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櫻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16章 遼東畢業生開始發力,大明遼國公,空櫻,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話說擴廓帖木兒家眷被接至應天,其夫人等,不禁潸然淚下。本以為會被元帝處死,不想竟能再度團聚。

擴廓帖木兒之夫人道:“夫君,聞敏敏即將臨盆,我等能否往遼東探視於她?”

擴廓帖木兒道:“不可,大明陛下定不會允我等前往遼東。一則需避嫌疑,二則當下時機亦不合適。”

昔時,敏敏帖木兒隨流民至遼東,因緣際會,嫁與大明遼國公常孤雛。其日子過得,可比旁人強許多。又聞敏敏帖木兒得大明皇帝封為金州公主,真可謂恩寵備至。

擴廓帖木兒一家之吃穿用度,朱元璋所予極為豐足。唯其行動,略有約束。

擴廓帖木兒歎曰:“吾擴廓帖木兒一心圖謀北元複興大業,今卻困於應天,實愧對先祖呐。”

其夫人道:“夫君,你為北元已儘心儘力,於北元並無虧欠。”

話說遼東諸多學子,大多被朱元璋征召,任職於工部,充為官員。

有部分遼東學子入了戶部。彼等皆精於算術,較之他處學子,強出許多,令戶部核算之事,輕鬆不少。

遼東學子於各自行事之處,展其才德,令他處學子相較之下,自愧弗如。正因這般,遼東教育之製,其優越之處,漸次顯現。

而此情形,亦引得傳統學閥抵觸。

往昔欲為官者,必讀儒家經典、經史子集。然今遼東諸學子,習些旁門小術,竟也能入仕任官。此情形,令一眾傳統儒生頗為憤懣不平。

然此等遼東學子,身後有遼國公為倚。彼等也僅敢口頭發些怨言,行動上卻不敢多加阻礙。

蓋因遼東學子,非但善辯,且略通拳腳功夫。若道理難講通,便以拳腳相見。

朝堂之上,常現彈劾任官之遼東人者,稱其無德。

常言道君子動口不動手,然遼東諸學子,不屑與彼等口舌糾纏,若有不服,便直接付諸行動。

此事令朱元璋又氣又覺好笑。然朱元璋卻甚是欣賞這些遼東學子,哪似那些迂腐儒生。隻曉得引經據典、誇誇其談,真要他們去做事,卻沒幾個能成事的。

然亦非毫無益處,遼東學子以身體力行之舉,觸動大明他處讀書人。彼等知僅憑口舌難以勝過遼東學子,漸有人亦開始深入民間,察訪民情。

遼東學子德智體美勞皆有所長,非但心理素質頗強,行動力亦甚佳。現今自遼東學校結業之學子日益增多,有入工房勞作謀生者,亦有出任基層小吏者。

此誠可謂契合“君子以自強不息”之理。

尤是於工部任事之遼東學子,赴各地操辦工程時,總能極力節省開支,且確保工程品質。

朱元璋見之,覺往昔諸官員皆庸碌無能,用錢太過奢靡,令其心疼萬分。

朱元璋於朝會之上,盛讚遼東學子,且列舉其政績,群臣聞之,皆不敢出言反駁。

現實如猛扇之耳光,縱未使人真成啞巴,也迫其如啞巴般緘口。

尤是山東孔家,這幾年間,其門生故吏能入朝為官者漸少。反觀遼東學子,多被朱元璋征召,於大明各處任基層官員,且行事頗為得力。

此事令大明傳承百千年之學閥,深感危機。若彼等不思變,必遭淘汰。然此變革,非一時能成。

士紳豪族於各地,多番給遼東學子治理之處設障。

或於賦稅征繳上暗中作梗,致使政令難行;或在民生事務裡搬弄是非,擾得民眾不安。

他們仗著地方勢力與舊有根基,妄圖以種種手段,打壓遼東學子,使其治理陷入困境,以保自身權勢不被侵奪。

遼東學子雖遭遇重重刁難,卻並未退。

遼東學子於地方任官,麵對士紳豪族這般手段,亦不講虛禮底線,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怎般陰損怎般來。

有士紳暗中操控糧價,哄抬物價,致使民不聊生,學子便買通其家中奴仆,將此惡行證據搜集齊全,而後上報官府,一舉揭露其奸謀,令其聲名狼藉。

又有豪族強占民田,學子佯裝不知,待其得意忘形時,暗地聯絡苦主,整理訴狀,趁其不備,於公堂之上將其治罪,奪回民田。

如此種種報複之舉,令士紳豪族叫苦不迭,再不敢肆意刁難。

諸多士紳豪族不禁叫苦,歎這些遼東結業之學子,論講道理,強於己身;要玩陰的,亦不落下風,能為善,亦能施謀,實在太過難纏。

士紳豪族欲講道理,遼東學子便先據道德之高地,對其指摘數落。待彼等行陰私之事,遼東學子則將底線降得更低,手段如何狠辣、如何令人作嘔便如何用之。

朱元璋覽畢都衛司自各處傳回之情報,不禁捧腹大笑,直笑得前仰後合。暗忖此等行事作風,不愧是出自常孤雛門下之人。

東宮之中,亦有諸多遼東學子,朱標任用他們,事事皆覺順遂,得心應手。

東宮財富之支出,經遼東學子安排,條理井然,賬目清晰,一目了然。

朱標亦常向彼等請教百姓平日生活情狀。

遼東學子非隻知埋頭讀書之輩。於學校時,便常需躬身實踐、實地考察,且要撰寫文章,若不合格便不得結業,故而皆甚務實。

於是,朱標懇請朱元璋,允朱雄英於大本堂修業完畢後歸東宮,且請遼東學子每日為其授課一時辰。

朱元璋並無異議,朱雄英竟也未加反對。相較於大本堂之諸多鴻儒學士,他更心儀這些遼東來的先生們。

此遼東諸先生,不因朱雄英言有誤而斥之,卻以辯證之法,明其何處或謬,何處為是。

朱雄英從遼東諸位先生處習得,凡事皆需辯證視之。見似佳者,實則未必。尤其因所處角度各異,結局往往大相徑庭。

且這些自遼東而來的先生,皆精擅籃球技藝,皆言自己是研習此技長達兩年半之久的有成者。

朱雄英有時會問,可是自己也練習打籃球兩年半,便能如遼東先生們一般厲害?

諸先生笑而不語,令朱雄英頗感疑惑,摸不著頭腦。

朱雄英歸東宮後,勞逸結合,嬉戲時滿心歡喜,讀書亦興致盎然。

喜歡大明遼國公請大家收藏:(www.qidianxin.com)大明遼國公全本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曆史軍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