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3章 周忱的奏本
借箭十萬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73章 周忱的奏本,大明:被打入教坊司的皇太孫,借箭十萬,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第373章周忱的奏本第12頁 隨著戰爭的結束,很快便到了二月,朝廷,地方各部各司也開始忙碌起來。 老爺子倒是沒什麼事,每天帶著孩子們玩,年紀大了,走路都費勁,都是看著孩子們玩。 孩子們玩的開心,他也高興! 但身為皇帝的朱雄英卻是政務繁忙,帶著朱高熾也忙的時常回不了家,吃住全在文華殿! 大明各地的奏本,幾乎有一半都是朱高熾帶著楊士奇等人在處理,還有一部分朱雄英親自批閱,剩下的全部送到文樓! 戰爭是結束了,但之後的事情卻讓朱雄英焦頭爛額! 損失的兵馬要補充! 陣亡的將士要撫恤! 有功的士兵要封賞! 損耗的各種武器,火器,軍械都要補上! 總結起來就是一個字! 錢! 而現在最缺的就是錢! 國庫空的不能在空了,老鼠進去都要流淚,要不是李景隆及時送來了海商稅,恐怕連官員的俸祿都發不出來了! 高麗之戰,安南之戰,漠北之戰,西域之戰,這四場戰爭戰後的撫恤和封賞一直在拖著,遲遲沒有落實。 現在西域的仗也打完了,實在不能拖了,該給的要全部補上了。 不過,錢的事不是急躁就能解決,朱雄英也沒辦法,坐在尚書房中,用繁重的政務來暫時麻痹自己。 朱雄英隨手拿起一道奏本,是江南送來的,看完後頓時眉頭緊皺起來。 “去文樓,把李進叫過來!” 片刻後,一道身影走了進來,身穿藍袍的李進拱手道:“臣見過陛下!” “免禮!” 朱雄英直接開門見山的問道:“周忱在江南到底乾的怎麼樣,朕不信江南地方的話,你給朕說說!” 李進緩緩說道:“回陛下,周忱雖然年紀輕輕位居高位,但在江南任職期間,卻十分低調……” “他從來不擺官架子,經常不穿官服,不帶隨從,微服私訪,體察民情,為百姓解決各種實際問題,哪怕是一個小吏提出的建議,他都能虛心接納!” 聽到此話,朱雄英頓時放下心來,隨手將奏本拿給李進看,隨口說道:“江南地方,參周忱的官員士紳不少啊,有說他年紀輕輕,不堪大任,也有說他不務正業,對地方事務從不上心,是個不明是非的糊塗官,更有甚者,說他以權謀私,與蘇州,常州,鬆江知府幾人結黨……” 這份奏本就是周忱送來的,他上報了幾件事讓朱雄英十分惱火。 周忱經過多地的明察暗訪,找到了一個新政的大漏洞! 自從新政改革後,百姓的所承擔的賦稅減少了許多,再也沒有以前那樣的負擔,日子逐漸好了起來。 這是朱雄英這樣認為的! 但事實情況,百姓的日子確實比以前要好過一些,但也沒有好過太多,至少不是皇帝想的那樣! 根據周忱所說,百姓承擔的賦稅是少了,但額外承擔的東西卻多了起來。 江南賦稅是重了些,但還不至於重到活不下去的地步,而且新政推行後,江南士紳地主也開始交稅,而且他們土地多,交的也多,承擔了主要的賦稅。 但上有政策,下也有對策! 這些地主士紳不會白吃這個虧的,從哪吃的虧就要從哪裡拿回來。 他們不敢和新政對抗,因為他們實在害怕皇帝再把詹徽派來江南。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第373章周忱的奏本第22頁 詹徽卑鄙無恥,手段毒辣,做事沒有任何底線,後來的徐王更是不省油的燈,這兩個人把整個江南搞的人人自危。 詹徽做事,起碼還給你安個差不多的罪名,那個徐王就不一樣了,簡直毫不講理,你有沒有罪,什麼罪,就全靠他的一張嘴,想辦你,直接一個莫須有的罪名,開始抄家了。 江南士紳地主迫於壓力,也隻有向新政妥協。 妥協不代表認了,從一個地方出去的,也可以從另外一個地方拿回來。 對此,士紳地主絞儘腦汁,終於想到了一個絕妙的方法。 那就是損耗! 賦稅都是由當地的士紳地主統一征收,輸送。 但在征收和輸送過程中,會有一定的損耗,比如,被老鼠吃了,被雨水衝走了,漕運,海運遇到風浪,船沉了,這被稱為損糧。 凡是遇到這種情況,還需要繼續征收賦稅,將損失的部分補上。 而這個問題,當地的士紳地主就會讓百姓將這部分損糧補上。 也就是說,新政推下去了,作用卻不大,百姓的日子依舊過得挺難的。 最讓朱雄英生氣的是,周忱給出的解決辦法。 周忱給出的辦法是,朝廷下旨,給江南地區減稅,那麼百姓的負擔就減輕了,也有好日子過了! 朱雄英都被氣笑了,讓你去江南是想辦法解決欠稅的問題,把欠下的賦稅補上,讓國庫儘快充足起來。 減稅……這還用得著你說啊! “陛下,周忱畢竟年輕,閱曆不足,但他卻是位有乾勁的官員,畢竟應該多給他機會!” 朱雄英長歎一口氣,說道:“朕沒有讓周忱回來的意思,四十多年的虧空,根深蒂固的地方勢力,不是短短兩年就能解決的,朕既然用周忱,就會給他成長的時間!” “給周忱傳道口諭,朕讓你去江南當這個巡撫,你要給朕解決三件事,第一,把損糧之事解決了,要合情合理的辦,要真正解決百姓的負擔!” “第二,江南欠稅的事情要解決,但不能對百姓橫征暴斂!” “第三,打擊江南士紳地主勢力,逐漸消除他們對江南地區的影響力!” “遵命!” 李進繼續說道:“陛下,還有一件事,臣……” “說吧!” 人常言,報喜不報憂,但李進正好反過來,他說的幾乎沒有好事,全是各種問題。 “據臣手下人暗查江南各地,發現許多鄉官已經被當地的士紳地主所拉攏,腐化,平日行事,多有偏袒,從而導致百姓頗有怨言!” “上個月,湖州府長興縣,有一個叫陳衛的鄉官,竟然對當地士紳地主言聽計從,公然替他們向百姓征收耗米損糧!” 這些年,周誌新上報了多起鄉官腐敗違法的事情,甚至已經處死了十幾個人,大部分都是與士紳地主沆瀣一氣。 “殺!” 朱雄英沒有任何猶豫,冷聲道:“凡是查出與當地士紳地主勾結在一起的,全部法辦,絕不留情!” 鄉官的創立,是為了消除士紳地主對地方的影響力,解決鄉裡的各種問題。 你們倒好,和士紳地主勾結在一起了,那老百姓都沒活路了! 同時,朱雄英也認識到一個問題,江南……任重而道遠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