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章 藩王的出路
借箭十萬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74章 藩王的出路,大明:被打入教坊司的皇太孫,借箭十萬,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第274章藩王的出路第12頁 原本以為朱文玨會一口答應下來,結果竟然變得沉默起來! 朱允熥問道:“殿下,可是為難?” 朱文玨搖頭道:“不是我為難,而是父皇為難,雖說安南那邊的仗打完了,但也耗費了許多兵馬錢糧,朝廷的事情我還是明白的!” “為了打這兩仗,國庫已經耗儘了,工部尚書傅友文,內閣首輔董倫被累死,戶部尚書鬱新累的一病不起,朝廷實在無法出兵漠北了!” 朝廷的情況,晉王當然也知道,他是實在不好意思再提什麼要求了,所以才讓朱允熥來找太子,希望太子能向朝廷開這個口。 很明顯,太子不再是當年那個隻會貪玩的孩子了,經過老爺子在鳳陽調教幾年,已經有了很大的成長。 不過是他的這些長輩還把他當成個孩子來看。 “哎……” 朱允熥歎了口氣,也明白了,說道:“既然如此,那我這就去回報晉王,早做決定!” “熥叔,你等等!” 朱文玨猶豫了片刻,說道:“就算我是太子,也不能隨意調動北方的兵馬,但是,我可以以太子的名義給朝廷上奏,至於能不能出兵,那就由父皇來決定了!” 朱文玨念及和晉王三叔爺的親情,還是決定幫這個忙。 朱允熥立馬拱手道:“臣替三叔多謝殿下了!” 朱允熥走後,楊溥立馬勸道:“殿下,您不該答應徐王的,朝廷早就是捉襟見肘了,打帖木兒的錢都是陛下東拚西湊才勉強拿出來的!” 王艮結結巴巴的也跟著勸道:“殿下,您……您要是……上奏……上奏此事,必然會引來……引來群臣……對您的非議……請殿下……三思啊!” 朝廷很難,皇帝因為錢糧的事都愁的睡不著覺,你這個太子又要上奏出兵,這不是給朝廷添亂嗎。 “彆說了,我都明白!” 朱文玨吩咐道:“給朝廷上奏吧,王師傅,你來寫,就說這是我這個太子的主意,彆為難晉王!” 從小在一個溫暖家庭長大的孩子,受到長輩的關心和愛護,又有良好的教育,心裡是很乾淨的,至少裝著親情。 朱文玨就是這樣一個孩子,雖然小時候頑劣,桀驁不馴,像匹野馬一樣,但除此之外,也挑不出他太大的毛病。 但話又說回來,誰小時候不貪玩啊,皇子也不例外。 相反,這孩子在老爺子重視親情思想的影響下,也很珍惜親情,為了曾經疼愛,保護自己的三叔爺,他願意讓自己受到朝廷的非議。 …… 應天府! 燕王征戰安南,勝利班師回朝,朱雄英帶著滿朝文武親自出宮迎接,當晚,在宮中設宴接風。 官員都在喝酒之時,叔侄二人坐在一起,說起了話。 “四叔,辛苦了!” 朱雄英真情實意,不管怎麼說,燕王確實出力了,收複安南,而且還是在後麵幾個月沒有朝廷的支持下。 “陛下,臣實在有愧啊!” 朱棣低頭歎息一聲! 朱雄英突然抓住朱棣的手臂,說道:“高煦的事情,是朕暗中安排的,四叔,朕對不起你!” 朱棣瞬間愣住了,他心裡早已明白這一切都是大侄子乾的好事,但從他一個皇帝嘴裡說出來,還是感到驚愕。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第274章藩王的出路第22頁 “朕知道,你心裡一定恨朕,但四叔,朕不怪你,這件事換成誰心裡都不舒服!” 大侄子如此坦誠,這讓朱棣卻不知道該如何開口了,你罵他一頓,那肯定不行,你不說話,心裡憋得慌。 你這個當叔叔的不開口,人家大侄子主動說了,還給你認錯了,你還能說什麼。 “陛下,臣想問,您為何要讓高煦去攻打占城?” 朱棣憋了半天,也隻能問道:“據臣所知,占城對大明一直都很恭順,為何……” 朱雄英喝了杯酒,反問道:“四叔,你不覺得咱們家的房子和地有點少了嗎?” 朱棣一愣,沒反應過來! “現在看那絕對是夠,壓根住不了,可你想過十年,五十年,一百年,三百年後嗎?” 朱雄英敞開心扉,繼續說道:“一代又一代的繁衍下去,到那個時候,咱們朱家會有多少人,恐怕不下於幾百萬吧!” “幾百萬的宗室需要朝廷來供養,四叔覺得朝廷養得起嗎?” “養不起又該如何,難道要餓死他們嗎?” “真要餓死幾個,那真是打皇室的臉,打祖宗的臉!” 朱棣徹底聽明白了,問道:“所以陛下是想讓各藩全部到外麵去?” “是有這個打算!” 朱雄英突然一笑,說道:“你們總覺得朕要削你們的藩,也不知道從哪來的錯覺,不就是減點俸祿嗎,那也不至於……” “其實,朕壓根就沒把你們這些藩王放在心上,包括你們九大塞王,彆以為朕是看在皇爺爺的麵子上,說句不好聽的話,即使將來皇爺爺不在了,朕也不會動你們!” “沒彆的意思,朕不想把事乾的太絕,這和朕的臉麵沒什麼關係!” “所以啊,才讓你們這些藩王乾活,這樣才能給朕一個不削你們的理由!” “所幸你們做的都不錯,就連五叔都動起來了,朕很欣慰!” 這些話讓燕王有些接不下去了,心中五味雜陳,實在不知道該說什麼好了。 你說他不削藩吧,這是好事,可說的那些話,有些小瞧人了,那意思就是,你們九大塞王全綁一塊,我也能輕鬆捏死你們,我都不屑去欺負你們。 朱雄英說的也都是心裡話,其實他以前確實有削藩的想法,後來越發覺得沒必要了。 他們都是老爺子的兒子,將來九泉之下知道自己的孫子逼死了兒子們,一定會很傷心。 其次,固守國門,將來開疆拓土,治理一方,少不了他們出力。 還有,藩王造反,這就是不可能的事,沒有兵權,沒有行政權,沒有軍械錢糧,能造個屁的反。 曆史上朱棣能打贏靖難之役,不是他這個燕王有多厲害,而是建文失了人心,除了江南文官,上到宗室勳貴,下到士子百姓全部和他離心離德。 特彆是北方,在建文心中,他都沒把北方當成過大明的疆土。 而老爺子當初設立藩王戍邊的初衷也很明確,就是戍邊,經略地方,固守國門。 自己的親兒子絕對信得過,如果讓藍玉那幫驕兵悍將去守長城一線,老爺子恐怕喝兩斤蒙汗藥都睡不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