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櫻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21章 孔家又被罵,大明遼國公,空櫻,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華克勤搖頭道:“吉安侯勿怪,此事本官實難應承。”

若應允之,且不論得罪常孤雛,待士紳豪族習得加工之技,山西煤礦恐為其所儘握。屆時,士紳豪族日富,百姓難沾其利,官府亦無所得也。

士紳豪族財帛愈豐,則愈欲染指權柄,彼時貪腐橫行,山西之地恐致傾頹。

華克勤尚存良心,亦具遠見,寧與常孤雛合作,不欲令士紳豪族愈發勢大。

陸仲亨見華克勤拒之,心下惱怒,道:“華大人不妨再斟酌斟酌,待事成,好處定不會少了汝。”

華克勤起身道:“吉安侯,請便。今日權當本官未曾與侯爺相見。”

陸仲亨見華克勤下逐客令,冷笑一聲:“好!華大人,今日之事,本侯記下了。告辭!”

言罷,拂袖而去。

陸仲亨返回雁門關軍營,修書一封予胡惟庸,言即便華克勤不允,亦可使朝廷降旨,令山西他人往遼東研習加工之技。其由,以“為百姓計”,足矣。

胡惟庸得陸仲亨書信,覺此事頗具可為。山西煤礦儲量豐饒,且開采便利,若能如遼東般加工成諸般產品,必獲巨財。屆時金銀盈積,誰人能不動心。

若此事得成,胡惟庸亦無需殫精竭慮勸朱元璋棄遼東攻倭之念。

然倭寇之事亦不可真棄,畢竟倭寇所予之財,亦非少數。

數日後,朝會之上。

胡惟庸趨前,拱手奏曰:“陛下,遼東攻倭一事,還望陛下三思。今山西煤礦事宜,大有可為。若能善加經營,令其如遼東般加工諸物,所得財富,裨益國用。

且攻倭之舉,勞師動眾,勝負難料,恐致兵疲民困。倭寇雖擾,然亦有財帛可圖,未可輕棄。伏望陛下權衡利弊,緩圖遼東攻倭之事。”

朱元璋道:“山西煤礦諸事,與攻倭之舉,似並無衝突之處。”

孔學希趨步出班,長揖及地,朗聲道:"陛下,臣聞聖人有雲:''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今遼東兵鋒直指海外,雖揚國威,然兵戈一動,生靈塗炭。山西煤礦若能大興,足養百萬之眾,此乃仁政之本。以仁德撫四夷,以德化代乾戈,方合先王之道。"

常遇春高聲道:“孔大人,此事各有分說。倭國之輩,形同禽獸,惡行累累,此仇必報,斷無姑息之理,定當痛擊!”

孔學希神色肅然,看向常遇春道:“常將軍,儒家之道,以和為貴,以仁為本。《論語》雲:‘禮之用,和為貴。’今無端興兵伐倭,殺伐過重,恐違天道。兵者凶器,聖人不得已而用之。將軍勇冠三軍,何不以仁德化之,而非以武力相加,陷兩國生民於水火乎?”

常遇春怒目而視,厲聲道:“孔大人既言以仁德化之,何不自往沿海之地?倭寇燒殺搶掠,惡貫滿盈,豈會為聖人之言所動?大人若覺此道可行,不妨親赴彼處,以汝之聖人妙言,去感化那等豺狼之輩,看其能否放下屠刀!”

孔學希麵不改色,整冠拂袖,徐徐而言:“常將軍此言差矣。聖人之道,雖倡仁德,然亦非棄武備於不顧。吾言以德化之,乃為長治久安計。

今若貿然興兵,戰端一開,生靈塗炭,此非仁者所為。

且《孟子》雲‘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若以仁義之師,先宣教化,使倭國知禮義廉恥,方為上策。

至於沿海之擾,當以守禦與教化並行,而非徒以武力相向,陷兩國於無休止之兵禍也。”

常遇春嗤笑曰:“吾觀爾等腐儒,唯知動嘴饒舌,手無縛雞之力,不過搖唇鼓舌之徒耳!”

孔學希神色莊重,昂首回應:“常將軍休得小覷儒者。儒家之道,關乎家國興衰、人倫綱常。雖不擅弓馬,然胸藏治國良策,腹有安邦之謀。古之聖賢,以仁義禮教化萬民,致天下太平。我等秉持聖道,非為逞口舌之能,實欲以文德致四海升平。將軍勇則勇矣,然若無聖人之道指引,不過匹夫之勇,安能久安天下?”

常遇春仰天大笑,傲然道:“吾自追隨陛下以來,南征北戰,縱橫沙場,破陳友諒、驅張士誠,為大明開疆拓土,屢立奇功。鄱陽湖一戰,吾駕輕舟衝入敵陣,重創敵軍,方有今日大明之基業。北伐中原,吾率鐵騎長驅直入,逐蒙元於漠北,令華夏重歸漢統。敢問孔大人,汝於大明有何功績?”

未待孔學希開口,常遇春複厲聲道:“莫不是如前朝那般,世修降表以事敵乎?”

孔學希聞此語,麵色驟變,氣得渾身微微發顫,戟指常遇春道:“常遇春!休得胡言!吾儒家世代忠良,心懷天下,豈容你如此汙蔑!

吾輩研習聖人經典,為的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以道德文章輔弼君王,教化萬民。

雖未執乾戈以衛社稷,然於興學育人、正風導俗之上,功績卓著。

你竟以‘世修降表’這般惡語中傷,實乃無禮至極!”

孔學希轉而麵向朱元璋,撲通跪地,悲憤道:“陛下,常遇春此語,實乃侮辱聖人,褻瀆聖道。聖人之道,乃立國之基,教化之本,豈容這般冒犯。懇請陛下明察,治其罪,以正綱紀,護聖道尊嚴。”

朱元璋目光投向常遇春,沉聲道:“鄂國公,朝堂重地,焉能信口胡謅。今罰你俸銀一年,可有異議?”

“罰俸一年?”

常遇春渾不在意,拱手道:“陛下,臣並無異議。”

當下常家,雖未敢稱富可敵國,然錢財於常家而言,實非看重之物。

況一年俸祿,所值幾何?

常遇春心中暗道:愛扣便扣。

孔學希心下明了,猶欲再奏,求朱元璋重懲常遇春。

然其方欲開口,朱元璋目光如電,冷冷一瞪,孔學希見狀,到口之言,硬生生咽了回去。

孔學希深知需“給臉要臉”,否則觸怒朱元璋,他孔家亦恐難安。

此念一起,雖心有不甘,卻也不敢再言。

經此一番鬨騰,朝會終了,然於遼東攻倭諸事,竟未議出有用之果。

喜歡大明遼國公請大家收藏:(www.qidianxin.com)大明遼國公全本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曆史軍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