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科場舞弊
借箭十萬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26章 科場舞弊,大明:被打入教坊司的皇太孫,借箭十萬,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第226章科場舞弊第12頁 禮部衙門! “王老大人,河南陳州士子陳丕求見!” 幾個北方士子跪在禮部衙門口,大聲喊著要叫禮部尚書王鈍。 這麼大的動靜自然驚動了衙門內的官員,身穿紅袍的王鈍走了出來,看到眼前這一幕,立馬問道:“你們是何人?” 陳丕連忙說道:“老大人,學生是今年大考的士子,河南陳州人士,陳丕,學生身後的這些人也都是同鄉的學子!” 王鈍頓時樂了,笑道:“咦……都是老鄉呢!” 看到這些從老家來的人,王鈍倍感親切,家鄉話脫口而出,隨後問道:“既然是老鄉,那本官就直說了,你們跪在這衙門口要見本官所謂何事?” “要是沒飯吃了,看在老鄉的份上可以給你們每人幾個銅板買碗燴麵吃!” “老大人,我們找您不是來要飯吃的,而是另有原因……” 陳丕焦急的說道:“今年大考,我們河南的士子一個都沒中!” 王鈍聽後感到有些惋惜,不禁感慨道:“中原之地,久經戰亂,這才導致人才凋零啊!” “你等也不要氣餒,回去好好讀書,三年後再考,爭取全部考上,給咱們老家爭光!” “老大人啊,不是這樣的!” 陳丕接著說道:“要是隻有俺們一地沒人中榜,那學生無話可說,可這次大考,淮河以北的士子一個沒中,五十二名榜上的進士竟然全部都是南方士子!” 此話一出,王鈍霎時驚愕不已,瞪著雙眼問道:“你等說的可都是真的?” “老大人,這事俺們怎敢亂說啊!” 又一名學子趁機說道:“大夥都說,劉三吾以及那些翰林院的老爺們都是南人,所以故意打壓俺們北方考生,讓他們南人入仕……” “彆胡說……本官與劉三吾同殿為臣說年,深知他的品行,絕不會做出此等徇私舞弊之事……” 說著說著,王鈍的聲音逐漸變小,話雖如此,可心中仔細一琢磨,又感覺這事確實不對勁,實在太詭異了。 要知道,大明開科已有六次,從來沒發生這樣的事情,要說背後沒有黑幕,恐怕誰都不會信。 “老大人,這事由不得俺們不信啊!” 說著,陳丕眼眶已經含著淚花,苦苦哀求道:“老大人,看在同鄉的份上,您老就幫幫俺們吧!” “是啊,老大人,求您為俺們主持公道吧!” 轉眼間,這些士子已經哭成一片。 看到這些同鄉士子委屈的樣子,王鈍也不由相信科場舞弊之事的發生。 “好了,都彆哭了,你們先在禮部衙門住下,俺管你們飯吃……” 王鈍甩了甩袖子,說道:“日嫩咦的,俺這就進宮麵聖,為你們討回公道,真要有舞弊之事,俺就是不當這尚書,也要參死這些狗日的東西!” …… “完了,完了!” 看著到處喊冤的北方學子,茶樓之上的楊榮頓時搖頭歎息。 “解學士確實完了,從內閣貶去翰林院修書去了!” 一旁的黃淮問道:“這事還是下午士奇告訴我的,子榮,這事你是如何知道的?” “解學士被貶了……” 楊榮愣住了,問道:“他犯何罪了?” “還不知道呢,士奇也沒說!” 黃淮隨口一說,但楊榮看著他卻愁容滿麵。 “怎麼了,我臉上難道有花啊?”黃淮笑了笑。 “我今年沒參加大考實在是祖宗保佑!” 楊榮一副慶幸的樣子,說道:“宗預,你雖然中榜了,可接下來恐怕不好過了!”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第226章科場舞弊第22頁 黃淮一愣,問道:“這是為何?” 楊榮小聲道:“因為你科場舞弊!” 黃淮頓時拍案而起,大怒道:“楊榮,你休要滿口胡言!” 楊榮笑了笑,說道:“宗預,你彆急,你聽我說完,那些攔路喊冤的學子再告南方學子科場舞弊!” 黃淮則不屑道:“這話你也信?” “不過是心裡不平罷了,鬨下去又能如何,真金不怕火煉,不行就是不行啊,至少我黃淮中榜靠的是真才實學!” 楊榮聽後卻是悠哉道:“此事就怕到時候就不是你所想的這麼簡單!” “你什麼意思?” 楊榮感慨道:“等著吧,一場狂風暴雨即將席卷整個京城,就是不知我們大明朝這位年輕的聖君會不會辦成一場大案!” …… 東宮大殿! 朱雄英笑著說道:“皇爺爺,你上次給我說的那個事,我真去辦了!” 老爺子一愣,問道:“何事?” “就是那個事啊!” 朱雄英帶著一絲笑意說道:“給安慶姑姑物色一個德才兼備,長相也要好的駙馬!” 老爺子立馬問道:“誰?” “國子監助教張顯宗!” 老爺子回想了半天,說道:“是那個洪武二十四年科舉的榜眼吧!” 朱雄英點頭,說道:“沒錯,就是他,此人相貌堂堂,才學過人,品行高尚,是個不錯的官員!” 老爺子卻眉頭一皺,說道:“之前那個歐陽倫就是進士出身,這自古文人多薄情……” “其實,咱想讓你給安慶找個武將,最好是勳貴,讓他和梅殷,李堅一樣,進五軍都督府掌兵權,將來成為你的一大助力!” 老爺子是關心女兒,可說到底,還是摻雜更多的拉攏之意。 說白了,這是要犧牲一個女兒的幸福,給孫子找個幫手。 要說老爺子不在乎自己的那些女兒吧,心裡確實也有,可要說有多在乎,好像也沒有多重要。 他不僅是一位父親,更是天下人的君父,凡事自然要為整個江山社稷考慮。 真要說有什麼私心,那也隻能是為了大孫子能夠坐穩皇位,治好江山,為了大明朝傳至千秋萬代。 “算了吧,皇爺爺!” 朱雄英心中都明白,老爺子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自己,說道:“孫兒現在大權在握,邊境穩定,朝堂一片祥和,沒有黨爭,即使是新政也是深入人心,實在不缺一兩個乾活的人,沒必要再去委屈安慶姑姑!” “回頭找個機會,孫兒叫來張顯宗和安慶姑姑,如果覺得順眼,就敲定此事!” “您可不許再說什麼了!” 老爺子笑了笑,說道:“你不識好人心咱又能說什麼,這事你看著辦吧,咱現在又不當家!” “瞧您說的,孫兒還得仰仗您……” 話還沒有說完,祖孫二人同時臉色大變,又有人敲那聞登了。 這已經是新朝第二次有人告禦狀了! “走吧,這一次咱陪你一起去看看!” 老爺子緩緩站了起來,二人迅速走出東宮。 半路就遇到了匆匆而來的常升。 “臣見過太上皇,見過陛下!” “平身!” 朱雄英立馬問道:“外麵誰在敲鼓?” 常升上氣不接下氣的說道:“回陛下是今年大考的北方士子,他們要告劉三吾等翰林官員科場舞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