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櫻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67章 人心不足蛇吞象,大明遼國公,空櫻,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然朱棣行軍途中,恰遇北元部眾,遂即整軍圍剿之。

朱棡常覺事有蹊蹺,其屢出邊關,鮮能擒獲北元韃虜,仿若北元韃虜早知其將至然。

應天府內,皇宮之中,大本堂裡,朱雄英等亦始受蒙學之教。

朱雄英生性活潑好動,然亦頗能從命,於諸大儒之教誨,尚守規矩。

每日課業既畢,朱元璋則迎朱雄英至坤寧宮,親考其學業。

朱雄英天賦穎慧,應對如流,且每能發一己之卓見。

對此,朱元璋甚為嘉許。

自朱雄英這乖巧聰慧之孫承歡膝下,朱元璋於朱標,便鮮少那般悉心眷顧了。

然朱標並無彆樣反應,反覺朱元璋不複往日絮聒,心下頗感舒暢。

東宮呂氏寢殿之內,朱允炆正受課業之檢核。

朱允炆於讀書一事頗具稟賦,其記性之佳,較之朱雄英猶有過之,背誦篇章,猶如探囊取物,輕而易舉。

惜乎此等才具,竟不得於朱元璋跟前展現。

數載以來,朱允炆得見朱元璋之數甚少。反觀朱雄英,幾近每日皆可麵聖,且但有所願,便可隨意謁見。

此即嫡庶之異也。

呂氏對此,心實不甘。同屬皇孫,緣何待遇懸殊若斯?

朱標理畢政務,遂往常貞之寢殿。

朱標見寢殿之中,唯常貞一人執女紅之事,乃問曰:“雄英那頑皮小子,尚未歸耶?”

常貞答曰:“自雄英往大本堂後,父皇每日皆攜其至坤寧宮,豈得早早歸來?”

朱標赧然一笑,旋即言曰:“汝亦莫要每日操持女紅,今既懷有身孕,切不可勞累傷身。”

常貞曰:“宮中寂寥,若不操持女紅,為孩兒預備一二,平素竟無所事事也。”

常貞目向朱標,言曰:“對了,邇來汝未曾往探呂妃罷?吾已屢言於汝,需雨露均沾。否則日後他人將何以視我?”

朱標漫不經心地擺了擺手,道:“吾欲與誰共處,便與誰共處。況且吾又非不去探望她,何須每日前往。”

常貞睨朱標一眼,言曰:“是極是極,汝乃太子,欲為便為。”

朱標急忙將常貞攬入懷中,說道:“貞姐,切莫戲耍於我。吾實乃一心欲多伴汝身旁,彆無他意。”

常貞言曰:“殿下,臣妾深知殿下寵愛有加,然行事亦不可如此。臣妾已然明了殿下心意,若不然,恐這後宮難以安寧矣。”

朱標喟然長歎,曰:“也罷,吾便再伴汝些許時辰。至晚間,吾當往呂氏處一探。”

夜幕降臨,呂氏不時顧盼門外,似有所待。目中既含期盼之色,複帶落寞之意。

忽焉,有宦官高呼:“太子殿下駕到!”

呂氏聞之,遽整衣冠,麵上綻笑,出門迎迓。

既見朱標,呂氏急忙行禮,稱:“臣妾叩見太子殿下。”

朱標頷首,示意呂氏免禮,旋即舉步入呂氏寢宮。

朱標入寢宮,乃問:“允炆安在?莫非已寢乎?”

呂氏曰:“尚未,其猶於庠序誦讀。”

朱標微蹙眉頭,言曰:“時已至晚,彼尚在攻讀。其年齒尚幼,無需如此辛勞,切不可累傷身軀。”

呂氏言:“讀書宜趁年少,不可使皇家蒙羞。”

朱標讚朱允炆曰:“允炆勤勉非常,於學業之上,日夜不懈。觀其誌行,日後必成大器,展非凡之能,為家國之棟梁也。”

呂氏聞朱標所言,心內稍喜。然此喜僅為淺淡之情,蓋因呂氏念及,若朱允炆日後不得立為太子,縱有勤勉之名,又複何益?

呂氏問朱標:“可喚允炆前來?”

朱標頷首,心下亦欲考校朱允炆之課業。

朱允炆既至,朱標神色溫和,徐徐問道:“近日所習何經?且為吾詳述其要。”

朱允炆斂容肅立,恭聲對曰:“回稟父親,近日研讀《論語》,其中‘仁’之一字,弟子以為乃為核心,關乎為人處世、治國理政之道。”

朱標微微點頭,又問:“以‘仁’治國,當以何為先?”

允炆稍作思忖,答曰:“當以恤民為本,輕徭薄賦,使百姓衣食無憂,方得民心,國之根基乃固。”

朱標聞之,目光中流露出讚許之色,複以經史數題考之,朱允炆皆應答如流,條理清晰。

朱標見狀,頗為稱意。然朱標亦知,此諸般言論,乃眾大儒所授於朱允炆者,非其自出機杼之思也。

然以其這般年紀,亦算難能可貴矣。

朱標遂嘉許朱允炆數言,曰:“汝年少而有此進益,殊為難得。”

言畢,囑之曰:“天色已晚,汝且歸,速去安歇。”

朱允炆聞言,恭敬行禮,而後退下。

朱標方起,呂氏旋即起身,急而問曰:“殿下,今夜不在此歇宿耶?”

朱標憶起常貞所言,乃曰:“今夜便宿於汝處。”

呂氏聞罷,心中甚覺甜蜜,乃言:“妾身願服侍殿下沐浴。”

次日,呂氏尚未起身,朱標已然整衣束冠,辭了呂氏之寢殿,徑去料理政務矣。

呂氏起身之後,即遣人喚來朱允炆,囑之曰:“汝當於大本堂用心向學。”

朱允炆乖巧應道:“允炆知曉,母妃但請寬心。”

朱允炆離去之後,呂氏心中甚感欣慰,幸有此等乖巧懂事之子。然未幾,心中又生些許不甘之意,暗自思忖:為何身非太子妃耶?

此念一起,恰似脫韁之馬,一發而不可收。呂氏思緒漸亂,所想之事愈來愈多,所思之境愈發遼遠。

自茲而後,朱允炆若非於庠序潛心攻讀,便在向學之途。反觀朱雄英,除於大本堂研習課業之外,歸返東宮後,大半光陰皆付諸於強身健體與修習武藝之上。

及呂氏聞知朱雄英傾心於武藝一道,便覺朱允炆並非全無機會。

須知,今時不同開國之際,武將得以施展身手之機,實非眾多。當下理應專注於文治之道,而非一味講求武功。

至於朱雄英習練武藝之舉,朱標、常貞以及朱元璋與馬皇後,皆未持有異議。

朱元璋以為,朱家兒郎理當具備上馬則能平定天下,下馬亦可安邦定國之能。唯有文武雙全,方為正途。

喜歡大明遼國公請大家收藏:(www.qidianxin.com)大明遼國公全本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曆史軍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