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公交山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52章 準備完善,水滸殺好漢就變強:從宰宋江開始,座公交山人,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湯隆立刻吩咐工人將加熱好的鐵筒用鐵鏈吊起,趁著熾熱狀態放入地下早已埋好的模具之中。

那模具完全呈現炮筒形狀,周圍則是用濕沙覆蓋。

放下鐵筒後,又有工匠在鐵筒中央放入一個中間塞著濕稻草的物件,再將一進一出兩根竹管放入那物件中。

澆築場地旁早已挖好了一個大水池,池中盛滿用於冷卻的清水。

湯隆一放入鐵筒,另一個投靠張文遠的監官立刻命令手下民夫開始踩動水車。

嘎吱聲中,冷卻水不斷被從一個池子中提入竹管,流經鐵筒,再從另一竹管被排出,以此來降低鐵筒中央的溫度。

“快澆鑄!”

一架葫蘆吊吊著銅水,來到炮筒砂型旁。

在鑄錢老匠人的指揮下,銅水緩緩倒入地下的砂模。

炙熱的銅水一進模具,模具旁半米之地的濕沙子立刻因溫度過高而散發出陣陣白煙,炮筒中央鐵筒中的清水立刻沸騰起來。

“快踩,千萬彆讓降溫裝置再裂了!”

嘎吱嘎吱,幾個負責踩水車的工匠雙腳踩得飛快,滾燙的冷卻水不斷被抽出來,又引入清水冷卻。

隻等到兩刻鐘以後,那鑄銅監工才跑到砂型旁,拔出地下一根插在沙土裡的竹竿。

眯著眼睛看了一眼那青竹竿,點點頭道:“竹皮青黃,竹瀝微出,溫度正好,快起模!”

幾個工人揮動銅鏟,小心翼翼的將砂型旁的砂土挖出來,漸漸顯露出一個大炮模具的模樣,接著便有吊裝工在模具外板上鐵鏈,鐵滑輪嘎吱作響。

一尊足有三百斤重的青銅野炮,被從沙坑之中緩緩吊起,放到一旁的木質炮架上。

老銅匠敲碎砂型。

先觀察了一遍銅炮外觀。

又一手拿小木錘輕輕敲擊炮體,將耳朵貼上去,聽聲音分辨炮體是否有裂縫。

半晌後,才對遠處的張文遠道:“炮體未見縫隙,可以試炮。”

張文遠也是心中一喜。

總算是把這炮體原型給鑄造出來了。

點頭道:“最大裝藥量試炮吧。”

幾個負責火藥配製的秀才立刻命人抬上一桶一桶的黑火藥,將大炮中塞滿了三分之一的黑火藥,丟入一根引線到炮口,再用木塞牢牢塞起。

這是大炮的最大裝藥量,隻要能通過試驗,就說明這種做法造出的大炮起碼在二三十發之內不會炸膛。

對於此時張文遠所掌握的技術來說,這也是最嚴苛的標準了。

在炮口塞木塞的時候,張文遠等人全都退出二百步,躲入一個半地穴中。

身邊的小旗官讓一個負責火藥的小道童拉著引線走向另一方向。

在五十步外點燃引線後,小道童飛快地往地穴這邊奔跑。

現場所有人都屏氣凝神,引線燃燒的聲音清晰可聞。

那負責點火的小道童拚命跑入地穴,然後引線也燒到了炮口處。

“轟”的一聲巨響,大地劇烈震顫。

地棚上的灰塵被這巨大的震動震得簌簌落下。

就見遠處的青銅炮被巨大的爆炸直接震得跳起一米多高,滾下炮台。

張文遠也有些緊張,忙道:“快上去看看!”

不用張文遠說,眾人都跟著上前。

老銅匠將炮筒衝刷乾淨,再次拿起小錘,仔細檢查。

敲了半天,那銅匠欣喜地抬頭道:“將軍,不見絲毫裂縫,成了!”

“太好了,大炮成了!”

聞言,在場的一百多個工匠瞬間歡呼起來,張文遠也是鬆了口氣。

經過一個多月的攻關,梁山的第一門青銅炮總算是研製出來了。

三百斤重的大炮彆說是近現代,就是明代也不算多厲害的武器。

事實上,張文遠就是按照腦海中明軍神銃的標準為模板做的這一型火炮設計,炮重三百五十斤,長三尺五寸。

這種神炮在張文遠前世的明朝便是野戰部隊最常用的大炮類型。

精銳的野戰軍中一般五十人小隊就能裝備一門,在野戰中方便攜帶,關鍵時刻也可以用於守城,直到明中後期才被弗朗機所替代。

放在明朝,這玩意兒就是最常見的火器,而放在北宋末年,這等神炮絕對可稱神兵利器。

其發射速度比投石機快,搬運更是遠比投石機方便,而且可以發射鏈彈、線彈、鐵球彈等多種彈體,其威力更是遠超此時廣泛使用的任何一種投石機。

有了這野戰火炮,再配合上手雷,張文遠手下的部隊毫無疑問便是此時火器技術最好的軍隊,勉強都能算是半隻腳踏入熱兵器時代了,守鄆州應該是沒問題了,他鬆了一口氣。

為了研製這款火器,哪怕擁有了省級的地方治理術,組建了科研團隊,張文遠依舊花費了不少力氣。

光是試炮過程中的炸膛就出現了三次,因試炮而死的工匠都有十人,各種火器操作手續也不完善,最後能夠研製成功,主要還是靠張文遠有明確的研究方向,而且不計工本。

好在是將火器技術弄出來了,能做出這門炮,後麵的青銅大炮都可依此方法製造。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喜歡水滸殺好漢就變強:從宰宋江開始請大家收藏:(www.qidianxin.com)水滸殺好漢就變強:從宰宋江開始全本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曆史軍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