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餘火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095章 房郎妙計,大唐開局找李世民退婚,七月餘火,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李治指著麵前的輿圖,慷慨激昂道:“朕每當看著這張輿圖,就為先帝的豐功偉績感到自豪,同時朕也不禁在想,朕是不是也該做點什麼?”

“朕是先帝親選的嗣君,朕不能辱沒了先帝的威名。”

很顯然,李治這是想打仗了,對此,房遺愛一點都不感到意外。

李治時期的大唐疆域最廣袤,由此可見,李治本就有開疆擴土的雄心壯誌。

曆史上,高句麗就不是李世民打下來的,而是李治打下來的。

放眼世界曆史,哪個強盛的帝國沒有開拓邊疆的雄心?

開拓邊疆其實就是掠奪,掠奪財富,掠奪人口,掠奪土地,掠奪牛羊,掠奪一切生產資料。

明明打仗會死人,為何當一個國家處於強盛的時候還熱衷於打仗?

當然是為了利益!

自上而下都能得到利益。

房遺愛痛快的點頭道:“陛下說的有道理。”

李治指了指輿圖上的一角,說道:“你看這裡,缺了一角,不但看起來彆扭,也是安東都護府的一大威脅。”

“這幾年,遼東也爆發了大大小小十數起叛亂,其中不乏新羅和百濟在背後搗鬼,兩個彈丸小國,表麵上敬服,暗裡卻鼓動高句麗人謀反,其心可誅!”

其實新羅和百濟之所以這麼做,無非是為了自保,害怕自己也步高句麗的後塵。

隻要高句麗人不斷的反抗,大唐的安東都護府不穩,自然也就沒有餘力攻打新羅和百濟。

所以,房遺愛也能理解新羅人和百濟人的做法。

不過,理解歸理解,人都是有自己的立場,站在大唐的立場上,新羅和百濟這麼做就是不對,就是該打。

房遺愛附和道:“確實可惡,隻要新羅和百濟一日不滅,遼東便一日不得安寧。”

李治點頭道:“就是這個道理,其實先帝生前也在打算繼續對遼東動兵,攻打新羅和百濟,隻不過先帝沒能付諸行動就駕崩了。”

“朕對遼東動兵也是實現先帝的遺願,朕對出兵攻打新羅和百濟已經思慮良久,隻怕得不到宰相們的支持。”

武將們肯定盼著打仗,尤其是大唐兵力強盛,出兵打仗就是立功的機會。

相比而言,文臣肯定不盼著打仗,在後邊一通忙活,結果好處卻撈不到多少。

如果是褚遂良依然在朝,肯定會反對出兵。

許敬宗、崔義玄等人剛剛上位,在朝臣中的基礎沒有那麼好,這時候需要抱緊皇帝的大腿,跟皇帝共進退,房遺愛覺得他們不可能反對對遼東動兵。

當然了,有一個前提,大唐如今的國力、軍力都很強盛,足以發動一場戰爭,即便是輸了也輸的起。

如果皇帝現在要發動對吐蕃的戰爭,滿朝文武都會勸皇帝冷靜。

現在皇帝要捏兩個軟柿子,那還有什麼好擔心的?

房遺愛笑道:“陛下要徹底解決遼東的邊患,這是正事,臣覺得宰相們應該不會反對。”

“陛下可以跟先宰相們通通氣,試探一下。”

李治非常高興,問道:“這麼說,你支持朕對新羅和百濟用兵?”

房遺愛拱手道:“臣當然支持陛下,這一仗確實應該打,我朝兵強馬壯,又有火器輔助,還有新的戰艦,既然優勢在我,為何不打?”

李治揮了揮手,高興道:“你說的對,既然優勢在我們,為何不打!”

房遺愛笑道:“當年遼東一戰,新羅女王見高句麗快要覆滅,命令大軍趁機反攻高句麗,占據了不少城池,想要吞並這些城池,幸好並未成功。”

“後來,新羅女王的妹妹帶著一部分貴族子弟來到了長安,那些貴族子弟進入了國子監讀書。”

李治恍然道:“你不說朕還險些忘了,那個叫金勝曼的公主,來到長安之後與高陽和長孫家走的很近。”

房遺愛笑著點頭:“高陽公主和長孫衝大婚的時候,她送上了大禮,經常出入高陽公主府。”

“後來高陽公主和辯機和尚的事爆發之後,她就離開了長安。”

李治點了點頭,心裡卻有些不解房遺愛為何突然提起這些事。

房遺愛接著道:“新羅公主雖然離開了長安,那些新羅的貴族子弟卻還留在國子監。”

李治倒是一時沒想起這些新羅學子,實在是因為這新羅學子在長安沒什麼存在感。

李治思索道:“你是擔心他們走漏消息嗎?先將他們扣押起來,等出征將他們作為人質一起帶上。”

房遺愛笑道:“他們雖然是貴族子弟,卻不見得是家族繼承人,作為人質用處不大。”

“臣覺得,不妨將他們放回去,離間新羅人。”

李治聽了不由大感興趣,催促道:“詳細說說。”

房遺愛接著道:“這些新羅的貴族子弟來到長安後,臣對他們頗為關照,還讓人刻意接近他們,對他們進行洗腦,讓他們敬仰大唐的禮儀和文明。”

“他們之中有不少甚至甘願留在大唐,不願返回新羅。”

李治聽了微微頷首,這倒是也不稀奇,長安是天下最繁華的城市,有很多番邦人甘願留在大唐,甚至為大唐效命。

房遺愛接著道:“新羅骨品製度比較奇葩,聖骨男丁已經斷絕,所以才有了女王執政。”

“但是女王執政豈能服眾?而且等女王和公主死後,王族就斷絕了,到時候又該由誰來繼承王位?”

“正因為有這個矛盾的存在,新羅內部其實也人心浮動。如今新羅最有權勢最有能力的就是金庾信和金春秋。”

“咱們不妨將這些新羅學子遣回新羅,並且認定金庾信和金春秋是鼓動高句麗人造反的真凶,要求新羅交出金庾信和金春秋。”

李治略一思索,不由撫掌大笑:“妙計,妙計!”

“原本我大軍壓境,新羅人會團結一心抵擋,用了你的離間計,隻怕新羅人自己會先亂起來。”

“朕會召見新羅學子,好好誇讚一下他們,然後再壓迫質問他們,將他們遣返回去。”

喜歡大唐開局找李世民退婚請大家收藏:(www.qidianxin.com)大唐開局找李世民退婚全本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曆史軍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