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聚義廳上,梁山的怒火
座公交山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2章 聚義廳上,梁山的怒火,水滸殺好漢就變強:從宰宋江開始,座公交山人,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受完懲罰後,五個節級趴在地上呼痛,邊上還放著王平的屍首。
張文遠又讓每隊的副節級替補帶兵,接著把李二的五十人調到隊列最後,讓他們拿著武器負責監督訓練。
李二的五十人隊隻覺得有人撐腰,各個握緊手中刀槍。
就按張文遠所說,真正打仗時,他們也是督戰隊,隻需要站在隊伍最後,是最安全的。
這樣的待遇,他們還有什麼好怕?哪怕被其他土兵記恨上,也比在前麵送死要好。
督戰隊已經開始建立對張文遠的忠誠。
其他土兵看著李二手下的五十人誌氣昂揚的樣子。
雖然心中不服,但見到他們緊握的刀槍時還是不禁膽寒。
這些督戰隊打仗之時站在自己身後,自己對李二的人馬再是看不起,也沒有辦法腦後長眼。
就看李二剛才那個愣樣子,已經是鐵了心跟隨張文遠了。
若是他們在軍陣上犯了錯。
李二手下的人說不定真從後麵給他們來一刀!
土兵們心中有了畏懼,軍姿站的越發筆挺了。
“站好隊伍!”張文遠臉若寒霜,再次大喝。
三百多土兵,瞬間個個站的筆直。
見到整支隊伍比原來氣質麵貌強了不止一點。
張文遠這才點頭:
“雖然不知道上戰場怎麼樣,但這些土兵起碼有了基本的紀律性。僅僅如此就比得上燕順手下的嘍囉兵了。”
“照燕順的經驗,這年頭的土匪軍隊戰鬥力也真不算強,隻要訓練得法,勝過他們並不難。”
“接下來要趕快練兵!”
“我記得縣庫之中好像是有兵法陣圖的,先去找來練練。”
張文遠本監督了一上午隊列訓練,中午休息之時便跑到縣庫中去翻找練兵書籍。
這些圖譜乃是朝廷每年都會下發的。
以前縣裡收到便束之高閣,除了無聊時的時文斌,張文遠從沒見第二個人看過。
張文遠把一大堆圖冊找了出來。
仔細翻開查看。
很快他就搞清這套軍陣圖譜的來源。
這東西居然是一百多年前的宋太宗趙光義所定。
趙光義重文輕武,卻又喜歡研究陣法。
他製定了一堆陣圖,讓天下兵丁學習。蕭規曹隨,整個大宋的行政體係守舊運行,居然每年發一套,一直發到今天。
張文遠拿著陣圖研究了一中午,越看越是皺眉。
張文遠倒是看懂了趙光義的意思,但他覺得趙光義的兵法水平就是紙上談兵。
趙光義製定的陣圖完全是按照紙麵規矩來的:長槍兵克騎兵、刀盾兵克槍兵、弓兵克方陣、散陣克弓兵……
根據這些理論,趙光義將士兵一通擺,然後就把自己製定出來的陣法交給全天下學習,還學了上百年。
這簡直是把作戰當成了兵棋遊戲。
就比如他那《平戎萬全陣圖》。
這一個大方陣需要十幾萬士兵參與,光是全陣擺開占地麵積就接近一百平方公裡。
張文遠記得此時的東京汴梁,城內麵積才五十多平方公裡。
先不說哪個將領,有本事指揮十幾萬大軍按照陣法行動,就算真把這陣法練出來了,放哪兒用呢?
整個華北平原都找不到幾塊能夠讓十幾萬大軍擺開大陣的戰場。
何況這個陣法大到如此程度,就算鋪得開也運行不了。
前麵的部隊都已出去半個時辰,後麵的部隊還不知道要乾啥呢。
張文遠研究了一中午。
發現這些陣圖由文人所畫,想要理解其變化更是得有不錯的文化功底,武將是看不懂的。這就使得這些陣法訓練,必須由優秀的文官來指揮。
張文遠能猜到趙光義當年之所以推廣這些陣圖,就是為了在以文禦武的情況下達到對軍隊的指揮。
趙光義多半以為,文官的廟算真能夠完全左右一場戰爭的結局。
張文遠對於宋太宗紙上談兵的陣法嗤之以鼻,但是看著看著卻發現,這些陣圖中還真有點好東西。
趙光義喜歡搞大布局,對於材料中的一些小規模戰陣則沒有興趣插手。
大概是覺得這些小陣法不夠展現他的雄才偉略。
反倒是把這些小型戰陣的訓練方法真的交給了有經驗的武將去設計。
張文遠以正常人的理解能力,都能看出這些戰法很有道理。
“這麼多陣型,也不知哪個最好用。”
“選個最基礎簡單的吧。”
張文遠心想,“反正總比沒得練要好。”
……
水泊梁山。
聚義廳上。
頭把交椅空著,大案前焚了一爐好香。
第二把交椅坐著智多星吳用、第三把入雲龍公孫勝。
緊接著便是豹子頭林衝、阮氏三雄、杜遷、宋萬兩個梁山頭領。
另外還有投靠上山的矮腳虎王英和白麵郎君鄭天壽。
此時王英咬牙切齒,鄭天壽的臉上都是淚痕。
“晁天王到!”
一個小嘍囉大喊。
就見一個身高九尺,膀闊腰圓的偉岸中年人走了出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喜歡水滸殺好漢就變強:從宰宋江開始請大家收藏:(www.qidianxin.com)水滸殺好漢就變強:從宰宋江開始全本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