胡惟庸身為丞相,在朝堂勢力盤根錯節,黨羽眾多,已然對皇權構成嚴重威脅。

陸仲亨作為胡黨且手握兵權,若與胡惟庸等人勾結緊密,極有可能在朝堂興風作浪,動搖國之根本。

朱元璋深知,若貿然對胡黨動手,或引發朝廷動蕩,牽一發而動全身,不利於國家穩定與政權鞏固。

此次饒過陸仲亨,其一,是為避免打草驚蛇。

若當即嚴懲陸仲亨,胡惟庸等必有所警覺,提前謀劃應對之策,屆時調查胡黨難度加大,難以一網打儘。

其二,朱元璋或許期望通過陸仲亨這一棋子,順藤摸瓜,深入了解胡黨內部架構與行事陰謀。

以陸仲亨為突破口,待掌握確鑿證據、時機成熟之時,再一舉鏟除胡黨,以絕後患,穩固皇權統治。

陸仲亨得朱元璋寬免罪責,心中稍定,旋即匆匆前往胡惟庸府邸。

見胡惟庸,陸仲亨急趨而前,長揖至地,道:“多虧胡相指點,陛下已免了我罪責。若非胡相,我此番恐在劫難逃,實不知如何報答此救命之恩。”

胡惟庸抬手輕拍陸仲亨之肩,笑道:“吉安侯,無需這般多禮。我等同在朝堂為臣,自當相互幫扶。”

胡惟庸位居丞相之位,於朝中遍植朋黨,其黨羽眾多,勢力盤根錯節。

諸多官員與之相互勾結,或為求仕途通達,或為謀財貨之利,或為尋庇護之所,由此形成了龐大的利益網絡。

文臣武將中多有依附者,政務、軍事、財政等諸多關鍵領域皆有其勢力滲透,可謂牽一發而動全身。

胡惟庸深知,若想維持這一龐大利益集團的穩固,權力萬不可有失。

隻有不斷收攏權力,將更多的政務決斷、官員任免等關鍵權力集於己手,才能確保集團中的各方利益得以維係,使黨羽們繼續圍繞在自己身邊,為其所用。

如此,方能在朝堂爭鬥中占據優勢,抵禦來自皇權及其他勢力的壓力,保住這來之不易且規模龐大的利益集團,使其不致分崩離析。

喜歡大明遼國公請大家收藏:(www.qidianxin.com)大明遼國公全本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曆史軍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