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櫻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56章 不痛不癢,大明遼國公,空櫻,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楊憲出列奏道:“陛下,遼東有規,勾欄之地已取締。然那些赴遼東研習之士卒,於遼東聞知注意事項後,仍往蓋州街市尋歡作樂。當地百姓麵露不悅,彼等竟與百姓爭鬥。罪不在遼東。”

胡惟庸當即出班,拱手而言:“非也!士卒行為不當,實因遼東管束疏漏。既已言明規矩,卻未能令行禁止,致士卒放縱。且百姓與士卒衝突,遼東豈無治理之失?罪在遼東,不容推諉!”

楊憲再度拱手,道:“陛下明鑒,鬨事者皆外地而來之士卒,非遼東本地士卒。彼等來此學習,卻罔顧告誡,肆意妄為。遼東已明示規矩,實乃外地士卒之過,遼東何罪之有!”

楊憲忙又啟奏:“陛下,且看那自福建赴遼東學習之士卒,便守規蹈矩,並無鬨事之舉。可見遼東規誡已明,實乃他處來者肆意妄為,此責在外地士卒,非遼東之過也。”

胡惟庸道:“陛下,各地士卒遠赴遼東,研習治倭之策,皆為國家大計。縱與遼東百姓稍有爭執,又何至這般大動乾戈?”

楊憲麵向胡惟庸道:“胡大人,遼東乃邊關要地,遼侯愛民如子,百姓亦踴躍參軍禦敵。遼侯費儘心力,方使遼東百姓齊心。若不嚴懲鬨事之外地士卒,何以向百姓交代?!”

胡惟庸拱手道:“陛下,楊大人此言差矣。各地士卒不遠千裡至遼東,水土不服,或有失當之處,實非本意。

且士卒們心懷憂懼,難免行事急躁。

再者,閩地士卒未鬨事,不代表他處士卒亦能如此。

士卒皆為國家效力,望陛下寬宏,勿因小過而重責。”

朱元璋頷首,沉聲道:“常孤雛之舉,咱覺甚善。傳令各地都指揮使,速派人往遼東領人,且以禦下不嚴之罪論處。”

朱元璋退朝後,至後宮見馬皇後,談及此事,歎道:“今日朝堂上,為士卒鬨事於遼東一事,眾臣爭論不休。玩已令各地都指揮使派人去遼東領人,還加其禦下不嚴之罪。妹子,你如何看?”

馬皇後微微皺眉,麵露憂色道:“陛下此舉雖明正典刑,然各地士卒遠來遼東,或因水土、習俗不同致生事端。今加都指揮使禦下不嚴之罪,恐寒了將士之心。且往後各地相助遼東,或生間隙,於邊防大計,不知可有妨害,陛下還需斟酌。”

朱元璋笑喚:“妹子,照你這說法,難道是小孤雛做得不妥?”

馬皇後輕輕搖頭,說道:“重八,小孤雛治軍嚴整,又善待百姓,所作所為並無差錯。隻是如此處置,恐會引得其他勳貴心生不滿,於你日後朝堂諸事,或有不便。”

朱元璋冷哼一聲:“咱在此處坐鎮!量他們哪個敢!”

馬皇後輕勸道:“重八,小孤雛日後可是要輔佐標的,莫要讓他太早置身於風口浪尖之處。”

朱元璋直言道:“妹子,你這話欠妥。正該讓小孤雛早早立威,如今淮西這幫兄弟愈發肆意。若他們能有小孤雛一半顧全大局,咱也不至於如此煩憂。”

馬皇後看向朱元璋道:“重八,現今朝堂之上屢屢有人彈劾小孤雛,你當真不知是何緣由?”

朱元璋:“咱豈會不知。不過因小孤雛不肯隨波逐流,又掌著實權,他們犯事時,小孤雛便能鉗製。故而他們不願這情形出現罷了。”

馬皇後秀眉微蹙,緩緩說道:“重八,若是朝臣以小孤雛於遼東擁兵自重為由來攻訐他,屆時又當如何應對?”

朱元璋遂緘默矣。

翌日,朱元璋複頒旨意,斥常孤雛執法過甚,罰其俸祿半年。

楊憲欲為常孤雛上奏,然劉伯溫止之。

胡惟庸見朱元璋降旨斥常孤雛,心中舒暢幾分。

於胡惟庸而言,朱元璋雖寵常孤雛,然淮西勳貴亦權重非常。

下朝後,楊憲落後劉伯溫一步,問曰:“老師,為何阻我為遼侯爭取?”

劉伯溫道:“楊憲,陛下此舉非真罰遼侯,僅罰俸耳,其他方麵未變。汝若再為遼侯辯,屆時人言汝勾結邊關重臣,當如何?”

楊憲豁然省悟,道:“老師,學生知曉了。”

劉伯溫曰:“此後,多看多為,非不得已,慎言。”

楊憲頷首。

各地士卒於遼東習得治倭之法後,皆覺施行稍難。軍隊之處,尚可多事操練演習。然欲發動百姓配合軍隊,則殊為不易。

軍民魚水情況,此景唯遼東行之無難。餘處,難矣!

福建士卒歸營後,向李文忠與沐英稟明學習所得。

遼東之地,治倭之法,首重軍民相協。於沿海要衝,設了望之台,軍卒日夜值守,百姓亦各出丁壯,輪值了望,遇倭寇蹤跡,即鳴鑼示警。

又,編練民團,選精壯百姓,配與兵器,由軍中教習武藝戰陣,使之與正規軍呼應。百姓熟知地形,遇倭患,可引軍抄其側翼、斷其歸路。

且軍民共築防禦工事,於海岸修寨堡、掘壕溝,阻倭船登陸。

遇有倭寇來犯,軍隊正麵迎擊,百姓於後方送糧餉、救傷員,相互配合,共禦外侮。

如此,倭寇難犯遼東。

沐英與李文忠聞之,麵露難色。

福建之地,倭寇猖獗。今雖以新糧解百姓勾倭之困,然欲使百姓誠心助軍,實有難度。

沐英問李文忠:“君以為此可行否?”

李文忠道:“何不在福建宣揚遼東百姓之事,使福建百姓知之,唯軍民一心,此地方能日子愈佳。”

沐英道:“嗯……此計甚善。既有遼東為例,宣揚起來亦具說服力。且依此而行,觀其成效。”

沐英與李文忠遂遣人於福建諸地,傳揚遼東百姓禦倭之舉。

福建百姓聞之,皆覺遼東百姓頗具血性。

有百姓言:“遼東之遼侯甚善,若吾地主官亦如此,吾願與倭寇死戰!”

餘百姓歎息曰:“往昔遼東苦寒,境況甚於吾等,今得遼侯這般青天,可謂苦儘甘來。”

福建百姓亦具血性,然……本地官員與倭寇瓜葛難斷,士紳豪族尤甚。是以百姓於官家,信之無多。

雖沐英與李文忠治軍甚嚴,然其非主理政務之官。雖已懲治些許勾倭之官員、士紳豪族,然更龐然之勢力猶存。

喜歡大明遼國公請大家收藏:(www.qidianxin.com)大明遼國公全本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曆史軍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