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殘魂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71章 大同英烈祠,祭奠陣亡將士,倚天屠龍之大明天下,紫金殘魂,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陛下。"

徐達建議道,"臣以為英烈祠應當選址在城北高地,俯瞰整個大同府。

這樣無論是城中百姓還是過往商旅,都能看到這座神聖的殿堂。"

"甚好。"

張無忌點頭讚同,"另外,朕決定每年清明、中元二節,由朝廷派重臣主持公祭。

每逢重大戰役周年,當地官員必須親臨祭祀。"

常遇春補充道:"臣建議設立專門機構管理英烈祠,負責收集整理將士事跡,定期增補靈位。

戰爭尚未完全結束,未來可能還有更多將士需要入祠供奉。"

張無忌一一采納,並命人立即開始籌備。

他特彆強調:"所有陣亡將士,無論官職大小,一律平等入祠。

哪怕是普通一兵,隻要為國捐軀,就應當被後人銘記。"

夜深人靜時,張無忌獨自站在臨時行宮的窗前,望著滿天繁星。

他想起光明頂上那些為抗元事業犧牲的明教弟子,想起蝴蝶穀中那些無名的墓碑。

建立英烈祠的想法其實在他心中醞釀已久,今日張興祖的淚水隻是最後的觸動。

次日清晨,大同府北門外的空地上,張無忌親自主持了英烈祠的奠基儀式。

他親手埋下第一塊基石,周圍站滿了自發前來的百姓和士兵。

"從今日起,"張無忌向人群宣布,"凡大明將士,為國捐軀者,皆入此祠受萬世香火。

他們的名字將永遠鐫刻在這裡,他們的故事將代代相傳。

朕要讓所有人知道,大明的和平與繁榮,是這些英雄用生命換來的!"

人群中爆發出震天的歡呼聲,許多士兵淚流滿麵。

他們知道,即使有一天戰死沙場,也不會被遺忘。

奠基儀式後,張興祖立即投入了繁重的工作。

他在臨時搭建的軍帳中,日夜不停地回憶、記錄著每一個陣亡將士的姓名和事跡。

有時寫著寫著,淚水就會模糊視線,但他堅持要親手完成這份名錄。

"王二狗,保定府人,年二十二,守西門時身中七箭仍力戰不退,最終與三名敵軍同歸於儘..."

"李鐵柱,大同本地人,年三十五,為保護城中百姓轉移,獨自引開追兵,屍骨無存..."

每一個名字背後,都是一段可歌可泣的故事。

張興祖的筆尖常常因為顫抖而寫歪了字,但他拒絕任何人代勞。

五天後,當張無忌前來視察進度時,發現張興祖已經憔悴得不成人形。

他的雙眼布滿血絲,右手因長時間書寫而腫脹不堪,麵前卻已經堆起了厚厚一摞名錄。

"張將軍!"張無忌心疼地奪過他手中的筆,"你這是何苦?朕可以派文官協助你。"

張興祖抬起布滿淚痕的臉:"陛下,這些兄弟是為我而死的。

當時我下令死守,他們明知是死路一條,卻沒有一個人退縮。

現在...現在我能為他們做的,就隻有記住他們的名字啊!"

說到最後,這位鐵骨錚錚的將軍終於崩潰大哭。

張無忌無言以對,隻能輕輕拍著他的肩膀,任由他宣泄積壓已久的悲痛。

當天下午,張無忌調來了二十名書記官協助張興祖,但他仍然堅持親自審核每一份名錄。

同時,英烈祠的建造也在緊鑼密鼓地進行著。

來自全國各地的能工巧匠彙聚大同,最好的石材木料源源不斷運往工地。

一個月後,英烈祠的主體建築已經初具規模。

這是一座莊嚴肅穆的殿堂,采用最傳統的中式建築風格,飛簷翹角,氣勢恢宏。

正門上懸掛著張無忌親筆題寫的"大明英烈祠"金匾,陽光下熠熠生輝。

祠內,一排排黑檀木製成的靈位已經準備就緒,上麵用金粉書寫著陣亡將士的姓名和簡要事跡。

正中央是一塊巨大的漢白玉碑,上麵刻著張無忌親自撰寫的祭文:

"維大明隆武六年二月,皇帝謹以清酌庶饈之奠,祭於陣亡將士之靈:嗚呼!爾等捐軀報國,血染沙場;功在社稷,名垂青史。

朕念爾等之忠勇,痛爾等之早逝,特立此祠,以慰英魂。

昔者烽火連天,爾等奮不顧身,以血肉之軀築我大明之基,護我華夏之民。

今雖天下初定,然爾等之功,永載史冊,萬古流芳。”

祭文寫完,張無忌凝視著那漢白玉碑,心中五味雜陳。

他仿佛能透過這冰冷的石碑,看到那些英勇將士們在戰場上浴血奮戰的場景,聽到他們震天的喊殺聲。

每一個名字,都是一段鮮活的曆史,都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

“陛下,英烈祠的壁畫繪製也已開始。”

徐達前來稟報,打斷了張無忌的沉思,“畫師們正在繪製將士們征戰的畫麵,力求生動逼真,讓後人能直觀感受到他們當年的英勇。”

張無忌微微點頭,說道:“好,定要將他們的神韻展現出來。

這壁畫不僅是裝飾,更是曆史的見證,要讓每一個走進英烈祠的人,都能感受到那份熱血與豪情。”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喜歡倚天屠龍之大明天下請大家收藏:(www.qidianxin.com)倚天屠龍之大明天下全本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武俠修真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