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章 天師講道劍宗
砂糖橘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77章 天師講道劍宗,明明是天師,卻總以為自己很弱!,砂糖橘子,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這位昆侖劍宗掌門似有心事。 在簡單與張道之敘舊後,便就隨意找了個由頭返回住處歇息。 臨走之前,特意囑咐軒轅靜姝親自給張天師與趙長歌安排住處。 對於劍宗來說,張道之好不容易來此一趟,自是要多加利用一番才是。 於是,午後,軒轅靜姝就請他為諸多劍宗弟子開壇講道。 張天師的道,對於年輕一些的修士而言,大有好處。 麵對劍宗的請求,張道之沒有理由不應下。 約莫到了末時。 劍宗演武堂那邊。 不算身在劍宗的龍虎山弟子。 單算劍宗弟子的話,已有數百人齊聚於此。 不是所有人都能聽天師講道。 畢竟,天賦不夠,悟性不足,即使聽了天師講道,多半也難以化為己用。 可以說,能聽天師講道的弟子,已經是整座劍宗裡出類拔萃的存在了。 所有弟子井然有序的擁擠在演武堂上。 而在演武堂儘頭,有一座高台。 張道之正立於高台之上,忽引《道德經》句:“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 話音落處,指尖凝出三尺青氣,化劍懸於虛空, “然劍為兵之君,亦為道之器。吾等修士握劍,當知劍刃所指非敵寇,乃心中塵埃;” “劍鋒所破非堅甲,乃妄念迷障。” 說到這裡時。 青氣劍驟然分化,七十二道劍氣如星鬥列陣,暗合周天運轉。 “諸位看這劍勢——乾位剛猛,坤位柔順,震位雷動,巽位風吟。” “此乃借五行之氣,合八卦之理,如此一來,便能更為巧妙的借助天地自然之勢。” 他指尖輕點,劍陣化作陰陽雙魚, “劍修之道,不在揮劍千萬次,而在明悟‘靜為躁君‘。” “心如止水時,劍自隨道而行;” “神若太虛處,招便由氣自生。“ “” 台下弟子中,已有數人頭頂浮現本命劍影,隨劍陣流轉而輕輕震顫。 張道之見狀,忽而收劍,掌心托著一枚光點: “昔祖天師創正一盟威之道,以劍印為憑,非恃武力,乃仗道心。” “爾等持劍,當如持戒——戒躁戒貪,戒執念之重;” “修劍亦如修德,德厚則劍鳴清越,道正則劍氣浩然。” “” 張道之開講劍道之意逐漸深奧玄妙起來。 演武堂上的諸多弟子,時而皺眉,時而做出一副恍然大悟的模樣,顯然是收獲頗豐。 昔日練劍之難題,仿佛在今朝都得以迎刃而解。 甚至有些天賦異稟的異士,更是直接頓悟,身化利劍,親近自然,劍意劍氣直衝雲霄。 而隨著張道之講道的深入。 整座演武場上方,忽見仙禽在盤旋,而且四周皆在流轉著一種難以言表的道韻。 在演武場的右側方,有一座樓閣。 此時,趙長歌正站在閣樓鉤闌前,靜靜地看著張道之講道得一幕。 軒轅靜姝站在其身右後側,忍不住開口道: “趙師姐,貴派蘊通子師兄葬禮時,我曾上龍虎山,聽天師講過一次道,使我受益匪淺。” “如今再聽,又有了新的感悟,天師對於‘道’的理解,果真高深莫測。” 趙長歌不言。 在當世,敢言在‘道’的理解與感悟上,勝過張道之者,寥寥無幾。 畢竟,熟知三千道藏,可不是嘴上說說而已。 這時,一直站在二人身後的趙長鬆不解道: “天師是龍虎山的天師,龍虎山一向以五雷正法獨步天下,怎會對劍道一途了解如此深刻?” 他不懂劍道,也聽不懂張道之的講道。 但是,他聽得懂軒轅靜姝的話。 “沒見識。” 軒轅靜姝扭頭瞧了他一眼。 趙長鬆頓時啞口無言,想了想,才笑嗬嗬道: “正是因為沒見識,所以才需靜姝姑娘與堂家姐姐解惑啊。” 軒轅靜姝懶得搭理他。 倒是趙長歌罕見的開口應聲道: “天下諸般道法術數,殊途同歸。” “更何況” 說到這裡時。 趙長歌便用著一種近乎崇拜的目光看向張道之, “天下用劍者,無人可出其右。” 趙長鬆雖有遊曆江湖,但對異士界的事情仍是一知半解。 畢竟,江湖裡有異士,可江湖二字,代表不了整個異士界。 在他印象裡,身為龍虎山天師,看家本領,應該是五雷正法才是。 實際上,對於曆代天師來說,五雷正法隻是他們用來入道的功法。 但在入道以後,選擇怎樣的道果,就由天師們說了算了。 “堂家姐姐,這些年來弟都很少聽到有關您的消息,不知您這幾年過得如何?” 趙長鬆聽不懂那些深奧的道理,索性隻好嘮起家常。 誰料趙長歌卻不再做出任何回應。 反倒是那位一直看他不爽的軒轅靜姝做出一副恨鐵不成鋼的模樣開口道: “天師好不容易講一次道,你即使聽不懂,也該站在一旁仔細聽著,對你將來會有好處。” 趙長鬆雖還未娶妻,但將來必是個怕老婆的主。 軒轅靜姝一開口,他當即就不敢再言語了。 即使有些憋悶,也隻得靜靜站在一旁,仔細聆聽著張道之的聲音。 這場講道,持續了足足三個時辰。 諸弟子皆是受益匪淺。 天師講道結束之後,已是日落西山。 眾人無所事事時。 趙長歌才以一種正視的目光看向自己的堂弟, “你父王身體如何?” 雖說趙長鬆幼年時與趙長歌的關係還可。 但畢竟這麼多年不見了。 趙長鬆有意攀關係,但也懼怕如今的白衣劍仙趙長歌。 如今見對方主動來尋自己問話,自是喜不自勝,連忙道: “父王身體一向康健,有勞堂家姐姐掛懷。” 站在他麵前的趙長歌點了點頭,一時無言。 皇室中人不缺子嗣親族。 普天之下,趙長歌的堂弟,沒有一百也有幾十。 但是,唯獨趙長鬆,在她看來,是個例外。 倒不是因為兒時兩人曾做玩伴。 畢竟,對她來說,兒時的那段記憶,早已被歲月衝淡,煙消雲散。 趙長鬆的唯一不同,隻是他的身份,乃涼王嫡長子。 對於那位涼王,趙長歌可謂記憶尤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