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3章 殿試文章
借箭十萬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93章 殿試文章,大明:被打入教坊司的皇太孫,借箭十萬,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第293章殿試文章第12頁 文華殿! 這段時間,禮部尚書宋禮忙的不可開交,帶著五十名翰林院的大學士批閱殿試大考的試卷。 一個文華殿哪有這麼多位子,除了宋禮等禮部官員坐在椅子上,大部分大學士直接席地而坐,審閱試卷。 翰林侍讀,也是皇長孫的老師,上一屆的狀元郎李馬拿著一份試卷走了過去,放在宋禮麵前,說道:“老大人,您看這份策論!” “怎麼了?” 宋禮接了過來,李馬趁機說道:“老大人,此考生策論,答的不錯,皆為安定地方的治國良策,卻又有狂妄犯上之言,學生實在不知該如何評判!” 宋禮親自看了起來,仔細仔細看了好幾遍,頓時眉頭緊皺,同樣有些不知所措了。 “如果沒有後麵這些話,這份策論足以位列二甲前首,甚至爭一爭一甲之列!” 宋禮給出了自己的評價,同時感到有些惋惜,作為博古通今的老學究,又在官場沉浮半生,官至禮部尚書的紅袍老爺,他從文章策論就能看出,這份試卷一定是一位年輕人答出來的,最多二十多歲。 二十多歲的進士,可以說是天之驕子了,少年得誌,一般都有恃才傲物的毛病,不是一根筋就是小聰明。 黃觀就是一根筋,解縉屬於小聰明! 能參加殿試的貢生,沒有幾個是蠢人,而且殿試的題目都是皇帝親自出的,隻有在殿試當天考試的時候才會公布,不存在舞弊。 相對於往年,此次殿試的題目是相對簡單的,一個是西南麓川,緬甸的處理問題,外加海上貿易,一個是漠北的治理問題。 殿試,其實說白了,就是皇帝遇到了難題,讓參加殿試的貢生為他解決問題。 皇帝既然問了麓川,緬甸之事,朝著收複的方向寫準沒錯,海上貿易都二十多年了,肯定不能說是錯的啊。 至於漠北的治理,這就靠真本事了! “天縱奇才也免不了自大的毛病,真是可惜了!” 宋禮連連搖頭,惋惜不已,心中也在不斷斟酌,這份策論到底要給一個什麼樣的名次。 要論文章的精彩,給個二甲前三不成問題,可要加上那些狂妄犯上之言,取消他的進士身份都不為過。 要麼給個很高的名次,要麼定個三甲最後,宋禮猶豫不決。 一旦給個高名次,皇帝要是追究犯忌之言,那自己可就晚節不保了,當年的劉三吾就是一個例子,更何況自己馬上致仕了,可不能在這個時候把牙磕掉。 可要給個低名次,萬一錯過了一個治國大才,豈不是損失,也毀了彆人的一生,萬一朝廷再給自己安一個偏私的罪名。 “老大人,不如點個二甲之末吧!” 李馬勸道:“陛下用人,論才不論德,且不說此人德行如何,單論這策論中的治國良策,若能為陛下所用,倒也是為國為民,二甲之末,既肯定了他的才學,又不至於因犯忌之言而埋沒人才,就算陛下追究,咱們也有個說辭。” 宋禮聽了李馬的話,沉思良久。他知道李馬說得有道理,可心裡還是有些顧慮。 就在這時,殿外傳來一陣腳步聲,原來是皇帝身邊的老樸走了進來,說道:“宋大人,李大人,萬歲讓雜家來問個話,殿試大考的文章批改完了沒有,如果沒改完就繼續改,不著急,如果改完了,就送到尚書房禦覽。”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第293章殿試文章第22頁 宋禮心中一緊,來不及多想,立即將所有試卷整理到一起,按照優劣歸攏。 李馬將這份試卷隨手塞進優等之末,說道:“老大人,如今試卷已呈給陛下,是福是禍,就看陛下的意思了。” 宋禮輕皺眉頭,暗自歎息,實不知該作何處置,唯有如此行事,不論陛下作何看法,切不可給自己招來禍端。 …… 到了下午! 宋禮帶著李馬等人,將整理好的卷子全部送到了尚書房。 科舉考試是為了選拔官員,這可是大事,朱雄英即使再忙,都會親自過問。 “幾位愛卿辛苦了!” 朱雄英安慰了幾句,隨手拿起上麵的卷子看了起來。 主要看內容,策論的回答,提出的觀點,其次要看字體,卷子的整潔,字要寫的歪曲七八,早在鄉試,會試就落榜了。 “不錯!” 朱雄英審視了幾份,頻頻頷首,這數年的殿試策論水準,顯然較之前有了顯著提升。 當然了,八百多份卷子,皇帝不可能全部都看,主要看宋禮挑出的上百份優等文章。 大概的排名,禮部已經提前大概分了出來。 朱雄英看了一些北榜的文章,又看了一些南榜的文章,心中大概也有數了。 但從策論來說,北榜不乏也有出類拔萃的進士,可整體比下來,還是不如南榜。 宋禮的排名還算合理,基本上本著公平公正的原則,以文章優劣取士。 自從出了南北榜案後,曆年科舉的主考官和審閱官,幾乎都選為北方的官員,副官以南方官員,這也形成了一個不成文的規定,禮部尚書幾乎都由北方人擔任,侍郎為南方人。 所以皇帝對宋禮還是很信任的,李馬就是他上一次主持科舉,選出來的狀元。 看了大概一個時辰,朱雄英感覺雙眼有些酸痛,年紀大了,加上常年熬夜批閱政務,眼神早就變得模糊了,要是長時間看文字,都要戴眼鏡了。 “中規中矩吧!” 朱雄英放下眼睛,揉了揉太陽穴,這一次的科舉策論,沒有什麼太驚豔的文章,當然,也沒有太差,如果隻看內容,幾乎挑不出來十分驚豔之人。 幾乎都能用,翰林院修書沒什麼問題,治理一方也可以,可要說輔佐皇帝,獨當一麵,目前來說,沒有人能擔當這個大任。 當然,人才都是曆練出來的,隻不過還沒發現天才! “好了,就這幾個,點吧!” 朱雄英拿出幾份試卷,說道:“南北共六人,點一甲!” 宋禮有些猶豫的說道:“陛下,有一份文章,多有治國安邦之策,不過,卻有犯忌之言,故……臣沒有選於頭甲之列……” “讓朕看看!” 朱雄英突然來了興趣! 宋禮連忙將壓在最下麵的試卷取出,朱雄英重新戴上眼鏡審閱起來。 從皇帝的表情就能看出來,前麵應該是很滿意,可臉上的神情卻變得越來越嚴肅,到最後甚至有些難看。 “這真是個妙人啊!” 朱雄英將蓋住姓名和籍貫的糊紙撕開,當看到考生信息後,先是有些震驚,隨後卻笑了出來。 “你果然來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