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櫻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38章 好漢查好漢,大明遼國公,空櫻,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奇皇後與元帝聞北元騎兵竟遭全殲,皆麵露詫異之色。
元帝皺眉,喃喃道:“這遼東軍,竟如此厲害?”
奇皇後亦神色凝重,久久未語。
昔日納哈出為常孤雛所敗,全無還手之力,彼時,他們隻道納哈出意在割據稱王,故而作戰懈怠、敷衍塞責。
今番觀之,方知遼東軍實力著實強勁。
元帝遂遣人往見陸仲亨,意圖策反於他。
陸仲亨非愚鈍之人,他與北元往來,隻為謀財獲利。若言投靠北元,除非神誌昏亂,否則斷不會出此下策。
彼時,北元雖踞漠北,然經數番戰亂,內部分裂,各部紛爭不斷,民生凋敝,經濟疲敝不堪,且軍備廢弛,雖有舊部餘勇,卻難複往昔強盛。
反觀大明,皇帝登基後,休養生息,勵精圖治,政令通達,四海升平。農桑繁盛,商貿昌隆,國庫充盈。軍容整肅,將士用命,兵強馬壯,正處蒸蒸日上之勢。北元與之相較,實有雲泥之彆。
再者,縱陸仲亨投北元,不消多時,徐達必能自北平起兵平叛。陸仲亨心中自知,論用兵韜略,自己遠非徐達敵手,實不敢貿然行此險事。
大同府,邊關軍營內。北元使者與陸仲亨,同坐於軍帳之中。
北元使者滿臉堆笑,湊近陸仲亨,輕聲道:“將軍若願為我北元內應,待事成之後,金銀財寶、良田美宅,皆可予將軍,且許以高官厚祿,位極人臣。將軍隻需在軍中略作呼應,大事便可成,如此富貴,切莫錯過。”
陸仲亨微微一笑,拱手對北元使者道:“貴使美意,仲亨心領。隻是吾深受大明皇恩,食君之祿,忠君之事,實難從命。況且如今大明國泰民安、兵強馬壯,此舉恐非明智。還望貴使莫要再提,以免徒增尷尬。”
北元使者麵色一沉,目光陡然變得陰鷙,冷笑一聲道:“陸將軍,你我此前往來做生意之事,若是宣揚出去,恐你在大明也難有容身之地。將軍還是莫要固執,應下此事,大家皆好,否則……”
陸仲亨聽聞,麵色瞬間轉冷,眼中閃過一絲厲色。
未等那使者話音落地,他猛地抽出腰間佩劍,寒光一閃,劍刃已如閃電般刺出,正中使者咽喉。
使者瞪大雙眼,未及發出半聲呼喊,便已氣絕身亡,直挺挺地栽倒在地。
陸仲亨看著地上的屍體,冷哼一聲:“敢威脅我,此乃下場!”
言罷,收劍入鞘,喚來親兵處理後事。
元帝聞知陸仲亨此舉,怒不可遏,咬牙切齒道:“豎子竟敢如此!”
旋即下令親信之人,暗中將陸仲亨私通北元、背著朝廷與之做生意之事,四處傳揚。
不多時,市井坊間、軍中朝堂,皆對此事議論紛紛,一時間,陸仲亨聲名狼藉,置於風口浪尖之上。
朝中禦史聞此風聲,當即抖擻精神,視作彈劾良機。
數名禦史連夜修本,次日朝堂之上,便紛紛出列奏事。
言辭犀利,痛斥陸仲亨私通北元、暗行商賈之舉,稱其行為悖逆國法,有負皇恩,懇請皇帝嚴懲不貸,以正朝綱,肅軍紀,儆效尤。
胡惟庸見狀,出班躬身,拱手奏道:“陛下,此事或有隱情。陸仲亨素日為朝廷效力,屢立戰功。今番傳言,恐是北元惡意構陷,意在離間我朝君臣。且市井流言,未可輕信。望陛下明察,莫因不實之詞,錯怪忠良。”
朱元璋微微頷首,道:“嗯,北元賊寇狡詐多端,其言不足信。但既有此風聲傳出,為免疏漏,也須著人詳查一番,務必水落石出,以正視聽。”
胡惟庸趕忙躬身,一臉恭謹道:“陛下所言極是,此事宜速辦。臣願即刻精心挑選得力欽差,奔赴山西徹查此事,定不叫陛下憂心。”
朱元璋微微點頭,未再多言,抬手示意胡惟庸退下,便將此事交予他去操辦。
下得朝來,楊憲趨近劉伯溫,低聲問道:“老師,陛下令胡惟庸選人充任欽差,去查吉安侯,此舉豈不正應了‘英雄查英雄,好漢查好漢’這句話?”
劉伯溫神色一凜,目光望向楊憲,沉聲道:“此事乾係重大,我等切莫插手。陛下聖意難測,切不可妄加揣測,謹言慎行方為上策。”
於奉天殿之書房內,朱標與朱元璋同案而坐,共理奏章。
朱標擱下手中奏章,抬眸望向朱元璋,麵露疑惑,輕聲問道:“父皇,此番您緣何要讓胡惟庸主理這查案之事?”
朱元璋嘴角微微上揚,笑意浮現,反問道:“有何不可?”
朱標曰:“己人察己人,焉能有所得?”
朱元璋笑言:“此乃佳事,查無所獲方妙。如此,彼等無需隱匿,膽氣漸壯。彼時整治,便便捷許多。”
朱標知此乃放長線以釣大魚之策,然於百姓而言,實無益處。如胡惟庸之輩,為官愈久,愈害民也。
朱元璋緩聲對朱標道:“吾之縱容,非為姑息。胡黨羽翼未豐之時,或有隱匿難察者。待其勢大,諸般惡行畢現,朝野上下皆見其惡。
彼時出手,一則可明正典刑,以儆效尤,使天下人知吾嚴懲奸佞之決心;二則連根拔起,不留餘孽,方得朝堂清正。
若過早動手,恐有漏網之魚,遺患無窮。”
朱標頷首,旋即言曰:“父皇,官員俸祿之架構,亦當有所調整。”
朱元璋撇嘴道:“咱所予之俸祿,豈為低耶?”
朱標恭敬答道:“父皇,官員俸祿,以米石計之。正一品月俸米八十七石,遞減至從九品每月五石。
看似數額不低,然細算開支,卻頗為緊張。
官員需養一家老小,府邸亦需仆役伺候,往來應酬亦需銀錢。
且購置官服、筆墨紙硯等辦公用度,皆需自掏腰包。
再者,俸祿常以實物折支,然物價時有波動,折支之時,官員所得或有損耗。
如此算來,僅靠俸祿,諸多官員實難維持體麵之生計,故而或有貪墨之舉。”
朱元璋哼道:“此豈為貪墨之由!彼等官員既行貪墨,便證其非良善之輩!”
朱標道:“常言道,欲使馬馳,必予其草。食不果腹,焉能儘職。此理,父皇豈會不知?”
喜歡大明遼國公請大家收藏:(www.qidianxin.com)大明遼國公全本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