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餘火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90章 三城,大唐開局找李世民退婚,七月餘火,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抱著箱子走出了大廳,房遺愛立即打開了箱子,果不其然,裡麵是滿滿的信件,還帶著縷縷幽香。

這麼大一個箱子竟然還裝的滿滿的,晉陽公主這是寫了多少封信?

這是一天寫一封啊!

房遺愛合上了箱子,然後抱著箱子匆匆離開了。

都督府就那麼大,長孫無忌他們也沒離開太遠,遠遠的看著房遺愛抱著個箱子跳上馬一溜煙的跑了,他們心裡充滿了好奇。

皇帝留下房遺愛就是為了給他箱子?

那個箱子裡裝的是什麼?

肯定不是什麼金銀珠寶,對他們而言一箱子金銀珠寶根本不算什麼。

房遺愛倒是沒寫那麼多信,畢竟是他是在行軍又不是在遊玩,沒什麼好寫的而且也沒那麼多時間。

不像晉陽公主在長安沒什麼事就想著給他寫信了。

皇帝駕臨幽州,倒是讓這座邊城重鎮變得熱鬨了不少。

幾十年前,也曾經有皇帝禦駕親臨幽州,而且帶著百萬大軍,結果給幽燕之地帶來了無窮的苦難。

如今又有皇帝駕臨幽州,不過卻隻帶了六萬兵馬,加上幽燕之地抽調出來的兵馬也不過十萬之眾,不會對幽燕之地帶來太大的負擔。

更重要的是,大唐這些年的彪炳戰績給了天下臣民強大的信心。

相比當年隋煬帝東征時候幽燕之地的人紛紛逃離,現在幽燕之地的人卻十分踴躍的想要投軍!

同一片土地,同樣的人,結果卻大不相同,這就是民心!

正因為如此,第二天的賜宴氣氛非常的好。

幽燕之地的宿老盛讚了天子的聖明,盛讚了朝廷的清明,表達了對朝廷征討高句麗的支持,表示有很多幽燕子弟想要投軍報效朝廷。

原本李世民還擔心幽燕之地的百姓會對朝廷征遼東有抵觸之心,雖然不會動搖大局,但是畢竟不算好事。

李世民龍顏大悅,大感欣慰,也沒少賞賜他們。

不過,對於幽燕子弟投軍,李世民最終還是拒絕了,其實他完全能征調更多的有戰陣經驗的兵馬前來遼東,但是他並沒有。

就因為他不想給天下百姓帶來太大的負擔,自然不會在幽燕之地招募士卒。

在宴會上,幽燕之地的宿老們也沒少提及蒸汽船和房遺愛,對蒸汽船的好處和用處不吝誇讚。

他們也是借機試探一下皇帝會不會讓蒸汽船民用。

李世民痛快的答應了,允許蒸汽船民用才會發揮出更大的作用,也不用擔心蒸汽船會被番人學去。

蒸汽船和火炮不一樣,就算番人學了去也沒什麼用處,遊牧民族用船能乾嘛?

李世民幽州滯留了幾天,就帶領大軍前往營州柳城。

柳城位於遼河以西,河對麵便是高句麗。

柳城就是進攻高句麗的前沿陣地。

自從李世民決定禦駕親征高句麗,戰爭機器便開始運轉起來,一係列的戰爭物資開始向幽州聚集,然後又從幽州往柳城運送。

柳城距離幽州有六七百裡路,大軍又經過了十多天的行軍才終於趕到了柳州城。

柳州城,就位於遼河以西,是防備高句麗攻打的重要據點,與其說是一座城市,不如說一座邊城要塞。

這座城池並不繁華,向來也不熱鬨,那飽經風霜的城牆和縫隙間乾涸的血漬帶著陣陣和淒涼。

對於大唐臣民而言,這裡像是一個被遺忘的角落。

然而在三十年前,這裡曾經是最受矚目的城池,有百萬大軍經過這座城池渡過遼河進攻高句麗。

隨著十萬大軍的進駐,沉寂了三十多年的柳城再次熱鬨了起來。

大軍還在安營紮寨,李世民就迫不及待的驅馬來到了遼河邊。

飲馬遼河,李世民抬眼目光灼熱的望著對麵的土地,那裡就是他心心念念的遼東。

前隋曾經也打下了不少遼東的城池,隻可惜都還了回去。

張儉指著前方解釋道:“陛下,高句麗在遼河邊有兩個主要據點,一個是遼東城,扼守南線主道,一個是新城,扼守北線偏道。”

“還有蓋牟城位於這兩城之間,距離遼河更遠,便於隨時支援遼東城河新城,三座城池成犄角之勢。”

“遼東城東北方還有一座山城名為白岩城,此城雖然不大,卻因山臨水,極為險要,易守難攻。”

“相對來說,還是新城更易攻打。”

張儉簡要的介紹了一下遼河對麵的情況,雖然有地圖,但是地圖上隻是簡單的標記了城池、地勢而已。

河對麵主要有三座城池來扼守大唐的進攻要道,蓋牟城距離最遠倒是不用去管。

若是蓋牟城敢來支援,那便圍城打援便是。

現在的問題是,先攻打遼東城還是先攻打新城。

遼東城扼守主道,新城扼守偏道,顯然是遼東城更為重要,大軍要攻打高句麗當然是走主道。

“新城更近也更容易攻打,畢竟是渡河之後的第一戰,先打新城也能提振士氣。”

“我大軍已經行至遼河,對麵早有所覺,隻怕新城也已經有了準備。不如先去下遊渡河攻打遼東城。”

“遼東城更大,陳有重兵,如今我軍剛剛出征,無論體力還是士氣都極高,先攻破遼東城先聲奪人,必能打擊新城和蓋牟城的士氣,再破新城和蓋牟城易如反掌!”

一眾大將們紛紛出言,對於先攻打新城還是先攻打遼東城開始議論起來。

房遺愛在旁靜靜的聽著,並沒有發表什麼看法,因為他覺得兩種說法都有道理。

所以說,主君也不是好當的,縱然手下有一大幫謀臣武將出謀劃策,但是說的都有道理,想要從中選擇最正確的那一個也很難。

房遺愛心中頗為感慨,他覺得如果他是李世民的話,還真的很難抉擇。

當然了,或許兩種選擇都是正確的,畢竟現在還沒到戰爭的關鍵時候。

眾人議論了一通之後,也沒有統一意見,最終消停了下來,紛紛看向皇帝。

李世民心裡已經有了決斷,沉聲道:“張儉帶領幽州、營州兵馬佯裝渡河進攻新城,李績領兵突襲渡河,大軍直取遼東城!”

喜歡大唐開局找李世民退婚請大家收藏:(www.qidianxin.com)大唐開局找李世民退婚全本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曆史軍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