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謀反陣容
借箭十萬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1章 謀反陣容,大明:被打入教坊司的皇太孫,借箭十萬,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第41章謀反陣容第12頁 常言道,天子當與士大夫共天下,而非與百姓共天下。 上民易虐,上天可欺,君王要想治天下,穩定江山社稷,就必須依靠士大夫。 但“叛逆”的永興皇帝朱雄英卻說,天子當與百姓共天下。 他不是嘴上說說,而是真的在做,一場新政推下去,整個大明的士紳被大放血,尤其是江南之地。 江南士紳的特權被取消,當然不乾了,開始罷工,以後鄉裡的事情我們不管了。 企圖用這種方法逼迫朝廷作出妥協,畢竟鄉裡的穩定離不開士紳的管理和教化。 而朱雄英給出的結果是,以後不用你們操心百姓的事了,朝廷會派人管理鄉裡。 一群由北方三甲進士組成的鄉官隊伍全部被朝廷安排到了江南各鄉裡,聽巡察禦史說,這些進士在江南乾的都不錯。 這些愣頭青就任以後,開始整頓鄉裡,為百姓申冤,甚至調解鄉鄰之間的矛盾糾紛。 有些鄉官閒著沒事,就把鄉裡百姓召集起來,為他們講解大明律,禦製大誥,教他們如何去告狀。 由於這些鄉官都是窮苦出身,心中對士紳有股子特彆的恨意,凡是鄉裡涉及到士紳的情況,直接上門抓人問罪,當地縣令來了都不給麵子。 鄉官的建立,也是在逐漸取代士紳的權力和作用。 朝廷這樣搞,相當於取消了所有士紳的福利和權力,最終受害的有三類人。 讀書人! 有功名的士大夫! 致仕的官員! 這三類人最後都會成為一類人,那就是士紳。 如今大明的士紳對永興皇帝是恨之入骨,尤其是江南之地的士紳,當初為了推行新政,詹徽可是殺了上萬人。 不過,而任誰都能看出來,詹徽所做的一切都是朝廷授意的,或者說是皇帝的默許,囚禁徐王,那不過是給人看的。 真要追究起來,上萬條人命,夠朱允熥,詹徽,藍玉死十回了。 既然這個皇帝不聽話,那隻能換個聽話的皇帝。 江南士紳,轉而暗中支持淮王,一旦改天換日,他們能得到無儘的好處。 而楊政代表的就是整個江南的士紳。 朱允炆自然是心中一陣狂喜,一個江南頂北方五省,他同於得到了五個布政使司的支持,那可是半壁江山。 想到這些,朱允炆嘴角已經勾起一絲無法掩飾的笑意,仿佛已經擁有了一半的大明江山,也有了與大哥朱雄英爭鬥的資本。 “千歲!” “千歲!” 道衍和尚連續呼喚兩聲,朱允炆這才反應過來,從幻想回歸到了漆黑的房間。 “千歲,這位是穎國公傅友文之子,駙馬都尉傅忠,能文能武,智勇雙全,起事後,由傅駙馬統領三軍,直搗應天府!” 朱允炆行禮道:“統領戰事,討伐永興,就全部托付於傅駙馬了!” “在下一定為千歲效死命!” 傅忠憤恨道:“老皇帝刻薄寡恩,小皇帝故作好人,是他們害的我被貶為庶民,我與無道昏君勢不兩立!” 朱允炆開口說道:“待打到應天府,攻進皇宮,本王一定親手砍了永興,替你出了這口氣!” 傅忠行禮道:“謝千歲!” 道衍又走到一位中年身邊,這位中年相貌平平,穿著打扮如同種地的農夫一般,完全看不出來有什麼特彆的地方。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第41章謀反陣容第22頁 朱允炆指著中年問道:“大師,這位是……” 往往最不起眼的人,也是最重要的人,道衍是不會弄一些酒囊飯袋來湊數。 畢竟造反可是大事,無能之人隻會拖後腿。 “千歲,這位不是人!” 此話一出,朱允炆頓時愣住了,這是什麼意思,不是人是什麼,難不成還是神仙了。 “請大師直言!” 道衍微微一笑,說道:“這位是天神轉世,白蓮教首領田九成……” 聽到這個名號,朱允炆瞬間驚住了,反應過來後立馬朝著田九成行禮。 “小王見過田首領!” 朱允炆主動行禮,而且連稱呼都變了,對待彆人都是本王,而對待田九成則變成了小王。 因為在這些人中,田九成的實力是最強的。 永興二年,發生在陝西沔縣的白蓮教起義就是田九成搞出來的。 白蓮教在短短的幾個月之內,攻克數縣,毀掉數城,殺害地方官,伏擊官兵,就連陽平關都失守了,可謂是聲勢浩大,席卷了半個布政使司。 最後朝廷派耿炳文,郭英兩員老將,率領十萬大軍,配合秦藩三衛,曆時一年之久才算撲滅這場浩蕩。 高福興,王金剛奴,何妙真等白蓮教骨乾被處死,但首領田九成一直沒被抓到。 這幾年,他一直隱藏在暗處,秘密培養骨乾,發展勢力,準備再大乾一場。 在場之人,最容易讓人忽視的田九成,但卻此次謀反最重要的一個人物,可以說,如果沒有田九成這個白蓮教首領,剩下這些人壓根就成不了事。 “千歲客氣了!” 田九成神神叨叨的說道:“彌勒降生,明王出世,天命於淮南之地,淮王千歲就是救民於水火,推翻永興偽帝,打倒洪武逆賊,繼承大統的明王!” 元末戰亂,出現了兩位明王,一個是明王韓山童,還有一個是他的兒子小明王韓林兒,名義上統領各地義軍。 朱允炆要是成為明王,便可號令整個白蓮教為他所驅使。 我是明王……我是明王…… 朱允炆頓時精神一振,大大增加了謀反的信心。 “千歲,這位是鳳陽留守司僉事,天水郡公嚴德之子,嚴升!” “這位是鳳陽留守司千戶,穎川郡侯陳弼之子,陳繼先!” 鳳陽留守司一共三萬餘人,調走兩萬征高麗,還剩一萬多人留守鳳陽。 僉事嚴升抱拳道:“鳳陽留守司尚有萬餘將士,十座洪武大炮,我們兄弟二人願為淮王千歲效命!” 勢力越來越強大了,朱允炆心中越發有誅滅大哥朱雄英的信心。 道衍又向角落裡的三人,繼續介紹道:“千歲,這三位是江南的皇商,富可敵國,起事所需錢糧全由三家所出!” 餘正明率先表態,說道:“第一批八萬兩銀子已經準備完畢,如今正從江南運往淮南!” 陸承,周茂才二人相視一眼,說道:“糧草還在籌備中,想來月底便能湊齊二十萬兵馬所用……” 如今有錢有糧,有將有兵,可謂萬事俱備,隻欠東風。 朱允炆十分激動,對著眾人拱手行禮,鄭重道:“此次起兵,就拜托諸君了,若能奪回大位,本王必厚報諸君!” 眾人齊聲道:“願為千歲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