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櫻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78章 朱元璋試朝心,劉益四州離心!,大明遼國公,空櫻,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次日早朝,朱元璋將常孤雛欲開辟遼東戰場一事道出。

此言既出,朝堂之上頓時一片嘩然。

朱標侍立在朱元璋身畔,觀群臣反應,但見除了數位武將摩拳擦掌、躍躍欲試之外,絕大多數文臣皆麵露苦色。

尤是戶部尚書呂昶,其眉頭緊蹙,能夾死蠅蟲。

呂昶出班啟奏:“陛下,今為助北伐,國庫錢糧耗費頗巨,實無力再對遼東戰事予以糧草支援,還望陛下審慎思之。”

朱元璋問道:“絲毫糧草亦無法籌措麼?”

呂昶聞朱元璋此問,乃道:“陛下若執意為之,倒也能設法籌措些許。

然如此,恐累及北伐。

若北伐遇阻,糧草耗費勢必劇增。

屆時,糧草稍有差池,非但遼東戰事,即北伐亦恐難以為繼矣。”

李善長適時出班奏道:“陛下,呂大人所言極是。

當下重中之重,乃為北伐,切不可因旁事而有所耽延。

凡事不怕一萬,就怕萬一呀。”

李善長既出麵陳言,朝堂之上,大多臣子皆同聲道:“懇請陛下三思!”

朱元璋思忖一番,李善長與呂昶所言,確非無的放矢,此計著實冒險,然其心中,卻又頗欲一試。

此時,朱標向朱元璋進言:“父皇,諸位大臣所言在理。遼東戰場之戰略規劃雖佳,然就當下局勢而言,北伐之事更為緊要。”

旋即,出乎眾臣意料,朱元璋竟允其所請,不再支持開辟遼東戰場,且頒下旨意,令常孤雛仍以牽製為要,朝廷暫不向遼東撥發糧草器械。

退朝之後,朱標隨朱元璋離去。

朱標麵露疑惑,向朱元璋問道:“父皇,緣何您如此輕易便應了大臣們的請求?”

朱元璋笑道:“標兒,咱早已知此中隱患,隻是想瞧瞧這朝局究竟變成何種模樣。

今日看來,著實有些不妥。

諸多朝臣皆以李善長馬首是瞻,此絕非吉兆。”

朱標眉頭微蹙,問道:“父皇,您意下如何?”

朱元璋道:“現今李善長於中書省風頭無兩,咱尋思著將胡惟庸擢拔起來,使其分走李善長些許權力,如此相互製衡。”

胡惟庸之才具自是無虞,然朱標心下不解,胡惟庸與李善長情誼匪淺,此番擢升胡惟庸,又豈能達製衡之效?

朱標道:“父皇,胡惟庸向來尊李相國為恩師,二人交情深厚,如此擢升胡惟庸,恐反助其勢,壯大他們一黨啊。”

朱元璋微微一笑,望向朱標道:“標兒,今日咱便教你。

胡惟庸與李善長關係親密,此乃事實。

然胡惟庸野心勃勃,絕非久居人下之輩。

一旦機遇來臨,他必拚死向上攀爬。

彼時,若李善長阻其前路,他亦不會顧念舊情。如此之人,恰可作要手中利刃。”

朱標聞罷,頷首道:“原來如此。”

退朝之後,李善長暗自思忖,今日朱元璋怎這般輕易便妥協,此實非其平素作風。

莫非自己昨日揣測有誤?

胡惟庸歸家未久,聖旨旋至。

朱元璋將其自太常少卿拔擢為太常四卿,此變故令胡惟庸頗感意外。

雖與心中所期尚異,然終歸得以升遷,想來朱元璋已萌重用之意。

此誠為吉兆,亦乃佳始。

胡惟庸頓覺意氣風發,自信滿溢。

胡惟庸升遷之訊,轉瞬傳開,諸多官員競相向其致以賀忱。

朝廷不援遼東、不開辟戰場之聖旨傳至常孤雛處,其並未覺意外,然軍中備戰諸事,仍井然有序地推進著。

實則,縱無朝廷糧草相濟,遼東軍亦不乏後勤輜重以支此役。

此四載間,遼東軍鮮現於正麵戰場,非獨藏鋒守拙,亦在戮力開荒屯田。

今時,遼東邊關州縣之官倉與軍倉,皆儲糧頗豐。

而賑濟百姓之糧,則由常孤雛另設賑濟倉存之,是以官倉、軍倉所積,大體未動。

常孤雛本念及,若朝廷能撥部分糧草相助,官倉與軍倉之儲糧便可省卻,屆時此糧能充作遼東開發之啟動資財,亦無需受製於朝廷。

朝堂之上諸多紛爭糾葛,常孤雛實厭之,覺其繁雜至極。

但使不悖於法度,遼東積攢些許家底以作後續建設之用,亦無不可。

隻是如今之計,須稍作更易。

常孤雛忖度,待軍營中那數畝土豆收獲後,先於周遭村舍推廣種植,而後漸次鋪展。

屆時,遼東之地便多一糧種,且能養活更多百姓。

如此,遼東建設於民生飲食一端,便無大礙。

待土豆得以廣布,常孤雛之文韜點數,勢必激增。

再者,常孤雛實不願劉益歸降。蓋因歸降所得武略點數,不如擊敗、殲滅之多。

若劉益請降,常孤雛便虧算良多。

常孤雛極需文韜武略之值,此非獨為遼東後續開發,諸多事宜皆賴此兌換,且日後若離遼東,恐亦需憑此兌換諸多物事。

待北伐告終,大明戰事料將銳減。

彼時,常孤雛欲領軍出征恐非易事。

戰事稀落,眾武將皆爭赴沙場。

常孤雛雖備受恩寵,然朱元璋亦斷不會容其獨攬功勳,此實不切實際。

且若北伐既畢,縱開辟遼東戰場,屆時必有諸多勳貴介入,以分功勳。

常孤雛於功勳一事,本不甚在意,然武略值之算,須以己部下之擊敗敵軍數結算,若有他軍參入,常孤雛便不得武略值。

是以常孤雛欲先製劉益。至於納哈出,不妨徐圖之。

劉益不知從何途徑獲悉,朱元璋未允常孤雛開辟遼東戰場,心下稍寬。

然聞部下稟稱遼東軍戰備之勢未減,心中陰霾猶存。

常言道:“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常孤雛遠鎮遼東,若其執意開戰,朱元璋一時亦無可奈何。

是以劉益心中仍存憂懼。

除此而外,金州、夏州與海州諸主事官員,皆不願降於大明,猶欲踞地自雄,貪戀大權在握之境。

劉益聞之,心中暗斥此輩目光短淺。

為一方土皇帝,自是逍遙暢快。

然此土皇帝之位,豈可得於大明邊疆近側?

正所謂“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

若無金州、夏州、海州一並歸附大明,僅劉益之蓋州,歸降籌碼實薄。

降後,劉益雖或可得富貴,然榮華恐難期也。

喜歡大明遼國公請大家收藏:(www.qidianxin.com)大明遼國公全本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曆史軍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