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9章 強攻怒江
借箭十萬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29章 強攻怒江,大明:被打入教坊司的皇太孫,借箭十萬,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第329章強攻怒江第12頁 怒江東岸,二十裡處,山林之間! 大軍沒有就地紮營,而是進行短暫的休整,朱高煦壓根就沒打算在這地方睡覺,他要去對岸活動活動筋骨。 正值十月,怒江水位較低,水流也較為平穩。 點將台上,正值壯年的朱高煦身披盔甲,腰掛佩刀,威風凜凜。 “怒江是麓川的屏障,也是他們唯一的依靠,隻要我們能打過江,那思氏的人頭就是我們的軍功!” 朱高煦慷慨陳詞道:“不過,麓川已經在江西岸駐紮,有戰船,有弓弩火器,甚至還有象兵,這一戰不好打!” “損失會很大,你我都有可能死在怒江,最後被江水衝走,落下一個屍骨無存的結局!” “好了,醜話我說完了,現在,我需要敢死之士,駕筏載油,衝擊麓川的戰船……” “我可以很直接的告訴你們,出戰的人十有八九回不來了,死了朝廷撫恤,活下來的人有重賞,第一個衝到對岸斬將奪旗之人,還活著的人,賜世襲罔替伯爵之位!” 爵位啊,先登死士的封賞竟然是爵位,瞬間讓整個大軍沸騰起來! 要知道,這可是最後一戰了,以後就沒什麼戰事了,即便有也是小打小鬨,沒多少軍功,這也意味著,以後立功的機會是越來越少了。 朝廷收複西南半島是永興朝的最後一戰,為此,永興皇帝早已許下五公十侯二十伯的封賞。 分到五路大軍,每一路可以分一公兩侯四伯,這可是最後建功立業的機會了。 而且麓川的實力最為強大,朱高煦這一路的戰鬥一定也最為慘烈,爵位應該會占的多些。 公爵就彆想了,一般都是給主將,副將的,侯爵幾乎是那些參將的,普通士兵可以爭一爭伯爵,如果有極大的軍功,甚至可以爭侯爵了。 “本王不喜歡逼誰,願意當死士的站在右邊的空地之上,不願意的,站著彆動!” 朱高煦言罷,立馬吩咐自己的兒子道:“你滾過去,帶頭衝鋒!” 朱瞻域老老實實的跑了過去,朱高煦朗聲道:“這是本王的兒子朱瞻域,他也在死士當中,他會和你們一起攻打怒江!” 大軍之間立馬爆發出一陣議論,郡王爺都把自己兒子派出去,這是何等的大公無私。 人家郡王的兒子都不怕死,自己還猶豫什麼,富貴險中求,大丈夫取功名就在今日了。 “參將楊洪請戰!” “參將石亨請戰!” “參將郭登請戰!” “參將孫鏜出戰!” “司馬院軍官蔣貴請戰!” “司馬院軍官唐清請戰!” “司馬院軍官高遠請戰!” …… 請戰之聲不絕於耳,上到軍官,下到士兵,不間斷的有人跑了過去,成為過江的死士,右邊的空地之上,密密麻麻擠滿了人。 “小卒朱均請戰!” 涼王找個空隙走了過去,混在人群中,並沒有人注意到他。 但朱高煦卻聽到了,但沒有阻止他,如果連這點勇氣都沒有,他還真看不上這個侄子了。 半個時辰後,敢死之士竟然達到了一萬兩千多人,這有些出乎朱高煦的預料了,原本他隻打算用三千。 三千人足以破麓川的怒江防線,一萬兩千人,那就是穩操勝券。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第329章強攻怒江第22頁 隨後,監軍王驥立馬開始為這一萬兩千人講述作戰任務。 兵分三路,一路乘船下水,和麓川軍在江麵作戰,第二路搶占浮橋,第三路,也是最危險的,乘筏載油,焚燒麓川軍的防禦工事。 分配完任務,這一萬兩千領取各種武器裝備,準備渡江。 “轟隆……” 原本晴朗的天氣突然變得昏暗起來,空中一道閃電劈過,伴隨而來的是一陣雷聲,綿延的細雨突然降臨。 王驥連忙跑了過來,說道:“大將軍,天要下雨了,這時候出戰對我軍極為不利啊,不如等雨停了再戰也不遲!” 朱高煦望著怒江對岸,正色說道:“下雨又能怎麼樣,這雨又不是隻打我們明軍,麓川軍也是一樣,哪有這麼嬌氣!” “大將軍,屬下的意思是,一旦下雨,這火器……” 朱高煦眉頭一皺,大聲嗬道:“沐家的軍隊沒有火器就不會打仗了啊,要說我,你們就是太依賴火器了,這不是什麼好事!” “西南之地本就多雨潮濕,要是遇上刮風下雨,你們怎麼辦,難不成龜縮不出,等雨停了再打?” “真是笑話,這雨要是下上十天半月的,這仗就不用打了,收拾東西回去吧,回頭就給朝廷說,下雨了,打不了!” “我告訴你!” 朱高煦屹立在雨中,突然提高了聲音,厲聲道:“也告訴你們這些沐家軍,火器隻是輔助武器,你們要是太過依賴,就喪失了戰鬥力,隻有你們手中的刀槍劍弩才是你們的親爹,永遠不會失效……” “今個,本王就讓你們看看,沒有火器,這仗應該怎麼打,都站在高處學著點!” 朱高煦心裡看不起沐家,打仗全靠火器,憑著一招三段擊,吃了三代人! 真正的戰士應該真刀真槍的和敵人乾,馬上亮劍,刺刀見紅。 淅淅瀝瀝的小雨落下,落在舍棄火器的明軍將士身上,四十八艘戰船,三百木筏全部下水。 朱高煦親自上陣指揮,站在首船之上,拔出刀子,振臂一呼道:“攻破怒江防線,一個不留,殺!” 急促的呼聲驟然響起,明軍敢死之士兵分三路,開始渡江。 戰船劃破江麵,木筏隨波逐流,朝著對岸疾馳而去,對麵麓川早就發現了明軍的行動,在思機發的指揮下,麓川軍頓時弓弩齊發,箭雨如蝗般射向江麵。 船上的敢死之士不斷有人中箭落水,同時,對麵麓川軍也被明軍射倒一大片。 “不要停,給老子貼過去!” 朱高煦左手持盾,右手揮刀,站在船頭之上發號施令。 “兄弟們,跟我砍過去!” 楊洪一聲怒吼,率領幾百人衝到浮橋之上,對麵的麓川軍也有防備,雙方展開了激烈的肉搏戰,喊殺聲震耳欲聾。 “死!” 石亨手持大斧,仿佛有千斤之力,將浮橋上的兩名麓川士兵連人帶武器劈到了江水裡。 三道浮橋,楊洪,石亨,孫鏜各攻一路,誰先殺到對麵,誰就是首功。 三人都是司馬院培養出來的軍官,武藝高強,勇猛過人,又在漢南的戰場淬煉過,在浮橋之上如同猛虎下山。 在浮橋上一路殺過去,號稱悍不畏死的麓川士兵猶如下餃子一樣,從浮橋上掉落到江水之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