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太平道
砂糖橘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16章 太平道,明明是天師,卻總以為自己很弱!,砂糖橘子,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張道之第一次聽到這個名字,還是在雷澤之戰的時候。 李瓊霄所收弟子,基本都是女子,唯獨這李慕白除外。 傳聞,此子的母親,是跟隨在李瓊霄身邊的貼身婢子。 因那婢子喜歡上了一個江湖浪客,遂退出太白樓,與其成婚生子。 後來遭遇仇家報複,夫婦二人雙雙殞命。 在此之前,那婢子將李慕白送到了太白樓。 她將自己的孩子取名為‘慕白’,其實並非是尊崇詩劍仙李太白的意思。 而是想要告訴李瓊霄,她的心裡,一直在記掛著太白樓。 若非慕白二字使李瓊霄動了惻隱之心,不然,隻怕李慕白早就凍死在某個冰天雪地裡了。 一開始,李瓊霄讓李慕白從儒習文,是希望他將來長大了,可以參加科舉,遠離江湖紛爭。 可是,李慕白自幼聰慧過人,時常偷偷看那些姐姐們在太白樓彆院裡修煉劍法、術數。 一來二回,他便將那些術法記在心中,趁著沒人的時候,獨自一人,在院子裡修煉。 沒過幾日,李瓊霄就已注意到了他的修煉天賦。 既然給他安排的路,他不願走,那便隨他去了。 龍虎山與太白樓之間,畢竟存在著淵源。 張道之見對方似刻意尋來,便打開雷牢一角,放其進來。 李慕白走進演武場內後,滿眼望去,見此地躺滿了橫七豎八的屍身,便是不由得心中一顫。 說實話,他挺佩服幾日前的自己。 為何敢挑戰這位龍虎山天師的啊? 現在想想,不禁後怕。 當初李慕白敢現身挑戰這位龍虎山天師,其實有絕大部分因素,都是想為‘李姨’出口氣。 自幼就生活在太白樓的他,不可能不清楚李姨與龍虎山之間的恩怨。 儘管,那些恩怨,早已說不清了。 幾年前。 老天師羽化的消息,傳遍天下。 那一天。 李瓊霄得知此事,沉默了整整一日。 晚些時候。 院子裡所有的人,包括李慕白在內,都聽到了她那略顯淒厲的哭聲。 李慕白自幼被李瓊霄撫養長大,見到自己的師父、義母,這般悲痛欲絕。 心中怎會不對龍虎山懷有抱怨? 但也僅是抱怨。 他對龍虎山,提不起恨。 因為他知道,龍虎山天師張先,對得起天下蒼生。 隻是唯獨對不起他的師父李瓊霄而已。 如今。 李慕白見到龍虎山這位新任天師,心中又同樣生出一種感覺。 敢冒天下之大不韙也要斬殺國師申九千的現任天師,想來,也與那位老天師一樣。 仿佛這天下蒼生四個字,就如這布滿在演武場四周的雷牢一般,將龍虎山的曆代天師,都給狠狠束縛住了。 道門中人,常講自由。 但是,站在道門頂點的正一天師,卻唯獨不能得真正自由。 也許正因曆代天師,都將天下蒼生四字扛在肩頭。 所以,在李慕白看來,隻要龍虎山天師還在,仿佛這整個異士界,就如同有一枚定海神針一般。 其實不隻他一人如此想,很多異士,也都將曆代龍虎山天師,視為精神領袖。 雷澤一戰,讓李慕白與諸多異士,都見識到了這位堪稱異士界定海神針的份量究竟有多重。 待來至張道之身前的李慕白想至此處後,不由得深呼吸一口氣,鄭重作揖道: “太白樓李慕白,拜見張天師。” 聞言,張道之收斂殺意,但臉色依舊顯得漠然,道: “你們樓主,有何事要告知貧道?” 李慕白未起身,在猶豫片刻後,才緩緩開口道: “啟稟張天師,我師父說” “太平道,重現江湖!” 太平道?! 此消息一出。 無論是身為龍虎山弟子的張雲逸,還是周遭聽到那三字的諸多異士,都是不由得麵色一變。 要說龍虎山天師府傳承千年來,遇到過最大的敵人是誰,那當屬太平道! 千年前,天師道的前身還是五鬥米教時。 在神州北方,突然出現了一位大賢良師。 江湖上一度將其與龍虎山天師並列,將其合稱為北良師,南天師。 雖說兩教之教義不同,但宗旨卻是相同,那便是——救世。 大賢良師尚在時,兩教關係並不敵對,甚至可以說是融洽,畢竟,雙方都是為了救世。 兩教高手,還曾聯袂斬妖。 但後來。 大賢良師認為這個世道已經崩壞,無可救藥,必須推倒重來。 而當時的龍虎山天師卻認為。 世道崩壞,乃是天道循環,大治、大崩,皆為大勢所趨,非人力所能阻止。 就此,北良師與南天師,發生了根本上的衝突。 以南天師為首的正一道,在南方救治難民,儘可能的,使一些百姓少受到大勢波及。 而以北良師為首的太平道,則扛起了‘起義’的旗幟。 並且,喊出了那句讓至今為止的神州子民回想起來,都覺得血脈沸騰的口號: 【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 即使兩大教派,選擇了截然不同的救世之路,但雙方遠遠沒有到水火不容的程度。 但是,隨著後來大良賢師的離世,整個太平道,一夕之間,仿若變了一般。 他們不再以救民為宗旨,而是到處搞起破壞,燒殺搶掠,為惡不作。 更甚者,一些太平道弟子,在大賢良師倒下之後,竟是占山為王,做起了土匪。 原本身為屠龍者的他們,卻突然做起了當初讓他們感到厭惡痛絕的惡龍。 就此,太平道與天師道徹底決裂。 從而在異士界引發了一係列的大戰。 也因這場戰役,重新洗牌了山下世界的勢力。 直至有一位複姓諸葛的人走出了南陽,才使得這場由太平道與天師道挑起的戰爭偃旗息鼓。 不過,隨之而來的,卻是人間勢力對異士界的大洗牌。 當時,有個姓曹的梟雄,擔心天師道因勢大,也會如太平道一般,也喊出什麼口號。 所以,他在占據漢中之地後,強行將天師道弟子分散各地。 由此,原本勢力極為強大的天師道,在曹某人的乾預下,逐漸將其瓦解,遂分為三派。 其一上清派,其二天師派,其三靈寶派。 也就是說,太平道與天師道之爭,沒有贏家。 後來,因天師道勢力劃分之後,各地宗門道教,不願以天師道自稱,遂多用‘正一’之名。 而太平道與天師道的戰爭,也就變為了太平道與正一道之間的爭端。 自那場波及十餘年之久的異士大戰落幕之後,太平道好似失蹤了一般,開始藏在‘地下’。 但所有人都知道,太平道沒有消亡,他們早已忘記了大良賢師創建此教派的初衷。 太平道最早一次出現,是在甲子之前的那場亂世裡。 此派竟是與西域佛國為謀,大肆入侵中原,對以天師府為首的正一道,進行了大範圍的圍剿。 好在,經過正道弟子的前赴後繼,才算消弭了這場在異士界波及甚廣的巨大衝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