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3章 處處人情
借箭十萬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13章 處處人情,大明:被打入教坊司的皇太孫,借箭十萬,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第413章處處人情第12頁 武英殿! 朱雄英將手中的奏本隨手扔到一旁,碰巧扔在硯上,濺出幾滴紅色的墨水,隨後扶著額頭,感到一陣頭疼。 而站在下麵的王弼心中有些驚慌,這是一份司馬院軍官的名單,一共八百多人! 朱雄英冷著臉,質問道:“榮國公,你這有些太過了吧?” 王弼硬著頭皮說道:“陛下,臣上報名單皆是貨真價實,此次招收的軍官比之前是多了些,實在是幾場大戰打完,陣亡軍官過多,子孫提前世襲……” “陣亡軍官的撫恤和世襲……在五軍都督府和兵部都有備案,僅是燕藩就送來百餘軍官,都是跟著藍帥攻打三峽口陣亡的軍官,還請陛下明察!” 這件事,朱雄英是知道的,可就算是這樣,也不至於達到八百多人,真正符合進入司馬院學習的軍官人數,估計連一半都沒有! “五軍都督府和兵部是什麼德行,你以為朕不知道嗎?” 麵對皇帝的嚴厲,王弼低著頭說道:“還有一部分是……是京城勳貴子弟,梅駙馬之子梅順昌,梅永福,鳳翔侯之孫張傑,開國公之子常繼祖……” “行了,行了!” 朱雄英懶的聽下去了,說道:“朕可以給你這個麵子,但八百多名軍官,你至少要給朕教出六百名真正能指揮打仗的人,三年後,朕會親自帶人檢閱……” “藍帥帶出的那一批軍官,朕很滿意,你不要讓朕失望了,如果你帶出的軍官都是酒囊飯袋,或者來司馬院混日子的兵油子,彆說朕曾經答應你的東西沒有了,朕還會讓你晚節不保!” “臣……臣明白!” 王弼後背瞬間冒出一身冷汗! 其實他也有些心虛,藍玉當年帶的那批人,確實都是按照嚴苛的規矩,精挑細選出來的軍官,練起來相對容易。 可這八百人多人有一半都是跑關係,走後門進來的,都是些什麼鳥樣子的人還不知道呢! “還愣著乾什麼,還打算留下吃飯啊,去五軍都督府和兵部,接你的兵去!” “臣遵命,臣告退!” 王弼如蒙大赦,撅著屁股立馬快步走了出去! 朱雄英歎了口氣,頗為無奈,這種事放在他那個時代都比比皆是,更何況是一個封建社會。 人情世故,你來我往,政治資源共享,誰都避免不了! 一直沒有說話的太子朱文玨趁機說道:“父皇,如果這是在洪武朝,太爺爺當政那會兒,弄虛作假,欺上瞞下,一定治一個欺君之罪,有一個查一個,絕不姑息!” 朱雄英笑了笑,說道:“如果朕不依不饒,問罪到底,那各衙門之事該怎麼辦……” “司馬院,五軍都督府,兵部,這都是朝廷的核心,人都抓了,大明朝的軍事就塌了半個天,這已經動搖江山社稷了!” “今時不同往日了,洪武朝那時候將星雲集,沒有常遇春,徐達,還有李文忠,馮勝,傅友德,後期還有藍玉……” “可現在呢,老將陸續凋零,新人無法獨當一麵,辦了王弼,還有誰能挑起司馬院的大梁?” 麵對如今青黃不接的情況,朱雄英也很是無奈!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第413章處處人情第22頁 新一代的武將倒也不是沒有大才,曹國公李景隆就不錯,但他需要在江南穩定海運,為朝廷源源不斷的從海上輸血。 吳高,吳傑,鎮守漢北! 瞿能,張輔,鎮守漢南! 平安在漢東,何福在廣西! 沐春在雲南,吳高在海上! 淮西舊部都在遼東,關西之地鎮守一方! 常家兄弟有勇無謀,駙馬梅殷,李堅可以治軍卻無法統軍。 如此局麵,也隻能讓老將發揮發揮餘熱了! “太子啊,有時候不要死心眼,你太爺爺教你的那些東西,你也不要全都學……” 朱雄英耐心教導道:“你要學適合你自己個人的東西,就像那幾十斤重的武器,放在常茂手上,那是如虎添翼,能大殺四方,可要是彆人拿這樣的武器上戰場,隻會是累贅……” “兒臣明白了!” 朱雄英冷笑一聲:“一說你就明白了,你明白個屁啊!” 朱文玨嘿嘿笑道:“那兒臣要是說不明白,那父皇豈不等於放屁了!” 朱雄英上去就是一腳踹過去,:“你現在和老子說話越來越沒有規矩了!” 都說君臣父子,禮法祖製,不可逾越,可朱雄英卻不喜歡那樣的皇家氛圍,所以從小也沒怎麼管過朱文玨,再加上老爺子慣著,想管也管不了! 朱雄英寧願讓大兒子變成正德,哪怕是天啟,也不願他成為弘治那樣的聖君。 這也讓父子之間的感情沒有多嚴肅,也沒有多拘束,父子倆相處的很愉快。 “萬歲!” 樸不了剛進去就看到皇帝在揍太子! 朱文玨捂著屁股說道:“父皇,彆打了,來人了!” 朱雄英整理著衣服,說道:“放!” “萬歲,殿下!” 樸不了手捧一道奏本,恭敬道:“曹國公於鬆江府送來奏本,請陛下過目!” 老李送來的…… 凡是李景隆從江南送來的奏本,不過內閣和通政司,可直達尚書房於皇帝禦案之上。 看完奏本,朱雄英頓時龍顏大悅,大笑道:“鄭和回來了!” 李景隆護送著鄭和等人正在前往京城的路上,而此次出海,不僅帶回來了大量的東西,還有各國派來的使臣,有些海外小國甚至國王自己帶著家人親自前來大明朝見。 朱雄英仔細看著奏本,小聲自言自語道:“這怎麼也沒寫弄回來多少錢啊?” “父皇,你說什麼呢?” “沒什麼!” “鄭和來了,父皇為何如此高興,兒臣已經很久沒看父皇笑的如此開心了!” 朱雄英臉上始終掛著笑意,說道:“鄭和下西洋,為的是宣揚我大明國威,與各國進行友好貿易,如今圓滿完成朕交給他的使命,朕怎能不高興啊!” 朱文玨苦笑道:“可父皇不是一個好大喜功的人啊!” “你怎麼屁話這麼多呢!” 朱雄英隨即吩咐道:“讓禮部的官員前去迎接鄭和,把那些前來朝貢的使臣全部安置在四夷館,等所有使臣全部人齊了,朕再統一接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