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收的西瓜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70章 貴族學子,王淩在明末,豐收的西瓜,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南京,詔獄,幽暗深處
於成龍率領的欽差調查組,並未被京師大學門口的混亂所乾擾。
鐵腕鎮壓鬨事者後,他立刻將精力投入到更為核心的任務中——徹底厘清《永昌二十八年外國學生交流計劃》的政策本意與十年間執行層麵的巨大偏差。
欽差行轅內,燈火通明。
空氣中彌漫著墨香、汗味與一種凝重的肅殺。
案幾上堆積如山的是從京師大學、南直隸大學、揚州大學緊急調來的原始檔案卷宗。
最上麵,是一份已然泛黃、蓋著永昌二十八年內閣大印和禮部關防的原始文件副本。
於成龍與幾位核心幕僚、精通律例的刑部官員圍坐,逐字逐句地研讀這份被奉行了十年、如今卻千瘡百孔的政策細則。
“諸位請看,”一位頭發花白的老刑部侍郎指著文件關鍵段落,聲音帶著難以置信的沉痛,“這白紙黑字寫得清清楚楚:‘為彰顯天朝上國懷柔遠人之德,亦為廣納英才、傳播教化,特設此交流計劃。**每年撥付專項銀兩,資助番邦學子中,真心仰慕華夏文明、矢誌求學而家境清貧、無力承擔全部費用者。資助金額視其家境窘迫程度及學業潛質,由各學堂評議核定,** **最高者年不過五百兩白銀。** **各接收學堂(特指京師大學、南直隸大學、揚州大學等大學堂)每年所納此類受資助之番邦學子,每校總數不得超過五百人。’**”
“最高者年不過五百兩!家境清貧!真心向學!總數不得超過五百人!”
於成龍重複著這幾個關鍵詞,每一個字都像冰冷的針,刺穿著在場每一個人的心。
這與他們在揚州、在京師所見所聞的奢靡無度、特權橫行、魚龍混雜,簡直是天壤之彆!那每年五百萬兩的巨額撥款,從一開始就被嚴重曲解和濫用!
“繼續查!”於成龍麵沉如水,聲音裡壓抑著風暴,“本官要知道,這十年間,這些學堂是如何‘評議核定’的!是如何‘視家境窘迫程度’的!又是如何‘執行’這五百人上限的!”
接下來的調查,如同剝開一個巨大的、散發著惡臭的膿瘡,暴露出的混亂與腐敗令人觸目驚心。
通過對三所學府賬房、學監、負責留學生事務官員的隔離審訊,以及部分幡然醒悟、急於戴罪立功的低級吏員的供述,結合堆積如山的原始記錄,一幅荒誕不經、各自為政、徹底背離政策初衷的圖景清晰地呈現出來:
1. **補貼等級五花八門,自成體係:**
* **京師大學:** 自詡帝國最高學府,搞出了最為“精細”也最為荒謬的 **“十等補貼製”**。
一等:五百兩(“天朝上賓”級);二等:四百五十兩(“藩國菁英”級);三等:四百兩……直至第十等:五十兩(“勤勉向學”級)。
等級評定標準語焉不詳,但審訊中多名吏員供認,等級高低往往與“引薦人”身份、初次“拜會”學官時奉上的“土儀”價值、乃至膚色(白人普遍高於黑人、南洋人)密切相關。
家境清貧?幾乎無人審核!一個來自波斯富商之家的學生,因其父“慷慨”捐贈了學校一座噴泉雕塑,竟連年獲得一等補貼!
* **南直隸大學:** 稍“簡略”些,分 **“八軍級”**(取“勇冠三軍”之意,實為笑話)。
最高“上將軍”級:五百兩;次之“大將軍”級:四百八十兩;直至“夥頭軍”級:八十兩。
其評定更“隨性”,學監、教授乃至有些門路的學長,都能施加影響。
一份供詞顯示,一名暹羅(泰國)王子,因在一次校際馬球賽中為南直隸大學隊“貢獻”了一匹名駒,便被破格擢升為“上將軍”級。
* **揚州大學:** 最為“創新”,搞出了 **“十二生肖輪轉補貼法”**!
每年對應一個生肖,該生肖年出生的番邦學生“基礎補貼”自動上浮一成!再疊加“學業評定”(走過場)、“品德表現”(看賄賂)、“文化融入度”(看是否常逛青樓、會說揚州俚語)等“加分項”。
一個來自撒馬爾罕(烏茲彆克斯坦)的學生,僅僅因為屬相是當年的“值年太歲”龍,且會唱幾句揚州小調,便被評了個“青龍”級(等同於五百兩)。
家境?無人問津!
2. **補貼資格確認:潛規則橫行,審核形同虛設:**
政策中“家境清貧、無力承擔”的核心標準,在執行中淪為最大的笑話和尋租空間。調查組發現:
* **“引薦信”大於天:** 擁有大明高官、藩屬國王室甚至知名學者“引薦信”的學生,幾乎百分百獲得補貼,且等級不低。至於引薦信是真是假,引薦人是否收受好處,無人深究。
* **“土儀”敲門磚:** 初次報到時奉上的“見麵禮”價值,直接決定了官員的第一印象和後續補貼等級。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王淩在明末》無錯的章節將持續在全本小說網小說網更新,站內無任何廣告,還請大家收藏和推薦全本小說網!
喜歡王淩在明末請大家收藏:(www.qidianxin.com)王淩在明末全本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