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 鄉官
借箭十萬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61章 鄉官,大明:被打入教坊司的皇太孫,借箭十萬,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第361章鄉官第12頁 政令不通,這四個字讓在場的士子是一片嘩然,也對此人的膽量十分敬佩。 陳丕小聲提醒道:“李泰,你瘋了,這種話不能亂說!” 說朝廷政令不通,這無疑也是打皇帝的臉。 說了這麼多,也隻有李泰說到了皇帝的心坎裡了,朱雄英臉色冷清,問道:“哦……那你說說何為政令不通?” 李泰看到皇帝有些不太高興,心裡頓時開始打鼓了,但轉念一想,既然話都說出來了,怎麼都要說完。 “陛下,學生認為,要想天下安定,最為重者當為鄉裡,鄉裡安定,天下即安定!” 李泰壯著膽子繼續說道:“然……各鄉裡名義上縣衙管理,但其實大小事物都是由士紳決斷,這就導致鄉裡的百姓隻認士紳,而不識衙門……” “不過,話又說回來,一縣之地何其大,僅憑一個縣官又怎能管理過來,最後還要依靠當地士紳,即使有為百姓謀福之心,也是有其心而力不足!” “學生所說的政令不通,其實就是皇權……皇權不下縣!” 此話一出,所有人倒吸一口涼氣,這小子真是什麼話都敢說啊。 朱高熾終於反應過來,此人背後一定有高人指點啊,就憑他一個毛頭小子,絕對說不出來這樣的話,說著忍不住看了一眼身邊的詹徽和李進。 這兩個老家夥臉上全部浮現出若隱若現的笑意。 朱雄英走到李泰麵前,沉聲問道:“這些話是誰教你說的?” 李進倒還沒什麼反應,詹徽卻是臉色一變,隻要李泰說了出來,或者朝他們看一眼,那就完了。 強大的威壓,讓李泰的手臂都在發抖,結結巴巴說道:“回陛下,學生經常幫太……幫一位老人種地,聽他老人家講了許多道理,加上學生下鄉了解民情,這才有了這些言論……” 說著,立馬跪了下來,說道:“學生妄言……請陛下恕罪!” 李泰是老爺子的義孫,經常幫老爺子種地,這些事朱雄英都知道,既然是老爺子的提點,那也說得過去。 “起來吧,你說的很好!” 朱雄英繼續問道:“那你可有什麼破解之法?” 李泰進步說道:“回陛下,學生愚鈍,不知破解之法!” 就算知道也不能說啊,啥事都讓你說了,尷尬的就是皇帝啊。 詹徽瞬間鬆了口氣,幸虧這小子機靈啊。 鄉裡是由各地士紳管理,而各地士紳勢力根深蒂固,甚至還有許多從朝廷退下來,回到老家養老的官員。 這些人雖然致仕了,但還有許多好友,同僚,門生在朝中,勢力依舊很大,絕不是一個縣令可以撼動的。 往往新官上任都要先去拜訪當地士紳,最好能認個門生,以便將來的仕途順風順水。 所以在鄉裡,士紳說話往往要比縣太爺還管用,就算有正直的縣官敢於和士紳鬥爭,人家寫封信,你這屁股還沒坐熱的縣太爺可能就要走人了。 這也是當時許多百姓受士紳蠱惑,不明所以,跟著一起對抗新政的原因。 說白了,朝廷缺乏對鄉裡的管理! 朱雄英對李泰的回答很是滿意,對著眾人說道:“新政是推下去了,可士紳卻不願意了,特彆是江南之地,那裡的士紳已經開始不問鄉裡,不管鄉事,目的就是逼迫朕罷免新政,恢複以前的稅製,你們說怎麼辦?”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第361章鄉官第22頁 奉天殿前的進士們瞬間炸開了,一個個義憤填膺的站了起來。 “陛下,朝廷萬不能向士紳妥協啊!” “是啊,陛下,您是千古聖君,士紳算什麼東西!” “陛下,他們要再鬨就是謀反,殺了他們!” “對,絕不能向他們妥協!” 這些人大部分都是貧苦出身,又是北方人,所以對新政很是認可。 朱雄英隨即擺擺手,說道:“朕的心永遠向著百姓,既然士紳決定不管鄉裡,那朝廷就派人去管,這也是朕把你們召來的原因!” “朕決定在縣衙之下,每一鄉裡再設一位鄉官,官為九品,俸祿十二石,可自行招募兩位吏目驅使!” “朕決定把你們五百多人全部派到江南各鄉,管理,教化當地百姓!” 新政推下去了,士紳的利益受到了嚴重損害,現在全部罷工,不幫著朝廷乾活了,鄉裡沒人管,很快就會亂起來,這是一件很嚴重的事情,朱雄英十分重視,所以這才有了鄉官的誕生。 這是朱雄英提出,朱高熾來完善的鄉官體係。 而皇帝的話瞬間就讓士子們興奮起來,鄉官的誕生也就意味著,他們這些人以後也全部是朝廷的官員了,也能吃上一份皇糧。 “謝陛下!” 不知誰帶頭喊了一聲,所有士子全部站了起來,齊聲行禮道:“謝陛下聖恩!” 雖說隻是最低的九品官,可那也是官啊,掌管一個鄉裡呢,而且江南都是人口稠密的大縣,一個鄉的人比北方一個縣的人都多。 他們都是三甲特進的進士,也就是說,不是因為有他們才有了鄉官,而是有鄉官的建立,才有了他們。 以他們的出身,能有官做就不錯了,哪裡還會嫌棄官大官小的,這可是光宗耀祖,祖墳冒青煙才能遇到的好事啊。 “彆高興太早!” 朱雄英神情嚴肅的說道:“如果鄉官當的好,三年後會優先補缺縣官,如果一個鄉裡都管不好,那就不用當官了,直接回家種地吧,但是……” 朱雄英話鋒一轉,聲音也變得冰冷起來,說道:“朕會派禦史去尋訪各地,如果發現誰要敢仗著手中權力,勾結當地士紳,收取賄賂,欺壓百姓,荼毒鄉裡,陽奉陰違,朕會把你們的皮剝下來,填上稻草,懸掛於你們各自的鄉裡,受萬世唾罵,而且,你們的家人也會被流放!” 就說嘛,沒這樣的好事,這樣的刑罰,當真是殘酷至極。 朱雄英高聲喊道:“周侍郎!” 一名身穿紅袍的官員立馬快步走來,拱手道:“臣在!” 朱雄英指著他繼續說道:“他是周誌新,外號,冷麵寒鐵,曾任江南按察使,現任刑部侍郎,以後也是你們的主官,若是你們在鄉裡受到士紳的為難和打壓,甚至威脅,可以直接離開當地,來刑部找他!” “學生領命!” 朱雄英這麼做的目的,就是取代士紳,瓦解各地方的小勢力,加強朝廷對鄉裡的管理。 這五百多人隻是在江南試行,也是開路先鋒。 “張部堂!” “臣在!” 朱雄英吩咐道:“回頭把這些人錄入吏部,三天後讓他們全部去江南任職!” 張拱手道:“臣領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